【文匯專訊】據大眾網報道,由於近幾年黃河維持不斷流並進行了調水調沙,導致黃河入海口處泥沙沉積過多。今年黃河水偏大,8月份黃河北向自然改道2285.76米入海,並在三角洲形成了兩個四面環水的島。據調查,這兩個島為黃河三角洲新增的陸地。
2007年9月13日、14日,黃河三角洲保護區人員對兩個島進行了野外調查。保護區人員利用GPS導航,沿兩個島的外緣進行徒步調查,測繪出島的區域。運用電腦分析得出結論,小島面積為7.3平方公里,原是黃河口管理站的新生陸地。調水調沙時,黃河在北岸衝開一條河道,並由此在距離原入海口8.7公里的地方向北偏移了2285.76米改道入海,形成現在的黃河河道。大島面積為10.6平方公里,原東緣由墾東28井至121井方向的潮溝與陸地隔開,墾東28井位於黃河自然改道位置處。調水調沙時,部分黃河河水沿此潮溝流入渤海,在黃河沖刷作用下,潮溝被沖寬拓深,在此潮溝分隔下,原大汶流管理站黃河入海口處的一片陸地最終形成孤立島嶼。
有關專家介紹,黃河三角洲「製造」新大陸的速度,與黃河來沙量和來水量關係密切。當入海沙量小於每年2.78億噸時,黃河三角洲就不再淤積擴大;而當黃河的入海徑流量小於每年76.7億立方米時,三角洲的陸地不僅不再增長,而且會發生淨侵蝕。從2007年6月19日開始,黃河實施了第6次調水調沙。此次調水調沙歷時19天,最下游利津站通過最大流量3910立方米每秒,利津站輸沙量達5240萬噸,是黃河「96·8」洪水之後10年來下游通過的最大洪峰流量。
據瞭解,黃河三角洲在1996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約有7.6平方公里的「年輕土地」被渤海「吞噬」。9年間增長與蝕退相抵,累計減少陸地面積68.2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