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每隔12秒,一滴水從高空落下,遇難者遺像旁的燈亮起又熄滅,意味著一個生命的消逝。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短短6星期的時間內,侵華日軍在南京殘忍屠殺了30多萬中國軍民,平均每12秒就殺害一名中國人……
今天,我們展示歷史,祭奠亡靈,譴責暴行,祈願和平。
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竣工開放。
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時斷時續浮現著一批又一批遇難者遺像;三戶當年被日軍殘忍屠殺的遇難者家庭場景被復原……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依傍金陵古都的長江邊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要的集體屠殺地,當年有10多萬具遇難者遺體被拋入江中。在新展廳的序廳,參觀者可以感受到當年侵華日軍在長江邊的血腥罪行。
序廳正前方復原了一截「江堤」,中間是一個巨大的花圈,花圈裡有遇難者的遺像。
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用這樣的展示方式,在祭奠遇難者的同時,也讓參觀者能在這樣的場景下感悟戰爭對生命的殘酷剝奪。
和原展館相比,新展館在多處採用了場景復原的方式,如倒塌的城牆、防空洞、外籍人士的救助和日軍屠殺現場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當年3戶被日軍屠殺的遇難者家庭的場景復原。
一個年齡大點的女孩站在小板凳上,從水缸裡舀水。另一個年齡小點的女孩坐在地上,而在她們的身旁躺著幾具慘不忍睹的屍體……按照當年外籍人士約翰·馬吉拍攝的影像資料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回憶,紀念館在新展館中復原了夏淑琴一家9口人就有7人被殺害的慘景。當年被刺了3刀、年僅7歲的夏淑琴和她4歲的妹妹依靠家裡剩下的一點鍋巴,艱難地生存了14天,直到最後被鄰居發現。
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70年,當77歲的夏淑琴看到這復原的場景時,仍失聲痛哭:「當年就是這樣的情景!」
紀念館的擴建工程得到了海內外的極大關注,很多人為擴建工程捐款、捐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自2005年擴建工程奠基以來,紀念館收到來自海內外的捐款450萬元人民幣、捐贈文物7908件。此外,還有1000多人報名參加紀念館的志願者活動。
據瞭解,在450萬元的捐款中,有來自香港和台灣的150萬元,其他大多為南京各界所捐。
「最珍貴的還是文物的捐贈,」朱成山表示,自2005年以來,紀念館一共接受了7000多件文物,其中很多文物來自海外人士的捐贈。如日本名古屋大東仁7次共捐贈了1000多件文物;日本小學教師松岡環也捐贈了數百件文物。此外,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友好人士也向紀念館捐贈了文物。
「正是在海內外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下,紀念館擴建工程才得以非常順利地進行。」朱成山說,「相信擴建後的紀念館一定會在國際和平交流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所有的展示方式只有一個目的,即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譴責戰爭罪行,警醒世人珍愛和平。」朱成山表示。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70週年紀念活動今舉行
10時鳴警報
萬人參與悼念活動
19日本民間團體亦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