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新加坡11月10日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不僅極大地發展了中國,也惠及了地區與全世界。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巨大,是對世界及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
鄭永年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無論是在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方面,還是在人們的精神面貌、思想、社會文化等軟實力方面的變化都是驚人的。在中國貧窮的時候,對華友好的西方人對中國抱有同情與憐憫的態度,而現在他們對中國則是由衷的讚歎和敬佩。
鄭永年說,中國各地高樓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由鐵路、公路和航空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日益擴大,比如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上海磁懸浮列車、京津高速列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等,都讓人感覺到中國硬件建設的進步;與此同時,人們又感受到中國軟實力的影響不斷增強,比如國際上的中文熱、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到中國求學的外國學生不斷增多等現象,都說明中華文化大放異彩。「世界各地都在談論中國,談及中國的發展成果與模式,談及如何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與中國實現互惠共贏,特別是在遭受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中國還能非常成功地舉辦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這都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明證。」
他說:「中國人不僅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與朝氣。」
鄭永年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亞洲及世界都帶來了積極影響,使彼此之間的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化。中國的發展模式說明世界發展的模式是多樣的。它是對西方與世界發展模式的補充與貢獻,特別對發展中國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與借鑒作用。「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中國向全世界學習並根據自身特點與實際而發展起來的。中國不僅向美國等大國學習,也向新加坡等小國學習,中國把全世界最好的發展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中國推行民生經濟,對社會、對和諧世界的建設大有裨益。」
鄭永年說,亞洲1997年遭受金融危機時,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為亞洲的穩定與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今天,當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之時,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世界經濟普遍放緩,而中國經濟卻能相對保持較高的增幅並對地區及世界經濟起到拉動作用,這些都說明中國的作用在顯著增強。」
鄭永年認為,改革開放已使中國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經濟體系的發展,同時世界經濟體系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在地區及全球事務中,中國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而這一作用在未來必將不斷增強。如果沒有中國的充分參與與配合,當今世界的一切事情都無法獲得妥善解決。「中國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發揮類似槓桿、支點與發動機的作用,」他說。
鄭永年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斷向世界開放、向世界學習,而世界也在與中國展開良性互動,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問題,共同提高和發展。(專訪:中國改革開放是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訪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