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工人日報報道,4年全國人大代表履職路,金牌工人許振超老了,代朝霞依然直言快語,陸永蘭實現了華麗轉身,張全民則愛上了歷史,卜仿英開始敢與官員約談,康厚明仍然穿著西裝,程軍榮重塑了人生……這7位一線工人代表崗位不同、性格有異,但他們都有一個與全國兩會共成長的故事。
他們從一線工人的崗位上走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個政治舞台上,接受了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接受了代表應有的履職培訓,他們的眼界日益開闊、思維日漸活躍,而他們的雙腳並沒有離開大地,「基層」的站位、「工人」的身份,讓他們在履職時更接地氣。他們生動的履職足跡,真切地見證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讓我們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走近他們,分享他們奮鬥的艱辛、成長的快樂,感受當代一線工人的風采和工人階級的力量!
許振超:皺紋是人大代表不辱使命的見證
履職4年,金牌工人許振超老了……
老許笑稱,「臉上的皺紋是4年來思想昇華、個人成長的痕跡。」
4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高級技師許振超提出了26個議案和建議,持續關注技術工人的問題。
老許是干一行、精一行的人,工作中愛琢磨,遇到技術難題一定要攻關,這些是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常德傳對許振超的評價。
2008年,許振超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那一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記者與他同游鳥巢,他包中背著《民法通則》,車上閒暇時就翻看學習,日記本上還記下不懂的地方,「開常委會常常要對立法進行投票,我不懂法律,現在要快速學習,不能對不起『人大代表』這四個字。」當年的許振超還常利用節假日自費進京找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的教授給他補課。
隨後的幾年間,許振超在《食品安全法》、《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的人大常委會審議中都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意見,「現在工友中籤租房合同、借款協議等涉及到法律上的事務都要找我咨詢。」他儼然成為大家心中的「法律專家」。
而更令許振超自豪的是,2008年提出的「技工待遇需提升」,2009年的「技工成長環境堪憂」、2010年「職業技校生源結構影響產業工人素質提升」、2011年的「高級技工的合作交流平台搭建」等關於技術工人的議案、建議,每一年國家在政策制定上都有關注,暴露的問題都在逐步解決。
許振超指著自己的皺紋說,「每個月都來北京開會,經常去全國各地調研,還要不影響崗位工作,跑來跑去的能不老嗎,這就是作為一名人民代表不辱使命的最好見證。」
代朝霞:改變的是能力,不變的是勇氣
「我來發個言!」2008年3月12日,在湖南代表團全體會議會場,湖南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沖二車間彈簧班工人代朝霞高高地舉起了手。
當時,她是一位「新代表」。她面對的是前來湖南團參加討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賀國強。
同團的幾位代表回憶說,當時,代朝霞落落大方地走到前排的話筒前,聲音響亮:「我最關心的是國有企業職工的待遇問題。我在調查中瞭解到,工人們最盼望的,是待遇的提高,希望國家把針對工人的有關優惠待遇落到實處。」
這一場景被不少人記在心裡。
但對於代朝霞而言,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留下了不小的遺憾:她沒能提出一項建議。「愧對工人兄弟姐妹。」她很懊悔。
那一次,離開北京之前,代朝霞下定決心——有些東西,必須改變;有些事情,必須去做。
第二年,她帶來了「關於給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的國有企業職工發放生活補貼的建議」、「關於從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種退休人員養老金支付問題的建議」。
此後幾年中,她依舊每天重複分揀2萬個彈簧的動作,但她已不僅僅是一名彈簧工。她以一條條建議為「工人兄弟姐妹」發聲:從加速培養一線技工人才,到廢除退休職工待遇「雙軌制」;從提高個稅起征點,到呼籲嚴查規避《勞動合同法》辭退員工行為……
今年,她再次呼籲為工人增加收入。
改變的是能力,不變的是勇氣。在同團的代表眼中,代朝霞從來都是一個直言快語的人。
去年,在小組討論時,有一位領導幹部代表提出了延長退休年齡的建議。她立即提出了不同意見:「一些管理崗位可以適當延長退休年齡。但是,近60歲的『爺爺輩』還在一線三班倒,這不但不應該延長退休年齡,還應該開始考慮是否提前。我認為,退休年齡應該根據具體的工作崗位來確定。」
她始終堅持:「我是一線工人代表,當然要為工人說話。」
康厚明:「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
「4年了,對代表的職責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農民工康厚明履職最切身的體會。
他坦承,過去長期在一線工作,如今成了一個全國人大代表,「心有餘而力不足」。康厚明記得第一次進京開會,他穿上了訂做的西服,提前幾天到北京,在一片鎂光燈的照射下,他的腦門都在冒汗,有一個記者問他:「你穿著西服根本就不像個農民工。」他不知如何回答。現在還依稀記得,第一年上會,他接受了200多位中外記者的採訪,西服脫了又穿,穿了又脫……現在的他充滿著自信。
從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後,康厚明成了「名人」,他每年都要接到上百件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的電話、來信投訴,他說:「別看我開會穿西裝,回去後我照樣穿著工作服,修馬路。」
3月6日,在人民大會堂的重慶代表團駐地,康厚明依然穿著那套藏青色的西裝,同樣掛著自信的微笑。「我是一個來自基層的農民工,想事看事的角度都與他們不同,4年來,從新聞都很少看的普通工人到現在處處關注農民工切身利益,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
4年來,康厚明提交了20多個建議議案,全部都涉及到農民工利益,比如,農民工的就業、子女入學、職業病防治、社會保障、傷殘救治、工資增長、權益維護等,堪稱名副其實的「農民工代表」。
「能以一個農民工代表身份履職4年,機會來之不易,我十分珍惜,人大應該有農民工代表,因為這個龐大的勞動者群體需要反映問題。」這是康厚明代表接受採訪後說的最後一句話。
陸永蘭: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4年前,34歲的紡織女工陸永蘭作為一線職工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當時的她是九江國棉一廠細紗車間的擋車工、全國勞動模範,紡織行業著名的「八闖將小組」第四任組長。4年後的今天,她坐在電腦前,熟練地敲打出了兩個關於《勞動合同法》的修改建議。
3月4日下午,她向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遞交了「關於明確《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有關『二倍工資』定義的建議」和「《勞動合同法》中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修改建議」。在這兩份「修法建議」中,陸永蘭指出:「《勞動合同法》在實施過程中,第八十二條有關『二倍工資』的定性不明確,在社會各界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和適用,既對法律的嚴謹造成傷害,也不利於勞動行政部門及司法機關對此類案件的處理」。「有些企業為規避《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利用《勞動合同法》中有關勞務派遣制度中的某些缺陷,在實際用工時,採用勞務派遣方式招用員工,此方式極大地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她建議,應該明確《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有關『二倍工資』定義和對《勞動合同法》中有關勞務派遣規定進行修改。
陸永蘭清楚地記得,「2008年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時,怕見記者,怕見世面,兩手不知放哪兒好,第一次發言頭都不敢抬,腦子一片空白。」4年後的今天,她已經接受過十多次的記者採訪,也先後交出了十幾個建議,她記得自己提交的第一個建議是「關於振興九江老工業基地的建議」。
第一次擔任人民代表的「怯場」讓陸永蘭感到「自己知識缺乏,有義務提高自己的素質」。4年來,陸永蘭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這個出身貧寒的普通工人讀完了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所有課程,每年都參加人大組織的培訓和調研,她把自己勤學技術、苦練技能的特性全部用在人大代表履職路上。她說:「我是從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參與,我知道自己的代表責任。」
4年的代表履職,陸永蘭用一句話對自己進行了總結:「4年來,我付出了,我努力了,所有的勞動在盡職盡責中得到昇華。」
張全民:「我知道了怎麼替工人代言」
張全民來自一線,技術工人的氣質顯露無遺。一雙斯文的眼睛,言談得體。他從不看電視,只是讀的書非常雜,沒有限制。來北京開兩會,這位來自河南平高電氣的技工帶了一本有關歷史的書。
「我喜歡看厚的書,但一本書如果讀三四頁不能吸引我,就不看了。」張全民說,這就像開會時聽一些代表發言,如果有些話他自己認為不那麼真誠時,他也會思想跑神。一旦聽到他感興趣的,能給他帶來新鮮啟發的發言,張全民會認真地記下來。
對張全民來說,能夠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不僅僅是對個人在技術領域的肯定,也是一份責任。「我是一線工人的代表,肯定要爭取表達這部分人的訴求。」
張全民記得,第一次開會時,別人說的很多問題自己還不太瞭解,但經過一段學習,明確了自己的角色。
「這4年,作為企業的職工,離不開企業發展,為企業說了一些話。但是,說得更多的,還是有關工人利益,尤其是技術工人利益的話。」張全民以一名優秀的車工轉行數控領域,在刻苦鑽研下,逐漸成長為優秀技能人才,並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像我這樣的技術工人地位的確提高了,但更多的工人,他們的社會地位依然不高,甚至和過去相比是在降低。」
2010年、2011年連著兩年,張全民帶來了一份有關提高技工待遇的建議。「大家都愛買進口的東西,為什麼,這不是製造水平問題,而是產品製造能力和穩定性的問題。這背後就是一線技術工人的素質問題。」張全民說,「一個技工的成長不容易,但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在社會地位、勞動報酬方面的待遇差別太大了,這讓很多人不願意留在一線。各個企業都極缺技工,給的報酬也不算低了,為什麼還是吸引不了人?這背後就體現了整個社會對勞動的尊重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張全民建議,一方面勞動部門嚴格把關對初、中、高級技師的評定,讓技工拿到與自身技能相匹配的證書,來增加社會認同和提高尊重度。另一方面,可能的情況下,考慮打破行業性差異,讓技工的等級工資與其他行業職稱等級工資保持同一水平。最後,希望國家在輿論導向上能夠引導社會對工人,尤其是一線技術工人的尊重。
「我的建議可能一時沒有成效,但我必須說出來。」張全民知道,從全國勞模到全國人大代表,都表達了社會、政府對他個人的尊重。但是,在他看來,真正起決定性影響的,還是更多的普通工人們的整體社會地位。
卜仿英:從「不敢說話」到「約談政府官員」
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襄樊普通紡織女工卜仿英,語速很快,邏輯性很強。
卜仿英回憶最初4年前當上人大代表時的窘狀時說,「一見到媒體來採訪自己,就會感到很緊張,壓力很大,雖然自己有許多要說的東西,但表達不出來。」
成為全國人大代表4年間,她參加了人大組織的所有培訓,經過了一點一滴的學習,如今,她面對媒體不僅不再緊張,還能熟練地依法幫助老百姓解決難題。她說,通過不斷地學習、調研和交流,她現在對許多法律,比如食品安全法都瞭解了很多。2010年,她甚至參與推動了一部法規的出台,這讓她感到自身的責任更大。
當年,卜仿英接到了一個「夜間施工擾民」的投訴,為了調查這個問題,她與另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媒體記者一起,持證視察城管部門工作,並依法約見該市城管局局長、以及環保局和建委負責人,這在當地尚屬首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談起這件事,卜仿英自稱「很有成就感」,因為在她的參與推動下,關於夜間施工的管理辦法已經出台,市民的投訴得到圓滿解決。回憶起當時的事情,卜仿英說:「打電話約談前,心理也沒有底,怕對方阻撓,但沒想到他們非常配合,很支持我們代表的工作,這也給了我繼續履行職責的底氣。」
如今,依法行使自己全國人大代表職責,幫助老百姓解決難題,已經成為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卜仿英還帶來了10多條建議,今年她也有兩條建議。其中一條是「關於襄陽至武漢公交化的建議」。她說,襄陽距武漢不足300公里,目前兩城市間的動車共有4趟,乘坐動車出行非常便捷,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小,尤其是週末,每次都有很多人坐動車。她認為,動車的發車頻率應該公交化,以方便市民出行。除此之外,卜仿英的另外一個建議則更加實際: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考慮解決「夾心層」購買保障房的問題。
程軍榮:「我不再有這樣的尷尬」
「作為人大代表,本次大會閉幕,任期也將結束,你還有什麼願望嗎?」
面對記者突然拋來的問題,程軍榮把頭在沙發上向後靠了靠,節奏緩慢而流暢地娓娓道來:
「我希望通過人大代表忠實地履行職責,讓每個人再沒有城市、農村的戶籍差異,再不為自己的醫保、社保和子女的上學發愁,只要努力就會得到公平的回報,可以勤奮地工作、自由地遷徙,有寬敞的房子、帶薪的假期……」
18年前,他以農民工的身份被招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三一一工廠機械光學加工車間,是位初中畢業生。代表生涯,重塑了程軍榮的人生,從全國勞模到全國人大代表,增添的不僅是榮譽,還有責任與擔當、成熟理性的思想表達。
「人大是一所大學堂。」程軍榮毫不諱言自己4年前的懵懂,「那時,我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人大代表,我更不知道當代表要做什麼。」第一次寫議案,他說的是工友們的福利待遇,他找其他代表聯名簽署,有人告訴他,這不是職代會,而是國家的議政會,要從國家制度、法律或政策層面提出建議。從那時開始,他成為江蘇代表團裡最勤奮的「學生」。
全國人大每年組織代表封閉學習,他就真把自己「封閉」在法律制度的厚書中,相關部門為他贈閱的報紙和傳閱的文件,他一字一句地琢磨。每天車床之外,國家大事就在腦海中激情碰撞。雖然,眼界和思維日漸活躍,但他的雙腳並沒有離開大地,在人大組織的調研之外,他隻身走進社區、工廠,傾聽打工群體的呼聲。
工資低、社保難、看病貴等等打工群體的煩心事,被他記錄在調研材料中,醫保「一卡通」全國漫遊、社保賬戶跨區域對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學齡前免費義務教育、將勞務派遣限制在季節性、臨時性崗位寫進法律等等,諸多前瞻性的觀點被程軍榮寫進了議案和建議中。
4年前,他曾因寫下不成功的第一份議案而甚感尷尬。4年後,20多份議案見證著程軍榮參政議政的鏗鏘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