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援引法國《歐洲時報》3月6日載文《溫家寶「謝幕之作」劍指「轉型」》,摘要如下:
履職十年之久的中國總理溫家寶5日在北京作了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大國總理的「謝幕之作」,斐然成就不必言說,更難能可貴的是其對中國發展隱憂、轉型壓力的精準把握。這其中,最為外界關注的莫過於,政府工作報告勾勒出了2013年中國經濟藍圖——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
溫家寶在報告中對這兩個數據的得來有著明確闡釋。概括而言,經濟增長目標的確定,既要滿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持平穩發展,同時也要把中國經濟的重心盡快引導到「轉方式、調結構」的軌道上;而物價水平能否保持穩定,則與國內外經濟形勢有著緊密關聯——觀中國國內,要素價格上漲明顯,各地投資衝動難抑;看國際社會,外部衝擊持續不斷,輸入性通脹壓力不減。
上述所列,既構成了2013年乃至今後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考驗,對於正經歷換屆的中國政府,也是不小的考驗。
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各級政府換屆可能引發新一輪的「GDP競賽」。與中國政府設定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相比,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省、區、市把2013年的經濟增長水平設定在了10%或者以上——片面追求GDP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還沒有喚起部分施政者的警醒。
實際上,當前經濟發展模式正承受嚴重挑戰,出口放緩、消費乏力帶來的企業陣痛,物價虛高、盲目投機帶來的全民討論,資源消耗、環境代價引發的社會思索……種種跡象表明,對於曾經帶來無數榮耀的「中國速度」,中國民間的態度正在改變,而這也需要各級施政者的態度變得更加務實與睿智。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已找到破解當前經濟之困的路徑——通過城鎮化進程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並將中國帶入國內消費引導的經濟發展之路,從而替代長達30多年依靠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但當前存在的城鎮化冒進思潮、城鎮化片面認知情況需要引起注意。
如何城鎮化,在中國尚未形成可操作性強的統一方案,這也給了很多地方施政者進行「自我操作」的巨大空間,將城鎮化單純看作是城鎮數量、城區面積、城鎮居民的增加;借城鎮化的大旗,行土地財政之實;只有規模的擴張,卻缺少產業和消費支撐……實際上,作為官方智庫的中國社科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早已發出警示:冒進城鎮化、過度城鎮化、虛假城鎮化,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加劇社會衝突和社會矛盾。
正在召開的2013年中國「兩會」,因為要進行政府換屆而廣受關注。外界寄望新一屆政府能有更大突破,但真正的突破尚待出現,形勢的嚴峻已擺在面前。面對這場考驗,中國經濟的決策者們,無論是行將謝幕者,還是即將接任者,首先需要保持對發展隱憂的清醒認識,其次則需要保持政策的連貫性。
由是觀之,溫家寶的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做到了這一點,內容不僅涉及中國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樣對「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做了強調,而在數小時之後,李克強也有了「我完全贊成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回應,這不僅是政治層面的良性互動,也表明了決策的延續性,表明新一屆政府力促經濟轉型的決心與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