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朱鎔基往事:何以解憂 惟有改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8-1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如果我當選為市長的話,我決心讓下一屆市政府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廉潔的、高效率的政府。」這段話來自1988年4月25日,朱鎔基即將當選上海市長時,面對全市人大代表所作的承諾,同時也是朱鎔基最新出版的書中內容。

據南方週末報道,2013年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正式向全國發行。塵封已久的朱鎔基上海執政歲月,也重新被人記起。

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朱鎔基先後擔任上海市長、市委書記。那時正值中國經濟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經濟體制轉軌處於關鍵時期。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遇到的考驗尤為艱巨複雜。本書收錄了朱鎔基這一時期的部分講話、談話、信件、批語等106篇,照片83幅,批語及書信影印件9幅。

「普通讀者可以把它當歷史去看,領導幹部可以當教科書看。」該書項目組成員、人民出版社編審李春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你讀完書就知道上海那段歷史了,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政府又做了哪些工作,「不要把它簡單地當做一個領導人的文集去看,否則思路就有點窄了」。

朱鎔基主政上海期間,也是上海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處在非常特殊而又關鍵的時期。在原人民日報社副總編周瑞金看來,朱鎔基頂住了「姓社姓資」責難,依靠群眾穩定上海,大膽推進改革開放,打開了上海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8月14日,在上海舉行的該書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當時改革開放的力度,現在看來是很感動的。」

朱鎔基親自審閱每篇文章

自從2003年卸任總理之後,朱鎔基已出版過三種書,每一本都有意想不到的市場好評。人民出版社的數據顯示,他的上一本書《朱鎔基講話實錄》發行了140多萬套,創下了中國領導人著作出版的銷售紀錄。

朱鎔基以前的老同事和老部下也借此向他建議,能否把他在上海工作時的講話整理起來。「朱鎔基認真考慮後決定做這件事,於是2011年底本書編輯組成立,著手整理上海講話資料。」編輯組成員、人民出版社副編審魯靜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編輯組由朱鎔基秘書、有關方面專家和人民出版社兩名編輯組成。在朱鎔基秘書統籌下,編輯組的主要任務是在圖書正式編輯出版前的文稿整理、挑選、核實等編輯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朱鎔基系列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組擔當了朱鎔基助手的角色。

朱鎔基十年前退休時,身邊工作人員就開始整理他工作中的影音資料,搜集他在各地的講話,「不是搜集已經有的書面東西,而是把原汁原味的講話整理成文字。」2007年11月魯靜加入編輯組,開始策劃朱鎔基一系列書籍,等她接手《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工作時,「文字已經成型了」。

編輯組是在朱鎔基的直接指導下進行工作,按部就班,魯靜上下班時間都沒變,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5點。朱鎔基秘書主要負責選文工作,要從三百多萬字中挑出三十多萬字;選文原則由朱鎔基親自製定:尊重歷史的本來面貌。凡內容有重複,已經公開,或由別人代筆起草的,一律不選。

據編輯組成員透露,85歲高齡的朱鎔基,對這本書傾注了大量心血,「親自認真審閱每篇文章,逐篇通讀文稿,經常就文章的細微調整給出指示,與編輯組時時溝通並交換意見。」

5月下旬,人民出版社做了五百多本樣書,由編輯組負責徵詢各方對書稿的意見。「主要是發到中央有關領導,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人,包括總理的老朋友、老部下,以及書中提及的一些人。」編輯組成員魯靜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本書得到了他們很高評價。」

朱鎔基特意讓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也看一遍,提一些意見。「我那時候還比較年輕,書裡面很多故事,有的是親身經歷,有的也聽老同志講起過。」韓正在座談會上說,他通讀全書之後感覺非常親切,也很受教育。

卸任領導人出書在歷史上並不鮮見,但以講話實錄形式集結成冊卻並不多。以前領導人出書必須集中到中央文獻研究室。從中共第三代領導人開始,出版方式開始不拘一格。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電力要先行·李鵬電力日記》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李瑞環退休後出版的四本書均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是在朱鎔基親自主持下,由他的秘書班底統籌編輯工作。李春林說,「這本書代表了他個人的思想。」

「你不要參加,你在人家不好提意見」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完整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朱鎔基在上海的執政往事。

1988年,朱鎔基到上海擔任市長,他一上任就抓三件事,「菜籃子」、公共交通、住房問題,而以抓「菜籃子」為突破口。「這三件事,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因為我在上海工作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回憶。

該書透露,1988年2月10日,朱鎔基聽取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負責人工作匯報後也闡明瞭自己的想法:上海要從城市建設入手作突破口,難度太大,欠賬太多。「我想來想去,還是田紀雲同志講的首先抓『菜籃子』可行。」

朱鎔基非常重視媒體,他推動的幾件事都是通過媒體發佈改革方案。在推進住房改革方案時,怎麼補貼,朱鎔基都是先要將草案發佈在媒體上,廣泛聽取公眾意見,「一般討論十到十五天,然後就做決定。」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朱鎔基是雷厲風行的,「不是長期論道不下手的」。

因為廣泛聽取民意,朱鎔基推進的改革進行順利。1990年朱鎔基擔任市委書記後,把江澤民在任時兩個月會見一次駐滬媒體的傳統堅持下來。周瑞金當時是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兼副總編輯,他常和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參加與朱鎔基的見面會。會上朱鎔基會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非常民主」。

朱鎔基工作作風以雷厲風行著稱,韓正就有過切身體會。1988年,韓正在大中華橡膠廠當黨委書記,有一次朱鎔基到大中華視察誰都沒通知。門衛看到後趕緊報告,朱鎔基見到韓正就說要開工人座談會,他去車間裡,臨時挑10個人。「我問他座談會主題是什麼,他說沒主題,就是聽大家意見。」韓正在8月14日的座談會上回憶說。

朱鎔基讓韓正離開,「你不要參加,你在人家不好提意見。」中午12點,朱鎔基開完會出來對韓正說,工人的確有意見,但對你們工作還是肯定的,就是有一條,中班的伙食不行,馬上改!

當天晚上10點,市委副秘書長就帶人趕到大中華橡膠廠,因為上中班的人要在22時30分吃營養餐。副秘書長直衝食堂,把菜單和價目表拿過來看,「我們當天晚上幸好已經有所改進,後來鎔基同志就沒有批評我。」後來,朱鎔基還跟韓正提起此事,問韓正:「我在座談會上講了什麼?」韓正笑著回答,「你別問我,你當時沒讓我參加。」

1989年之後,全國地方媒體講改革很少。周瑞金透露,1991年春「皇甫平」系列評論就是在朱鎔基領導和支持下,在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上發表的。開篇是大年初一發表的《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緊接著《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見諸報端。「文章中寫的『1991年是改革年』、『何以解憂,惟有改革』,都引自鎔基同志在上海市幹部傳達會議上的原話。」周瑞金說。

上海是紡織工業老城,為了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朱鎔基安排紡織女工下崗、促進紡織業升級換代花了很大力氣。李春林發現,十八大講的生態文明建設,朱鎔基二十多年前已經開始實踐。對蘇州河的治理難題,朱鎔基力推把蘇州河兩邊棚戶區全部拆遷,「現在蘇州河多漂亮」。

在朱鎔基擔任市長前,汪道涵和江澤民兩任市長都在考慮上海戰略規劃方案。朱鎔基上任後,力推浦東開發開放工作。「當時鄧小平建議朱鎔基多向江澤民談,但是江澤民因為從上海出去的,不太方便多替上海講話。」周瑞金說,「因為發展浦東要集中全國的財力,只有鄧小平說話才行。」

在朱鎔基的動員下,鄧小平出來為開發浦東講話。之後1990年3月底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到上海,對浦東開發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在《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也收錄了「向姚依林同志匯報浦東開發問題」一文,裡面開篇即提:開發浦東問題的提出,道涵同志是最大的積極分子,他比我積極得多。這次小平同志、尚昆同志來上海,我們匯報了兩次。

1990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五週年慶祝大會上宣佈,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浦東不是借鑒深圳那四個開發區的經驗,它是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跟國際接軌。」周瑞金覺得這一著很厲害,它是用自由港的政策、關稅互免,並且開放外資銀行,「這些都是開創性的」。

「一個改革,一個開放,就是這本書的中心。」通讀本書兩遍的李春林說。

「對領導人著作保證萬無一失」

領導人著作要對歷史負責。為了確保選編的資料真實客觀,人民出版社專門為《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成立項目組,下設編輯、出版、宣傳、發行四個工作小組。

2013年5月中旬,項目組接到書稿後,先後組織了十幾位編輯,對書中內容進行了三輪核對,「要對每個涉及的人物、地名、事件進行核實,比如說提到的文件名法規名是不是對的。」人民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陳亞明說,考慮到朱鎔基主政上海時,從市長到市委書記各項黨政工作都有涉及,因此抽調的老中青編輯,涉及經濟、法律、政治、黨史,還有語言文學專業,「這也是按照我們一貫作風,對領導人著作保證萬無一失」。

李春林的主要任務是看法律方面的文字。他發現朱鎔基對法律的觀念始終貫穿在他的工作中,非常強調依法治國,「你看他搞棚戶區改造,要不斷徵求意見,形成一個規章」。朱鎔基有自己的想法,「但從來就不是政府拍板了就做,而是充分體現法治的精神」。

編輯組給項目組的要求是,盡量保持朱鎔基口語的風格,「比如一部法前面是不是要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我認為沒有必要,這是口語嘛。」李春林經常照著念一遍,看是不是有必要改,「停頓等方面要尊重他講話的語氣,所以這本書是比較耐讀的。」核查下來,朱鎔基在法規用語上非常精細,一處改動也沒有,「他的腦子太好使了」。

對於領導人著作的書稿,出版社主要是核對細節,如前後用語是否一致,有時朱鎔基在某個場合講上海有多少人口,另一場合講會有差別,「可能是個大概數據,畢竟講話和書面語不太一樣,我們就要使前後一致。」陳亞明解釋說。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的印象是,《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反映了朱鎔基怎樣為人、怎樣「做官」。逄先知記得鄧小平講過,朱鎔基講經濟危機我聽得懂,「朱鎔基不迴避問題,講話很生動,一聽就明白,所以他的講話總是讓人聽不夠」。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楊春貴記得,朱鎔基擔任中央領導後,經常到中央黨校禮堂為學員作報告,有時從早晨9點講到下午1點多,大家仍然聽得津津有味,「與某些照本宣科、滿嘴套話的報告效果完全不同,真話是有魅力的」。

7月份,在該書正式出版前,人民出版社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送審。按慣例,涉及領導人的著作,總局一般會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徵詢意見,出版社根據送審回來的意見再進行修改。7月28日,總局很快就將書稿返回出版社,給出的意見很簡單,「同意出版」。

根據編輯組的指示,本書定價66元,四色印刷,共有38個印張,一個印張只有1.72元。「印刷成本較高,但定價很低。」陳亞明說,「這也是朱鎔基的要求,希望普通讀者也買得起。」

8月12日,《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全國發售。人民出版社首印110萬冊,除北京外,還有長沙、廣州、上海,三地同步首發。陳亞明解釋:「上海不言而喻,長沙是他老家,廣州則是改革開放的前沿。」

「如果當年沒有率先推進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上海的發展。」韓正說,「我們要保持鎔基同志當年在上海力抓浦東開發開放和改革創新的勇氣和魄力,學習和借鑒他抓改革開放的方法和智慧,不斷取得改革開放新突破。」

      責任編輯:連檣
吳官正:偉大鄧江選擇偉大朱鎔基      [2013-08-15]
人民日報:改革是革命 膽大步子穩      [2013-08-15]
官員:有時讀朱鎔基的書可以流淚      [2013-08-14]
朱鎔基書熱背後的中國改革焦慮      [2013-08-13]
朱鎔基問計梁振英 借鑒住房經驗      [2013-08-13]
媒體稱重溫朱鎔基就是重溫改革夢      [2013-08-13]
江澤民畫冊與朱鎔基新書同日發行      [2013-08-13]
朱鎔基近況:關心時事會說hold住      [2013-08-13]
江澤民曾預言朱鎔基一年白頭      [2013-08-13]
朱鎔基自評脾氣急 江澤民:沒壞心      [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