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稱五理由致中國「好朋友」稀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7-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阿里·維內(Ali Wyne)8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闡述了中國在世界上「缺少朋友」的五個理由。中評網對文章做了專譯,指出了五個理由:第一,中國對結盟的厭惡態度;第二,中國的意識形態;第三,中國與鄰國的大小比對而遭致的猜忌;第四,中國將自身發展放在首位的戰略決策;第五,中國超級快速的增長。作者認為,中國不結盟的局限性已經凸顯。雖然中國並不謀求全世界的領導權,但如果想要和美國平起平坐,結盟會更加主動。文章摘編如下:

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亞洲國家表示,巡航自由、亞洲水域自由通行以及在南中國海遵守國際法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對於中國來說,美國這樣的立場是可怕的。可當時沒有國家為中國說話,卻有12個中國的鄰國表態支持希拉里。中國時任外交部長楊潔篪表示,「中國是大國,而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金融時報》撰文認為,楊潔篪這一表態破壞了十多年來中國微妙、勤勉而高效的外交。

文章稱,這個例子說明中國的熟人不多,朋友更少,而本周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再次彰顯這一事實。《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中國軍力的崛起、對無人居住的暗礁、珊瑚、沙地的聲索可能引發與其他聲索這些地區主權的鄰國間的衝突。而美國與這些鄰國中的三個有同盟關係,並在其受到攻擊的時負有保護義務。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布魯斯•瓊斯(Bruce Jones)曾在著作《還得我們來領導》中說,美國有50多個盟國,而中國的「戰略盟友」卻少之又少。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差距呢?

第一,歷史原因。冷戰期間,夾在美蘇之間的經歷使中國對結盟有反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馮璋(音譯)認為,中國自1982年來開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將「不結盟」作為外交原則,並將其說成是令人不快的冷戰殘留。尤其是看到美國的亞太的盟友利用「再平衡政策」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後,中國的這一不快就更甚。

第二,意識形態。儘管也認可自身價值的優越,但中國並不想像蘇聯那樣,對民主、資本主義以及民主資本主義製造威脅。如今的中國依然是一黨執政的威權體制。這種意識形態意味著中國很難與民主國家結盟。

第三,大魚小池塘效應。中國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遼闊的幅員和眾多人口,並在地理上與14個國家接壤,這導致周邊國家對中國有內生的猜疑。文章認為,近年來中國在爭議地區強有力的主權聲索以及彈性越來越大的「核心利益」概念,削弱了其實現在亞太地區「和平崛起」的能力。

第四,中國將自身發展置於首位。雖然中國對待周邊國家愈發堅定,但在亞太地區之外的行為仍然是事務性的。中國最感興趣的仍然是發展與其他大國的事務性關係。通過提供貸款、基礎設施援建換取重要物品的方式,中國已經在全世界建立了經濟合作關係,且中國並不在乎與其打交道政府的性質。文章稱,事務性的往來與結盟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後者需要共同價值觀以及戰略結盟的原則。

第五,中國迅速的崛起。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丹尼爾•克里曼(Daniel Kliman)將崛起的中國(1982-2012)與同時期的美國(1870-1900)、德國(1870-1900)、蘇聯(1945-75)、日本(1960-90)從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值、貿易以及軍費開支幾個方面做出比對,得出結論認為,中國的上升速度遠比對比組中的其他國家來得快。

這種規模的上升勢必引起焦慮,尤其當這個國家被認為是繼任的超級大國之時。雖然中國一直在倡導新的安全框架,希望削弱美國盟友在亞太的顯著性,但似乎還沒有考慮那之後對結盟的基本立場。

然而,正如閻學通(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和黃宇興在《古代中國思想與現代中國力量》一書中所說,不結盟的局限性已經日漸明顯。中國也許並不渴望全世界的領導,但如果渴望同美國平起平坐,結成同盟可以更加主動。

      責任編輯:東方
芮成鋼節目開播前被帶走 央視無回應      [2014-07-13]
韓先聰被查「滁州幫」多人落馬      [2014-07-13]
外媒稱五理由致中國「好朋友」稀少      [2014-07-12]
傳芮成鋼成立公司 用採訪資源牟利      [2014-07-12]
男子疑厭世 廈門SM廣場超市內縱火      [2014-07-12]
曝浙信訪工作者罵上訪者「吃屎」      [2014-07-12]
安徽發現「黃金龍」 似能擺動      [2014-07-12]
中紀委強力反腐之安徽篇      [2014-07-12]
張田欣3年前被舉報包養情婦 舉報者被處分      [2014-07-12]
張田欣上半年談話:群眾路線和廉政建設最多      [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