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一位熟悉廣州官場的媒體人士稱,萬慶良去外地考察,規模龐大,必定要包機,航空公司也格外「照顧」。消息人士稱,航空公司內部傳聞,萬慶良出行前,航空公司都會派人送去iPad,向其展示空姐照片,供其「挑選」。
據法制晚報21日報道,媒體人趙世龍在微博爆料,萬慶良與陳弘平落馬背後,藏著一段「比重慶趙紅霞與雷政富等官員還要狗血的故事」,指萬和陳共用一名情婦,「那公共情婦乃蓋世神女,竟為萬書記和陳書記各生下一個兒子」。
萬慶良陞遷密碼:善揣摩領導心思曾獲省副書記賞識
6月27日,萬慶良在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任上落馬。
他頭頂「有魄力的實幹家」、「年富力強」、「最年輕市委書記」等諸多光環;由宣傳部幹事步列省部級領導,他花了26年,被公認為「火箭提拔」。
梳理萬慶良的陞遷軌跡,無論主政蕉嶺縣、揭陽市還是廣州市,其施政思路一脈相承:大搞城市建設和開發,上馬大項目,迅速拉動當地GDP增長。其政績頻頻獲得上級的肯定。
曾為萬慶良帶來不菲政績的大投資、大建設,最終卻成為其落馬的重要因素。據多位知情人透露,萬慶良在大工程中與商人利益交換或是其被調查的直接原因之一。
萬慶良被調查事發突然。6月26日,萬慶良還曾主持會議,並到廣州市天河區進行調研;但第二天,6月27日,即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成為十八大之後,廣東首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
揭陽、廣州多位政、商界人士稱,萬慶良被調查,或因為其主政揭陽時在「30億」市政工程中,與商人有利益交換。
萬慶良的落馬,在他的老領導、原梅州市委組織部部長塗麟清看來,「意外,也不意外。」
塗麟清和多位老同事都感慨於這位一路高昇的「明星官員」突然落馬。
不意外的是,萬慶良主政揭陽時的多位下屬已經因腐敗被查,他們均是「30億工程」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與商人存在巨額利益交換。
在梅州、揭陽多位退休幹部看來,萬慶良的落馬,正源於他的「陞遷密碼」。萬慶良一手推動大規模的城建和項目上馬,卻缺乏相應的權力制約,對接踵而至的利益的誘惑最終令萬慶良涉嫌嚴重違法違紀。
宣傳部的年輕人
知情人稱:初入仕途的萬慶良善於揣摩領導心思,並具備年齡優勢
萬慶良生於1964年。他的老同事、原蕉嶺縣副縣長謝富生介紹,萬慶良是梅州市五華縣河東鎮河口村人,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6歲時,父母離婚。
萬慶良1984年畢業於梅州嘉應師專並留校。1986年,進入梅縣地委宣傳部,正式步入仕途。1992年,升任宣傳部副部長。
梅州宣傳系統一位退休老幹部記得,進入宣傳部時,萬慶良很善於揣摩領導心思,同事們打撲克,「這個年輕人會觀察領導臉色,故意輸給領導。」當時宣傳部裡年輕人很少,年齡成為萬慶良陞遷的天然優勢。
塗麟清對萬慶良印象深刻。1989年,梅州市選拔工作出色的年輕幹部下鄉掛職鍛煉,時任宣傳部宣傳科副科長的萬慶良是其中之一。他被派往平遠縣石正鎮掛職鎮黨委副書記,分管封山育林及計劃生育工作。
「這是兩項比較難做的工作,但他搞得很有聲色。」塗麟清說,掛職期間,萬慶良常年住在村裡,經常三更半夜號召群眾起來種樹。
萬慶良主持的最早的「工程項目」即在石正鎮。梅州市一位熟悉萬慶良的退休幹部介紹,萬慶良掛職期間,為石正鎮修了一條水泥路。當時石正鎮沒錢修路,萬慶良為此通過朋友從銀行貸款約20萬元。
掛職兩年後,萬慶良被提拔為梅州市精神文明辦主任(正科級),一年半後(1992年)又被提拔為宣傳部副部長(副處級)。
前述老幹部介紹說,當時一位梅州市委常委和一位副市長的老家都是石正鎮。「正是這條水泥路,使萬慶良給兩位領導留下了有魄力的印象,他們在萬慶良升任宣傳部副部長時起到了重要作用。」
擔任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時,萬慶良僅28歲,從此他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
蕉嶺改造,財政虧空
改造工程因複製「梅州模式」獲得梅州市主要領導的青睞
消息人士透露,萬慶良曾受已故廣東省委副書記、政協主席劉鳳儀賞識。劉鳳儀被稱為萬慶良的「政治教父」。
履歷顯示,從1993年到2003年,萬慶良的仕途與劉鳳儀一直有密切聯繫。
劉鳳儀是河北徐水人。工作後來到廣東。1993年,劉鳳儀調任梅州市委書記。當時,萬慶良正擔任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2年後,萬慶良以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身份掛職蕉嶺縣委副書記,分管農村工作。
「派他去蕉嶺縣掛職,組織上是有意圖的。」塗麟清說,當時,蕉嶺縣委書記準備調整到其他地方任職,組織上專門跟蕉嶺縣委打了招呼,要多安排點工作給萬慶良,要他多實踐、多表現。
1997年,原蕉嶺縣委書記調任,33歲的萬慶良接任書記。時任蕉嶺縣委常委的李應祥介紹,當時萬慶良是梅州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前述梅州市熟悉萬慶良的老幹部說,「萬慶良很會揣摩領導心思」,將劉鳳儀的「梅州模式」搬到蕉嶺。
劉鳳儀在梅州市曾加固改造梅州大堤,進行「一河兩岸」改造工程,水利部和珠江水利委員會將此稱為「梅州模式」。
萬慶良主政蕉嶺時,也實施了「一河兩岸改造工程」。
當時,石窟河穿蕉嶺縣城而過,河上卻沒有橋。河堤是土質的,兩岸經常被淹。
李應祥介紹,萬慶良任職縣委書記時,修建了3.2公里的水泥堤防。與此同時,蕉嶺縣依托「一河兩岸工程」做了新城規劃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身城建,並將城市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
前述梅州市熟悉萬慶良的老幹部說,此前毫無地方管理經驗的萬慶良,在蕉嶺大刀闊斧搞建設,政績非常突出。「一河兩岸工程」不僅為萬慶良贏得民眾的口碑,更令他獲得梅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青睞。
這位老幹部認為,「看到自己的經驗在其他地方落地開花,梅州市主要領導非常高興。」
但梅州一位老幹部透露,萬慶良離開蕉嶺後,蕉嶺財政虧空上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直到2005年,蕉嶺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才達到1.04億元。
或涉30億工程貪腐
揭陽城建總投資過30億元,改造揭陽面貌,政績不菲;但多名時任官員因工程中利益交換落馬
主政蕉嶺兩年後,2000年,36歲的萬慶良赴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此前15年,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均是從團省委副書記中提拔的,萬慶良打破了這一「規律」。
2003年,萬慶良卸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調任粵東重地揭陽。此後5年間,他由揭陽市委副書記升任揭陽市市長、市委書記。
屬潮汕地區的揭陽經濟很不發達。2005年《揭陽日報》一篇文章稱:揭陽是廣東經濟最落後的一個地級城市市區。建市以來,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每年都超不出10億元。
揭陽一位副廳級幹部介紹,在揭陽,萬慶良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引進多個大項目,拉動揭陽GDP迅速增長;二是實施「30億工程」改變了城市面貌。
採訪中,揭陽、廣州多位政、商界人士稱,萬慶良被調查,可能在這「30億工程」中,與商人有利益交換。
所謂「30億工程」是因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而得名,包含「兩河四岸建設」、市政建設等106個具體項目。
其中,「兩河四岸建設」與蕉嶺的「一河兩岸改造工程」十分類似,都著重打通沿河的道路,建設堤圍,配套綠化帶,提高沿河土地資源的價值。
5年間,在一系列項目的拉動下,揭陽的GDP一路攀升,年增長率分別為:7.3%、7.4%、9.0%、14.1%、22.1%。
揭陽也變了樣。「30億工程」實施前,「揭陽像一個大農村,如今揭陽是城市的樣子。」
2009年,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評價揭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同年,海內外報刊上刊登大量「揭陽崛起」的宣傳文章。
這一年,萬慶良履新副省長;原萬慶良的副手、現已接受組織調查的市長陳弘平接任揭陽市委書記。
然而,城建的巨大政績背後是巨大的利益誘惑。2012年年底以來,包括原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常務副市長劉盛發、副市長鄭松標在內的多名揭陽市領導被查,他們均是萬慶良任職揭陽市委書記時的下屬。
廣州、揭陽多位政、商界人士透露,在投資約30億的揭陽市政工程中,上述諸人均為工程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與商人存在巨額利益交換。而萬慶良被調查的直接原因或涉揭陽腐敗窩案。
目前,紀檢機關已查明,陳弘平、鄭松標在揭陽市任職期間,多次收受他人賄賂;劉盛發也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
萬慶良任職蕉嶺縣委書記時的一位副手更是直言:給市長(指時任市長陳弘平)送錢,能不給書記(指時任市委書記萬慶良)送嗎?
廣州大舞台
萬慶良在廣州搞城建,引項目,打造「明星官員」廉潔形象
頭頂「揭陽榮光」,2008年,44歲的萬慶良當選廣東省副省長。2010年,萬慶良擔任廣州市長,2011年擔任廣州市委書記。
2012年5月,萬慶良當選廣東省委常委,半年後,當選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至此,萬慶良仕途達到頂峰。他不僅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最年輕的市長和市委書記,還成為當時廣東副省長中唯一的一位「60後」。
在廣州,萬慶良依然延續了主政蕉嶺及揭陽時期的施政思路: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並引進大項目。
2012年2月份,廣州「三舊」改造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當年計劃進行9個「城中村」清拆工作、啟動20個舊城片區整治改造、開展30個舊廠改造、盤活土地5平方公里。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初步統計,接下來的10年時間,「三舊」改造將盤活低效用地達74平方公里,僅5年就可以騰出28平方公里低效用地,這將超過廣州十年的住宅土地供應量。
廣州一系列新城的規劃或調整相繼公佈,涵蓋了包括海珠生態城等9個新城,9個新城規劃面積相加近800平方公里,比新加坡國土或上海中心城區面積都大。
這一系列規劃遭到了諸多人士批評。廣東省政協委員李公明認為,廣州新城規劃很多是以權力和資本主導,以土地空間效益為目標、以各種商業產業城為旗號的城市規劃模式,值得警惕。
城市建設的同時,2011年初開始,時任廣州市長的萬慶良帶隊在國內外開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投資推介和招商活動,到2014年3月,據萬慶良自己總結,「累計簽約項目640多個,落地完成投資1200多億元」。
借助廣州的媒體優勢,萬慶良在廣州大舞台上積極打造鐵腕、親民、廉明等公眾形象。
上任市長兩月後,萬慶良強拆「廣州富人居住區」的二沙島一處違章最嚴重、號稱價值兩億元的「最牛違建別墅」,這次「硬碰硬」的強拆行動震動全國。
此外,萬慶良酷愛運動且有「天賦」,4次參加龍舟大賽,成績是三個冠軍和一個亞軍;學習游泳15天,便能橫渡珠江,且第二個到達終點。
萬慶良尤為注重打造廉明形象。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論述反腐倡廉,「我深知,市長就必須乾淨幹事,堂堂正正做人」等言論擲地有聲。
轟轟烈烈的城建後,「債務」後遺症正在慢慢浮出水面。2011年開始,廣州市地方債負債率和償債率連續逼近國際警戒線,債務餘額不斷上升。
經濟學者指出,近年來房地產熱潮下,不少地方政府通過運營城市與土地來拉動GDP快速增長是一種短期效應。其帶來的後遺症和長期負面效應很難化解。
「萬氏密碼」
萬慶良主政之地的城建轟轟烈烈,幾乎重建一座新城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對選任幹部提出考核評價標準,其中主要是進行幹部量化考核和實績考核,一度各地都出現「唯GDP論英雄」的選拔觀。
萬慶良在梅州的多位老同事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萬慶良的施政思路正契合了這一考核標準。
萬慶良的梅州老同事和老領導們認為:從蕉嶺到揭陽,再到省府廣州,萬慶良的施政風格一脈相承,只是舞台越來越大:通過經營城市「生錢」;大搞城市建設,改善城市面貌;通過拉大項目落地和房地產開發快速拉動GDP增長。這正是萬慶良的陞遷密碼。
蕉嶺及揭陽經濟落後為廣東共識,廣州「家底」也並不富裕。2011年,時任廣州市長的萬慶良介紹,廣州每賺一元錢,自己只留下兩毛六,大部分都上繳給國家和省。「從財政收支比例來看,廣州非常缺錢。」
「沒有錢就沒有辦法搞城建,因此,經營城市成為萬慶良施政的關鍵。」梅州一位老幹部說。
公開資料中,萬慶良在主政揭陽時期第一次提出經營城市的概念。2007年,萬慶良在揭陽市委四屆三次全體會議上提到:在城市建設上,要善於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合土地、道路、廣場、公共設施等有形無形資產,面向市場,靈活運作,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
萬慶良經營城市的思路在廣州一以貫之。據公開報道,2010年廣州土地出讓收入為455.6億元,2011年達到475億元,2012年為412億元,2013年躍升到762億元。
「城建及上項目的背後是政績,有了政績就可以陞官。」梅州宣傳系統一位退休幹部總結。
上述老幹部說,萬慶良主政之地的城建轟轟烈烈,幾乎重建一座新城。這與很多體制內官員求穩的心態不同,「與萬慶良的出身有關。」他說。
萬慶良出身農家,少時歲月艱苦。多位老幹部分析,出身帶給了萬慶良好學、隱忍、能吃苦、謙虛等良好美德,但也導致「他急於求成,不睡覺也要做好;非常渴望得到同事認可和領導賞識。這也是他做了很多『有魄力的工程』的動因。」
此外,萬慶良的口才出眾以及年齡優勢在個人陞遷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經常脫稿講話,善用排比句;領導下來考察工作,匯報工作時講得好就證明有水平。」梅州一位老幹部說,「而在幹部提拔體系中,年齡幾乎意味著一切,一步快步步快。」
上述幹部說,萬慶良在仕途上「每一步都踩到了點子上」。
與地產商交好
知情人稱:萬慶良經營城市、大搞城建的模式均涉及土地,很容易出問題
萬慶良被查前,原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等多名揭陽市領導先後被查,這些人均是他在揭陽任市委書記時的下屬。萬慶良將要被查的傳聞已在廣東官場傳開。
梅州一位退休幹部說,萬慶良經營城市、大搞城建的模式均涉及土地,很容易出問題。
萬慶良與房地產商的關係一直較好,這在揭陽、廣州商界已成公開的「秘密」。
發跡於揭陽的創鴻集團在萬慶良主政期間拿下了諸多核心地塊,一路從揭陽拓土至廣州。創鴻集團創始人為黃鴻明,是與揭陽鄰近的汕頭市潮陽人。
2009年10月,時任副省長的萬慶良奔赴千里到山東壽光出席了深圳寶鷹建設集團和壽光市凱德華投資公司共同開發的凱寶皇都國際商會中心的奠基儀式。
深圳寶鷹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古少明來自揭陽市所轄的普寧市。
萬慶良的另一位為人熟知的商人朋友,是深圳安遠集團董事長陳族遠。他來自揭陽所轄的揭西縣。2003年底,陳族遠向雲南省交通廳前副廳長胡星行賄3200萬元。而陳族遠卻一直被取保候審,未被提起公訴,受到媒體普遍質疑。
萬慶良在揭陽力推的「30億工程」的30億資金正是來自深圳安遠集團。
7月8日晚,廣州一位商人透露,萬慶良被調查後,陳族遠以「最近比較忙」拒絕了揭陽市一市級領導的約見。「以往陳族遠都會見這一級別的領導。」這位商人說。
去年11月,揭陽創鴻集團董事長黃鴻明因涉嫌行賄陳弘平被廣東省檢察院依法刑事拘留。
7月1日,深圳市寶鷹建設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重大事項停牌的進展公告」,「因市場出現有關董事長古少明的言論,需要對相關事項進行核實。」
萬慶良的哥哥現任梅州市食藥監督局領導職位,他拒絕採訪說:「我們心情不是很好。」7月1日,新京報記者來到萬慶良位於河東鎮的老家,這裡已久無人住。村民們談論著這位落馬書記的八卦故事和桃色消息。一位村民介紹,以前大人經常指著電視中講話的萬慶良,教育孩子以他為榜樣。「沒想到他居然是個貪官,今後不會再讓小孩向他學習了。」
【仕途快車道】
1986-1989年
梅縣地委宣傳部幹事、副科長
1989-1991年
掛職平遠縣石正鎮黨委副書記
●貸款約20萬元修一條水泥路
1991-1995年
梅州市文明辦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等
1995-2000年
蕉嶺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梅州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一河(石窟河)兩岸改造工程」;修建龍門廣場;引龍潭水庫水進自來水廠
2000-2003年
廣東團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打破了團省委15年來的提拔規律
2003-2008年
揭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
●引進項目290個,計劃投資總額超過500億元
●「30億工程」:包含「兩河四岸建設」、市政建設等106個具體項目
2008-2010年
廣東省副省長
當時廣東省副省長中唯一的一位「60後」
2010-2013年6月
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等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最年輕的市長、市委書記
●計劃進行9個「城中村」、20個舊城片區拆遷改造
●計劃10年盤活低效用地達74平方公里
●規劃9個新城,佔地近800平方公里
●累計簽約項目640多個,落地完成投資1200多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