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習近平訪英的第一天就出席了女王安排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出席歡迎儀式,檢閱皇家騎兵衛隊;之後乘坐皇家金馬車,前往白金漢宮與女王共進午宴;下午前往西敏寺,並於英國國會發表一場公開演講;晚間,習近平夫婦共赴國宴。
如此密集的日程安排中,習近平面對英國女王和英國議員,發表了國宴致辭和在英國議會的講話,兩次講話雖然都比較簡短,但很有信息含量。
信息一:明確了一個判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英正成利益共同體
訪英第一天,在英國議會這樣一個備受矚目的場合,習近平對中英關係作了個明確的判斷:「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利益共同體的表述,近年來習近平闡釋過多次,對兩國之間的利益共同體提及的並不多,這既體現了中國的主張,也體現了雙方的良好關係。
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在於中英關係創下多項「第一」:
1.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歐盟國家。
2.英國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
3.英國是吸引中國留學生、開辦孔子學院最多的歐盟國家。
4.英國是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國家。
5.英國最早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
過去3年中國對英國投資年均增長71.7%。英國政府制定了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打造「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宏大計劃,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有很多合作契合點。
信息二:雖分屬東西方兩大文明,但一直相互影響
中國是東方文明的代表,而英國是西方現代文明的淵藪,在20日晚間的歡迎國宴上,習近平說,中國和英國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傑出代表,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一直相互影響。
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融,這是中英兩國交流對整個世界的價值。
習近平從思想、技術、生活三個角度一一舉例兩大文明的深度「交往」。他講到,中國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發明在英國文化和科技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國富論》、《天演論》等英國名著則為近代中國思想界打開了全新視野。中國絲綢和瓷器曾經令當時整個英倫為之傾倒,發端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則使世界絲綢業和制瓷業脫胎換骨。中國的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英國人別具匠心地將其調製成英式紅茶。
強調中英文明交流互鑒的目的,一方面致敬兩國文明對人類社會發展曾經作出的卓越貢獻;另一方面,也是在向英國乃至世界傳遞一個信號:中國相信各種雖然文明千差萬別,但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交流就可以取長補短。
信息三:不避談政治,在代議政治的發源地闡釋依法治國
訪英之前,一些國際輿論認為中英之間談經貿熱絡,談政治難堪。訪英第一天,習近平的講話證明了這一論調的狹隘。
英國是最先開始探索代議制的國家。在英國議會這樣一個象徵著西方民主的地方講話,習近平不避談政治話題,他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的依法治國理念。
習近平從中國的傳統講起,說到中國的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幾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又把落腳點放到了現實的中國,中國人民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吸收中華法制的優良傳統,也借鑒世界各國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標就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如習近平所說,「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習近平還專門提到,在這方面,中英兩國立法機關可以交流互鑒。
信息四: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道理在6個故事裡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英兩國關係的發展沒有受時空所限。無論是在國宴的致辭中,還是在議會的講話中,都在傳遞中英之間歷史和現實的聯繫,這種聯繫沒有更多道理,而都蘊含在人和事中,習近平特意向女王和議員們講了6個故事。
1、二戰期間,24名中國海軍學員參加諾曼底登陸
1943年,當時中國為戰後重建海軍,決定選拔一批優秀海軍軍官赴英留學深造。盧東閣等24名學生通過考核來到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接受培訓。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這些學員與盟軍並肩作戰、衝鋒陷陣,他們也是二戰時期唯一一批受中國政府派遣的、在歐洲戰場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國軍人。
二戰時期,24名中國海軍軍官在格林威治受訓。
2、英國議會上院議員林邁可參加中國抗戰
1937年底,林邁可受燕京大學邀請來到中國任教。任教期間,林邁可投入到了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行動中。林邁可為根據地購買和運送了大量藥品以及無線電通訊器材。他還曾幫助營救中共地下黨員,以及協助運送軍用器材等。
林邁可使用自己製造的電台發報(1938-39年沙飛攝)
此外,林邁可自己也撰寫了很多介紹抗日根據地情況的新聞稿件,投給包括《泰晤士報》等在內的國外主流媒體。同時,林邁可還以攝影的形式將抗日根據地的真實情況記錄了下來。
3、英國記者何克積極投身中國抗戰
英國記者喬治·何克積極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他寫的《我看到了新中國》真實地記錄了在延安和抗日根據地的所見所聞。他不僅撰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還曾擔任陝西雙石鋪培黎學校校長,為帶領學生向安全地區轉移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喬治·何克
4、浙江舟山漁民冒生命危險營救日本「里斯本丸」號上數百名英軍戰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運載英國戰俘的 「里斯本丸」號被魚雷擊中下沉。浙江舟山廟子湖漁民沈萬壽、吳其生等人冒生命危險發起搶救,營救出英軍戰俘106人;青濱山由趙筱如、唐品根等五人集議,動員全山漁民數次往返,營救出英軍戰俘278人。
3名得救英軍戰俘與救助漁民、政府官員合影
5、英國女護士克羅斯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使用中國提供的藥,得以戰勝病毒
今年初,英國女護士安娜·克羅斯在塞拉利昂從事志願服務時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中方應英方請求,迅速作出特殊安排,將最新研製的藥劑MIL77緊急送到英方手中,克羅斯因此戰勝病毒。她也是世界上首個接受這種「試驗性藥物」治療的埃博拉患者。
安娜·克羅斯
6、英國議員貝茨勳爵在中國為和平和慈善事業徒步行走約1700公里
今年7月27日,麥克·貝茨勳爵和夫人從北京出發,途經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5省市,歷時71天,總行程1701公里,順利抵達終點站——浙江杭州。
貝茨把這次徒步中國的活動,定義為「為和平行走」。他表示,這次徒步不是為了取悅自己,而是希望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和平,提醒人們記住戰爭帶來的可怕後果。
2015年8月26日,貝茨勳爵和夫人抵達棗莊,一起合影慶祝行程過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