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工程院和香港工程科學院聯合起草的《香港及珠三角地區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建議書》坦陳當前香港科技創新的優勢與不足:擁有一流高校、科技人才濟濟;科研投入多年無增長,成果轉化不足;缺乏科技需求,高科技發展難以競爭。報告指出,香港要擺脫「不干預思維」,建立起鮮明的科技政策,推動與內地的合作,將知識轉化為創新技術,並結合資本投資,帶動高增值產業。
與多位院士觀點相同,報告認為,人才是香港科技創新的重要優勢。「香港已擁有一批可觀的優秀基礎科研人才。如:在2014年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中, 香港大學教授50%的研究成果被評為國際領先或優秀。2014年以深圳相關單位為依托,成功申報的國家層面科研基金上,香港學者佔到了40%。」
與此同時,香港的科技創新存在著明顯弱點。報告認為,香港研究資助局提供了香港地區主要的科研基金,但存在瓶頸,需要政策建設來優化和促進。同時,香港的研究經費投入多年沒有增長,資助強度遠遜於鄰近地區。港研究資助局通過的項目基金平均50萬左右,多年未曾改變;而內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提供的項目基金平均約80萬左右。
此外,香港精英學者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國際認可的研究成果,但其大量的科學研究並沒有明顯的轉化為經濟效益。由於香港缺乏國防需要、工業發展、以及創新科技企業的衝擊,學者往往不瞭解國家發展及工業的需求。報告建議,香港應該大力發展具有區域原創性、又滿足國家需求的研發領域,創造在互聯網+、工業4.0 時代的新興企業。
「香港目前缺乏一個完整的應用科技發展的生態系統,難以在高端技術的發展上與他人競爭,需要一個脫離『不干預政策』思維的生態環境去提供科技產業轉化的搖籃。」此外,香港從2000年開始建立了科技創新基金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ing(ITF) 及創新科技署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TC),被很多用戶認為靈活性不夠,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報告建議,政府應大大加重R&D投資,推動中長期經濟增長,避免經濟萎縮及人才流失的危機。香港需要建立鮮明的科技政策,推動與內地的合作,將知識轉化為創新技術,並結合資本投資,帶動高增值產業,肯定創新與科技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推動力。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