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表示7月12日將公佈所謂最終裁決,菲方首席律師雷切勒日前對媒體宣稱,仲裁庭將剝奪中國在南海所主張的「九段線」。對此,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了南海問題權威專家—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鄭海麟,這位專家以多年研究成果明確回應,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堅持「九段線」的立場和主權主張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九段線」即是「領土主權歸屬線」,在二戰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仲裁庭無權剝奪。中國擁有相當充分和重要的歷史文獻可以證明南海諸島屬於中國,其中包括英美等西方國家史料,更是鐵證。他又說,菲律賓向海牙仲裁法庭提告,可謂拜錯了門庭,訴告中國更不符國際法,即使仲裁贏了也是無效。
南海權威專家:中國九段線合理合法國際認可 仲裁庭無權剝奪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凱雷 北京報道)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鄭海麟認為,中國不只是應該強調「不接受、不承認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仲裁庭作出的任何裁決。」更應該拿出歷史文獻和證據來做出強有力的回應,特別是菲律賓方面緊盯的「九段線」。這位專家認為,菲律賓向海牙仲裁法庭提告中國不符合國際法,海牙仲裁法庭也無權仲裁,更無權剝奪中國的「九段線」主張。
南海「九段線」是構成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重要法理基礎和寶貴歷史遺產,菲律賓在遞交給仲裁法庭的所謂「訴狀」首先就指向被稱為中國在南海島嶼的「領土主權範圍歸屬線」的「九段線」,企圖以此全面否認中國正當權利。菲律賓律師日前更是對媒體放風,稱將剝奪「九段線」。
「關於『九段線』(嚴格來說應稱U)形線問題,當年國民政府內政部與其他部會討論的結果就是把『U形線』內定義為『領土主權範圍』,換言之,『九段線』即是「領土主權歸屬線」,這一『領土主權歸屬線』是中國作為戰勝國對日本侵略者進行正面清算的結果,並且是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認可的。」鄭海麟說,這是歷史事實,同時也是中國政府根據當年的國際法和國際公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而作出的對南海諸島領土主權範圍的認定。
鄭海麟強調,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堅持「九段線」的立場和主權主張是合理合法,因為中國擁有相當充分和重要的文獻作為證據,並從1925年開始就進行水文地理測量,1933年開始制訂地圖,而且把132個島礁都是用中英文命名做成對照圖表,為1946年制訂南海諸島地圖,劃定「十一段線」(後來修訂為九段線)打下了基礎。
鄭海麟坦言,雖然這一「領土主權歸屬線」與1982年才成形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關於主權權利劃分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條款有某些矛盾,但解決這些矛盾首先必須以尊重歷史事實為前提。
鄭海麟認為,要想真正解決南海問題或求得一個好的結果,最好的方法是雙方坐下來進行談判。同時他也指出,中國的學者應配合中國政府將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講清楚,提出有充分理據的說法,向國際社會作出說明,指出菲律賓的提告很多證據是不合符歷史事實和法理的。
這位專家直言,當前南海問題屬於島嶼主權之爭,海牙仲裁庭對此沒有管轄權,更無權做出剝奪中國「九段線」主張的裁決。
多項中國歷史文獻證明南海自古屬中國
鄭海麟對本報表示,中國有大量歷史文獻證明,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是中國人最先發現、命名和開發使用的,而這些都是回應菲律賓政府的鐵證。
鄭海麟指,《漢書.地理志》是目前世界上有關南海及其諸邊國家的最早的歷史文獻,在《漢書.地理志》裡面記載中國人最早是從徐聞、合浦,就是現在的廣東、廣西沿海地區兩個港口,沿著海路到南海諸島從事捕撈海產的生產活動,同時與東南亞那些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
鄭海麟說,《漢書.地理志》記述了有關從廣東、廣西經南海到東南亞各國的航行路線圖,從廣東出發到海南島然後到七洲洋,然後經南海到沿岸各國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這些就是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開始經營南海的證據。」這位專家強調。
「到兩晉及隋唐時代,有關南海及東南亞各國的海上通道的記載亦不少,航行路線也更加清楚了。比如東晉時期的《法顯傳》,記述了高僧法顯從斯里蘭卡沿著海路回中國的歷程,內中也記載了很多有關南海諸邊各國的情形,包括經過南海的島嶼並發現很多中國人在那裡從事生產活動。」
唐代以後的中國史書中有關南海的記載更多。「比如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述及安南、占城、三佛齊、爪哇等南海諸邊國家的地理人文、風土物產等等。」鄭海麟說,這本書也倍受西方漢學家的推崇,法國漢學家費琅在1919年著《崑崙及南海古代航行考》,便曾多處引用《嶺外代答》,認為該書是研究南海問題的珍貴歷代文獻,從而也證明中國人才是打通南海航行路線和經營南海諸島的真正主人。
此外,元朝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了從澎湖、台灣到南海等二百多個地區和島嶼,其中有關通往南海到東南亞所經航海路線都有詳細的記述。「這些文獻足以證明,南海諸島的確是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的。而這些史料在其他國家歷史文獻中是非常缺乏的。」
鄭海麟特別提到,及至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的大航海時代,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周邊國家的航海事業還處於非常落後狀態,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航行到南海,對周邊國家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反差。「鄭和下西洋以德服人,以王道開路,傳播中華文明,用文明的方式與周邊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對南海諸島的開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到這些島嶼上取水和補充食物。南海很多島嶼島礁命名都與鄭和艦隊有關,比如說現在的中業島,太平島等,其中鄭和群礁的命名就是最好的說明,證明他們在那裡曾經駐足或經過。按今天的《國際法》 來說也就是在那裡宣示過主權,這就是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歷史性權利的法理來源。」
英海軍記錄與美二戰後地圖成南海諸島屬中國鐵證 可駁斥菲方
在溫哥華和香港一直長期從事南海史料研究的鄭海麟告訴本報記者,進入近代後,有許多來自英國和美國的西方的史料亦能充分證明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特別是美國在二戰後也充分認可這一點,並在美國自己的當年出版的地圖中標明南海島礁屬於中國。
「我最近翻查了英國海軍1879年的航海記錄,當年英國海軍艦隊也曾到達南海諸島,他們到那裡取淡水,發現了很多來自中國海南島的移民在那裡生活,而且常年居住在那裡。當時他們的記載也是證明那些島嶼基本上都是海南島的移民在那裡生活,甚至長年居住在淡水較豐富的太平島等島嶼。他們靠打魚、捕撈海參、海龜等海產品為生。證明太平島不但適合人類居住而且有中國人常年在那裡居住。」鄭海麟透露,上述內容都是英國海軍檔案裡面記載的,而且記載得很詳細,這就證明中國人才是南海諸島的主人。
鄭海麟著重強調,年前在溫哥華發現二戰後美國的地圖明確標示南海諸島的主權歸屬中國,1947年美國出版的頗具權威性的地圖,將西沙、南沙等島礁明確標示歸屬中國,地圖中在這些島礁下面用英文(china)標注。「二戰期間美國跟中國是盟國,共同對日抗戰。二戰之後,日本被盟軍打敗,中國接收了南海諸島。現在看起來這幅地圖是對中國非常有利的證據,說明美國在二戰之後承認南海諸島的島嶼是屬於中國,也說明戰後南海諸島回歸是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認可的。」
美國為何近年來反口,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事,並且鼓動菲律賓對中國在南海諸島的主權及其歷史性權利提出挑戰。鄭海麟認為,因為這裡面牽扯到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實即是要加強對亞太的強勢控制。「美國否定了他在二戰之後承認其中國盟友收復南海諸島主權的這種立場,試圖從否定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入手,進而否定中國在南海U形線內的這種傳統歷史性權利。這種說法是罔顧歷史事實,也是不尊重歷史。」
鄭海麟繼而指出,到了近代,特別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關於南海的中文記載變少,但是那個時期英國、美國等西洋人的史料正好可以補充我們的不足。英國、美國的很多檔案,甚至地圖都有記載那時候中國的商船,特別是海南島的漁民經常到南海諸島做捕撈,從事經濟生產活動。
「英國、美國海軍的航海記載,他們到東南亞各國、到南海諸島做調查,從事科學探測和水文地理測量。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南海諸島上只有中國人在那裡從事生產活動,而不是菲律賓或越南人。這是對中國擁有南海諸島的歷史性權利的最有力的證明。」###
菲律賓訴告中國不符國際法 即使仲裁贏了也是無效
鄭海麟對本報表示,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訴告中國不符國際法,海牙仲裁庭亦無權管轄,所以,即使此次仲裁菲律賓判贏也是無效。
鄭海麟表示,今次海牙仲裁法庭菲律賓單方面要求打官司,其法理依據是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根據國際法及國際慣例,法律不咎既往,南海諸島在1982年以前就早已納入中國版圖,且中國有充分的證據,從古代歷史到二戰後這些島嶼的主權一直都是歸屬中國,這點連美國也是認可的。現時菲律賓是根據1982年的《海洋法》把中國告上法庭,這一舉措首先就不合國際法,就是無理取鬧,中國完全可以拒絕接受法庭的仲裁。其次,根據國際法,海牙仲裁法庭對島嶼主權爭議及海洋劃界沒有管轄權。「因此,菲律賓向海牙仲裁法庭提告,可謂拜錯了門庭,即使仲裁贏了也是無效的。」
不過,這位專家也表示,在國際仲裁的問題上,中國似乎略顯被動。「菲律賓無理取鬧,中國採取不應訴態度,屬於被動的反擊。對於這種別有用心的無理取鬧,中國其實也可以採取一些主動反擊措施的。比如把它提告的那些所謂理據一條一條拿出來,如果他根據歷史上的,我們用歷史的證據反駁。如果他是以1982年的《海洋法》作為法理的依據,那麼我們就以法律不咎既往,南海諸島在1982年之前早就是中國的版圖作為反駁。法理的歸法理,歷史的歸歷史,可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後逐條進行反駁。如果發現他們的提告或仲裁有違國際法的,我們還可反告他們。」
鄭海麟 釣島與南海權威專家 逾二十載收集第一手主權史料
鄭海麟,著名歷史學家,是釣魚島與南海歷史與國際法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逾二十年來在日本、加拿大等地收集、研究大量第一手英美日諸國的軍事檔案與地圖,其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學術界與多國政府關注。1988年起,先後在中國深圳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澳洲悉尼大學亞洲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近代史研究室、東洋文庫近代史研究室任教學及研究工作,專攻中日關係史與中國近代史。199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研究員、亞洲學系客座教授,主攻國際關係與兩岸問題,兼任加拿大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會長、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2005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品有《釣魚台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等著作。
責任編輯:周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