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首節曲線段沉管E33,在歷經逾26小時的浮運、安裝,於8日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儘管E33作為首節曲線段安裝無經驗可循,對接的東人工島亦地形複雜,但施工團隊通過對碎石基床鋪設、加裝防淤屏及導流堤等創新工法,加上「天公作美」未受颱風影響,攻克了大橋沉管安裝以來前所未有的難度。可見,大橋島隧工程建設技術更為嫻熟,而E33的順利安裝,也將為剩餘4節沉管加速「收官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大橋海隧由28節直線段沉管和5節曲線段沉管對接而成,而首節曲線段沉管E33的安裝,與已成功安裝的28節直線段沉管相比,「它的難度前所未有」。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因為水力是偏心的,不像直線管節通過尾巴跟頭是一個主線上。很有可能造成水的壓載過程中間的偏心受壓,引起我們管節的偏位。」同時,東人工島複雜的地形使海水流向變化多端、流速極快,帶來的泥沙無規律回淤對沉管安裝更是致命困難。
「如果已經整平好的基床上泥沙回淤超過4厘米,將無法進行沉管的下沉對接,否則將會產生沉降或位移,直接影響海底隧道的平整度和安全。」上述負責人表示,按之前氣象監測,E33沉管安裝作業期可能會有颱風影響,屆時施工海域可能會有大風和強降雨過程,「如此的話,E33施工將面臨的氣象條件是最為複雜的一次,當時擬定10月7日作為施工首選窗口,8日、9日為備用窗口」。
7日凌晨5時半,E33沉管正式啟程浮運,到沉管轉向、沉放、拉合,於8日早上7點20分完成對接,僅花了逾26個小時。上述負責人分析稱,施工團隊通過全面落實各項保障工作,包括密切跟蹤海洋環境變化、加裝防淤屏;還有經過多次論證優化,將兩段4000多噸的鋼板混凝土「導流堤」專門安放在E33沉放的海域,攻克泥沙回淤預報微量化、深水高精度清淤設備、隧道密封防水等世界公認難題。而正在南海生成的颱風「艾利」也未對E33作業期帶來太大影響,為E33安裝加速完工提供了有利的氣象條件。該負責人說,E33作為首節曲線段沉管順利安裝,將為大橋海隧餘下的4節沉管加快施工提供寶貴的技術積累,預計最快今年底、最遲明年上半年實現全隧貫通。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