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即將出征太空之際,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專門為人民日報題詞,寄語「探索浩瀚宇宙,探究科學與未來,我們擁有同一個航天夢。」並表達向廣大讀者的問候。
據人民日報報道,繼「神五」航天員楊利偉在完成首飛任務後第一時間給本報題詞「向全國人民問好」,「神六」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返回地面第一時間通過本報「感謝全國人民的關心和厚愛」,「神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在出征之際表示「堅決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神九」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出征太空之際「感謝《人民日報》讀者對祖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關心支持」,「神十」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向全國人民問好、「感謝對祖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關心支持」之後,這是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第六次為本報題詞。
航天員簡介
景海鵬,男,漢族,籍貫山西運城,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勳獎章。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擔任指令長。
陳冬,男,漢族,籍貫河南鄭州,河南洛陽出生,黨員,大學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安全飛行15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
景海鵬——三度飛天,只因熱愛
繼「神七」和「神九」之後,景海鵬將第三次進入太空,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的紀錄。
3次進入太空,將是一種什麼感受?
景海鵬爽朗地笑了,「我都猜到今天的第一個問題肯定是這個,你怎麼又上了?為什麼上第一次還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還要上第三次?」
為了虛名?當然不是。載人航天是高風險職業,選擇了誰,那就意味著風險、挑戰,還有奉獻。
真正的答案很樸實。景海鵬說,是對航天員這個職業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從參加1996年首批航天員選拔開始,景海鵬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1998年正式進入航天員大隊至今,18年的光陰,日復一日的訓練,就為了等待飛天的那一刻。其間又經過兩次飛天任務的考驗、磨礪,對景海鵬來說,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已深入骨髓。「我的職業就是航天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幹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從農家娃到英雄航天員,景海鵬說,自己能夠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一個又一個台階,這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他認為最好的回報國家的方式,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所有科技人員的智慧,通過航天員的雙手在太空實現,把有用的大量數據帶回來,造福於國家,造福於人類。
在搭檔陳冬看來,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任務前的模擬訓練,景海鵬都是異常嚴格的。「干航天員這個職業,來不得半點差不多行了。」這是景海鵬常說的話。平常訓練遇到問題,只要不解決,景海鵬晚上做夢都會想這件事。每天不管訓練到多晚,景海鵬都會和陳冬一起,拿出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一起梳理當天的程序、故障、實驗操作等。
離發射任務還有十幾天時,針對航天員的幾十項考核全部結束,景海鵬和陳冬的成績都很優異。但他們還是在考核完的當天下午,又找了一位專家,專門請教與B超有關的問題。「這次在太空中要進行在軌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們自己做B超成像。儘管我們在地面上已經進行了半年多的訓練,但還是要把各種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都考慮到。」景海鵬如是說。
50歲的景海鵬,看起來依然年輕,充滿活力。在這個中國人「知天命」的年齡裡,他英姿勃發,為探索天空和宇宙拼盡全力。「我不認為自己老了,年輕人打籃球也未必打得過我!」他笑著說。
陳冬——首次出征,天馬行空
作為第二批航天員中執行首飛任務的人,陳冬一亮相,就成為媒體焦點。面對長槍短炮的「大陣仗」,這位年輕的航天員略帶靦腆卻不慌張,沉穩、從容地回答著記者的各種問題,與一旁幽默、爽朗的景海鵬配合默契。
對於新人,大家總是很好奇,為什麼要選你?
陳冬靦腆一笑:「每次任務都有這個任務的特點,也會根據任務特點挑選出最適合的航天員。我覺得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應該是最適合執行這次任務的。」
也許是巧合,航天員中生肖屬馬的人不少。陳冬今年38歲,與景海鵬年齡正好相差一輪,兩個人都屬馬。說起這匹駿馬能夠最終翱翔太空,還真帶有一絲偶然與巧合。
高三那年,聽說空軍要招飛行員,陳冬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參加了體檢,沒想到最後真的被錄取了。那時,陳冬就想著這輩子可能要與藍天為伴了。
再後來,陳冬所在的部隊開始了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遺憾的是,那時他正在執行演習任務,沒辦法趕回來參加體檢。「當時覺得錯過了,心裡有些小失落。」陳冬說。
結果,等陳冬執行完任務回到駐地後,得知由於之前體檢達標人數較少,還要進行一次補錄,就這樣,陳冬一步步走進了航天員大隊。「我覺得我的夢想就是和藍天、宇宙密不可分,沒想到真的是越飛越高!」
陳冬現在的家就在單位旁邊,但是為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訓練上,他選擇平常住宿舍,只有週末才回到家裡。
說起家人,陳冬臉上的笑意更深,但歉意也更深。「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5歲了,正是調皮的時候,不太好帶。」陳冬總想著以後有時間了,可以多陪陪他們。
陳冬說,「我給孩子講過我的職業,但他們好像不太懂。可是他們喜歡看星星、看月亮,我也暢想過,說不定哪天我在太空看到祖國的時候,我的孩子也在下面看著我,這種感覺真的挺好。」
這次執行任務出發之前,陳冬特意跟兩個孩子打了招呼,說爸爸會出趟遠門,你們想爸爸了,就在夜晚抬頭看看天空,找找比較亮的「星星」,說不定爸爸就在那裡。
景海鵬、陳冬——揭秘飛天生活模式
「細緻工作 健康生活 享受失重」
10月16日上午,兩名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並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在回答「你今年已經50歲了,又是一名將軍,是什麼力量支撐你第三次出征太空」的問題時,景海鵬說,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更是我崇高的使命。雖然這項工作充滿了挑戰和風險,乃至危險,但我喜歡、熱愛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非常榮幸,我能夠第三次出征太空,在這裡,我要真誠感謝我的祖國和人民,感謝萬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謝他們的付出和托舉。我決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當好一名航天員。
2010年成為第二批航天員,等待6年迎來自己第一次飛天,和預期相比快還是慢?陳冬回答說,這次任務來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時機剛剛好。這次能與景海鵬組成飛行乘組,我覺得很幸運,心裡很踏實、非常有底!
在回答本報記者「第一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為此做了哪些準備」的問題時,陳冬說,自從加入航天員隊伍以來,就一直在做各項準備,在思想、身體、心理、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訓練,為每次任務打牢基礎。在這次任務中,我們重點提高了應急情況處置能力、醫學急救互救能力、空間實驗能力。我感到,只有把地面訓練當做太空實戰,才能在太空實戰中自信從容。
此次任務中,香港中學生提出了3個在太空去操作的科學實驗,分別是太空養蠶、雙擺和聚合物薄膜實驗。對此陳冬說,這些香港「小設計師」設計了適合在軌飛行開展的實驗方案,充滿了奇思妙想,將給我們這次太空之行增添許多趣味。我們在地面已進行了充分的訓練,將在天宮二號組合體運行期間開展實驗,相信能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這裡,我想對包括香港「小設計師」在內的熱愛航天的青少年說,期待有一天,你們也能加入我們的行列,飛上太空親自探索宇宙的奧妙。
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0年前後建成,對此有什麼期待?景海鵬回答說,中國空間站是中國人的太空家園,是每一名航天員的夢想宿營地,我當然充滿期待。據我所知,世界上有的航天員已經飛行7次,有的航天員已經累計飛行800多天,有的航天員一次任務飛行400多天,我還得向他們學習。對空間站來說,我還是一名新兵,期待著為空間站建設發展多作貢獻。
「6+1」的太空生活模式,業餘時間怎麼過?陳冬說,第一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會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會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麗的地球和祖國,還會嘗試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話會看看家人和戰友的照片、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寫寫日記。同時,這次任務安排的各類試驗挺多,還要抽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前期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準備。總之,就是細緻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出征太空前,想對自己家人說些什麼?陳冬說,這麼多年,我的家人一直為我的事業默默付出,陪伴著我,支持著我,讓我能夠有機會實現夢想。軍功章也有他們的一半,必須有他們的一半。
景海鵬回答說,陳冬說的也代表了我的心聲,此時此刻,我想對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說,你們也是我的家人,18年來,咱們一起工作、一起訓練、一起追求夢想。我還想對所有的航天人說,你們也是我的家人,你們默默奉獻,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托舉我們飛上了太空。請家人們放心,我和陳冬已經做好各方面準備,我們將帶著家人共同的夢想去執行任務,向祖國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