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黃寶儀廣州九日電)「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今天新鮮出爐,深圳南頭·赤灣絲路歷史文化古跡以2083383票位列5000萬網民評選榜首,廣州十三行、黃埔古港、湛江徐聞古港、潮州宋代筆架山窯等同時入選十大,不過南海神廟、南越王墓等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六大入選史跡,以及保存著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並未名列其中。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評選活動自2016年3月啟動以來,共收到15個地級市96家單位報名,幾乎囊括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資源的「精華」,部分單位已經入選中國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推薦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首批申遺遺產點名單。
此次終評在初評篩選出30強基礎上,經過專家的論證、篩選,結合前期5000多萬網絡投票評選基礎上,活動評委會最終評定: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錦綸會館、粵海關博物館、廣州郵政博覽館、沙面)、廣州黃埔古港、深圳南頭·赤灣絲路歷史文化古跡、汕頭樟林古港、梅州鬆口古鎮、湛江徐聞古港、茂名濱海新區海絲遺跡、清遠湞陽峽、潮州宋代筆架山窯和揭陽惠來沿海海絲遺跡為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記者留意到,入選十名名單中,有廣州十三行這樣廣為人知的海絲遺跡,也有如清遠湞陽峽這樣知名度稍微欠缺的海絲節點,藏有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的「南海一號」、同樣廣為人知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六大入選史跡——懷聖寺光塔、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光孝寺、清真先賢古墓、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都不曾入選。
評委、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元林表示,此次入選十大的名單均是有遺址或博物館,與史料、文物證明的文化地理坐標,一些知名遺跡沒有入選與當地遞交申報材料、網民投票踴躍程度有關,也與民眾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理解和認知有關。就十大名單分析,民眾對單純文物展示興趣不大、認識不深,相關博物館及單位日後在展示的同時應該多舉行互動式活動,進一步推廣廣東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評委、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唐孝祥表示,評委既看重參評單位在過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更看參評的單位在今後經貿、旅遊開發等方面的潛力;王元林也指出,入選名單中部分遺跡保護還不如理想,評選結果出爐後,將進一步研究廣東海絲地理文化坐標的保護和開發事宜,並鼓勵和歡迎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海絲地理文化坐標的保護和開發建設。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及點評
1、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錦綸會館、粵海關博物館、廣州郵政博覽館、沙面):十三行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一口通商」時發展達到了巔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係,其他單位則參與並見證了十三行的繁榮;
2、廣州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3、深圳南頭·赤灣絲路歷史文化古跡:屯門赤灣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海必經之地與始發地之一,是中國古代維護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和交通安全的重要軍鎮;
4、汕頭樟林古港:曾經作為不少先僑乘坐紅頭船飄洋過番的起航地;
5、梅州鬆口古鎮:客家人南渡越洋出海的始發地和中轉站,成為中國客家人移民海外開拓的「印度洋第一站」;
6、湛江徐聞古港: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有官方史書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7、茂名濱海新區海絲遺跡:早在南朝時期就開闢了海上航行,與廣州和海外來往通商;
8、清遠湞陽峽:交匯中原文化與嶺南百越文化,對接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強大通道;
9、潮州宋代筆架山窯:一批批潮州陶瓷從這裡燒製成品,被送上貨船,漂洋過海,遠銷國外;
10、揭陽惠來沿海海絲遺跡:有保存完好的靖海古城、神泉港、廣利王廟、靖海海關、石碑山燈塔等見證「海絲」歷史的文物古跡。
責任編輯:Sa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