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這裡是創業者的天堂,這裡也承載著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一些人年初來深圳追夢,也有一些人歲末回到家鄉不再來。一線城市的現實條件讓很多人在來與走之間變得更理智,家鄉的廣闊天地又讓年輕人看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帶著深圳學到的經驗和新思維,很多年輕人春節前乘上回家的單程票,準備在家鄉開啟新的生活。本網記者追逐一組離開深圳不再來的曾經的深圳人,聽他們講準備返鄉生活的故事。
奔向一個城市有100個理由,離開一個城市也有100個理由。又是一年歸家時,多少人新年將來深圳追夢,多少人又在歲末離開這裡。來去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選擇,這兩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競爭激烈,好工作難找,而房價動輒五六萬,普通收入的群體刨掉生活成本工資所剩無幾;在夢想與生存壓力之間,有人選擇離開深圳,帶著在深圳學會的技能,回家開始新的生活。
想要自由生活 帶著技能回家開店
杜明來自內地一個小縣城,幾年前,他在廣州一個技工學校學會修車,畢業後一直在深圳寶安一汽車修理店工作。「這是門手藝活,只要技術好,不愁沒飯吃,就是活髒活累,有時候忙碌一天,你剛洗澡躺下,來了新活,別人幹不了,老闆就得叫你。」90後的杜明說他不喜歡自己工作之外的時間總被打擾,沒法支配生活的時間,賺得多也不想幹了。
杜明這次春節回家後,打算在自己小縣城的家鄉開一家汽修店,自己做小老闆,他說,前期肯定會很辛苦,但只要技術好,不愁沒生意,等生意來了,他會招一兩個幫手。「自己掌握自己的時間,比什麼都自由。」杜明說,這種生活就是他想要的,替人打工畢竟不能長久。
雖然離開深圳 心底還是最愛這座城
相對杜明這樣為了掌控自己的生活瀟灑來去的90後,一些高學歷的80後選擇離開深圳時明顯糾結了許多。
2016年,80後碩士余敏賣掉了深圳的兩居室,和老公回到了長沙生活。余敏說,自己不是「逃離」深圳,只是像『孟母』一樣,為了孩子的教育擇地而棲。2016年初,隨著二胎的到來,余敏家的二居室根本不夠住,加上大孩子即將上小學,余敏想著換個大一點的學位房,無奈彼時,深圳福田片區100多平米的學位房隨隨便便就要1000萬,夫妻二人已經無力承擔。
余敏同樣名校畢業的老公決定回內地發展,憑借在深圳積累的工作經驗他很快在老家長沙找到一份前景不錯的工作,雖然薪水略低於深圳。但賣掉深圳房後,他們手裡的錢足夠在長沙買三四套房,生活無憂。2016年年底,余敏和家人搬離了深圳。
在她心裡,深圳依然是自己最熱愛的城市,「這是一座相對公平、年輕人可以靠一己之力、播撒熱情與汗水、收穫激情與成果的城市。在這裡,我們收穫了愛情、家業,收穫了人生第一桶金。也是因為來到這裡,回到長沙後,才有了更高的起點。」余敏說,也許未來有一天,她和家人還會回來的。
回家搞起生態農業 供應深圳餐桌
有人身心徹底離開了深圳,也有人只是身體離開了,心卻還在深圳。80後賴國強來自江西贛州,憑借早年在深圳打拼積累的資本,2016年他回贛州山區搞起了家禽養殖、水果種植,利用起老家良好的生態飼養環境做起了給深圳供給農產品生鮮的生意。
「家鄉山好水好,做生態養殖再好不過,而深圳有一幫崛起的中產階級,他們對吃的東西要求高,常常困惑於買不到純天然的農產品,供需一對接,市場前景很好。」賴國強2016年初在老家山裡包下了一大塊地,養殖雞鴨、豬牛,並種植贛南臍橙。2016年底,他開通了自己的微店,通過微店將養的雞鴨及臍橙送到深圳顧客的餐桌上。
「最早都是朋友、熟客訂,後來口碑效應,很多不認識的顧客也來訂購我們的食品。」賴國強說,2017年打算擴大飼養規模,讓更多深圳人享受到來自贛南山區的生態農產品。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