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帶路」廣西北海:中國近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2017-02-12
北海老街用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滄桑見證海上絲路曾經的歷史。北海老街用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滄桑見證海上絲路曾經的歷史。
北海老街用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滄桑見證海上絲路曾經的歷史。北海老街用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滄桑見證海上絲路曾經的歷史。
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宣傳部長朱會東接見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宣傳部長朱會東接見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

【文匯網訊】(記者蘇徵兵 朱曉峰)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系列活動2月11日到訪廣西北海,參訪始建於1883年的北海珠海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以後,北海被迫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是西南和粵西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曾經英、法、德、等8個國家在此設置領事機構及商務等機構,北海從中國近代以來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北海老街沿街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建造的領事館西方卷柱式建築風格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北海老街現在已經是東盟各國特色商品的集散地,採訪團成員被老街售賣越南的腰果、泰國的榴蓮干、老撾的紅木工藝品吸引,紛紛駐足瞭解。

史料記載,自同治二年(1864年),清政府添開宜昌、北海、蕪湖、溫州等四個口岸,准許英國輪船靠泊裝卸貨物之後,北海就成了外輪在中國裝卸貨物的首選。緒十六年(1890年),北海、法國、挪威等國輪船又開通北海航線,當時,已有八個國家的輪船在北海開通了直達上海、香港、海口、海防,新加坡、蘇門答臘六條航線,此後的十年間(至1899年)進出北海港的外輪共2322艘次,總噸位達116萬噸,年平均230艘次。旅客出入人次為46294人。隨著北海港海運能力的增強,知名度的提高,接著又有美國、荷蘭、俄國的輪船公司開闢了到北海的新航線,北海的航線又伸延到上海、廣州、台灣和緬甸,經北海中轉的貨物可以進入歐美市場。近100多年來,北海一直是海上絲路重要的港口。

北海也是近代國人「下南洋」被「賣豬仔」血淚史的起點,1889年7月,隨著德國輪船「威洛時」首次從北海港運載120名出洋勞工後,當年先後有十艘外國輪船從北海港共運載1300多出洋勞工。由此開啟了運載出洋勞工的專門航線。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兩廣總督下令禁招出洋勞工的十五年間,從北海港運載到東南亞各國的出洋勞工將近萬人,運載出洋勞工人數最多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僅往文萊島一處的出洋勞工就有2897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有2380人。

北海老街當年大量的出洋勞工現象催生了一個怪胎,就是專幫招收出洋勞工的「人販中介」。這些「人販中介」事先在北海老街旅館定有「招工寓所」,即專作出洋勞工的臨時招待所。接著就到周邊的農村去以到南洋挖金礦發大財為誘餌欺騙家庭貧窮或急等錢用的農民,然後將這些被騙農民帶到「招工寓所」安置,簽訂「賣身契」,每夠一船後即運走。

民國期間,國內的一些輪船公司也著意發展北海的海運業務,如廣南船廠的千噸海輪、安益公司的兩艘985噸海輪,航商載重均為673噸的「海利」、大司馬」,也紛紛進入北海港,而北海本地的「頭艋」船隊也相應擴大,一些大型的三桅三帆,載重量達二三百噸的「頭艋」普遍見用。而美國、法國等輪船公司的大型輪船也來到北海停泊,其中載重5000噸的美國太平洋航業公司的輪船也駛進北海港寄泊。當時,北海港口儼然成為一個國際港口,隨著北海海運能力的增強,北海也一度淪為殖民主義者掠奪性的貿易的港口,大量鴉片經北海禍害社會,北海在近代海運史上留下一道不光彩的傷痕。

隨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北海市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區位優勢獨特,經濟指標連續6年領跑廣西。北海企業「走出去」到東盟國家投資步伐明顯加快,北海市先後有17個企業到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在內的東盟國家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進出口等,北海市與東盟國家簽署達成合作項目18個,項目涉及的國家主要是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項目涉及的領域主要是農產品種植、加工、水產養殖、建材、機械製造業等。

責任編輯:Sunn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