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德國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降至第三,排在法國後面。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對大公報表示,中國是消費品生產國,德國是裝備製造品生產國,中國和德國在一個產業鏈上。如果中德互補的貿易結構不變,那麼雙方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關係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華民提到,中國生產離不開德國的設備,特別是生產高端的消費品需要進口德國的中間品,比如德國在中國的汽車產業投資最大,儘管組裝在中國,但是實際上發動機零部件等附加值比較高、單位價值比較大的中間品都來自德國。與此同時,中國生產的最終消費品部分銷往德國市場,部分則通過德國在歐洲分銷,這種較強的互補性引導中德貿易發展迅速。
去年,德國超過中國回歸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僅排在中國和日本之後。因為被美國指控操縱匯率,中德都有可能出現在美國貿易懲罰目標的名單中。對此,德國副總理加布利爾此前暗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採取保護主義,歐盟應該將其經濟政策重新聚焦於亞洲。
對於中德未來貿易關係發展,華民認為,如果互補性的貿易結構不變,那麼雙方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關係將會一直延續下去。而且,現在中德都有這種需要:中國的經濟在下行,德國的國內問題也比較多,如果維持不了經濟增長,其難民問題、中產階級的地位問題等都會受到影響。
責任編輯:黛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