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7年全國兩會即將於下月召開。今年恰逢「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霧霾治理更為迫切和重要,成為民眾最關切、代表委員最關注的熱點問題。環保專家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中國開展治霾防污多年,成果有所顯現,但仍存在地方保護和干預、市場與環保相互掣肘等問題,而減排是治霾的關鍵核心。據透露,全國政協委員萬捷連同環保組織將於今年兩會遞交提案,建議督促各地企業依法落實排放信息公開。值得關注的是,兩會前夕,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攜四位副部長,親赴六省市18個城市展開空氣質量專項督查,這場督察為時一個月,覆蓋兩會周期。專家認為,前所未有的高規格督察凸顯中國打贏治霾攻堅戰之決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
去年年末,一場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霧霾天波及中國188萬平方公里,近五分之一國土面積陷入灰霾。今年新年,又有90多個城市在霧霾中跨年。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中國環境保護處於負重前行、補齊短板的關鍵期,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PM2.5有所下降 減排仍待加碼
中國治霾已經展開多年,究竟有沒有產生效果?長達11年對中國各城市進行空氣監測、繪製「蔚藍地圖」的環保專家、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的環境有所改善,年均PM2.5的濃度有所下降。為何公眾沒有明顯感受?這位專家認為,一方面是氣象原因,一方面是每次霧霾天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且強度之大都會令民眾有「霧霾反彈」的感覺;此外,中國治霾目前確實尚未出現拐點,特別是污染排量沒有大幅下降。
公開高污企業 方可有效監督
此前許多環保專家,包括陳吉寧都指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環保監督不力甚至是包庇地方企業的行為。馬軍認為,減排依然是治霾的核心關鍵,但要實現這個關鍵還是要率先完成對所有高污重點企業信息監測和公開的第一步。
「目前,中國已經實現對3,000家高污重點企業實施監測並對外公開信息,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措施,但市縣級的企業還沒有實現。全國人大頒佈的最新環保法和大氣法,要求地方政府公開高污重點企業名錄,目前看,除了北京,其他地方能做到的真的不多。」這位環保衛士指出,只有信息的充分公開,才能實現常態化和有效監督,減少企業的數據作假、違規排放行為。
馬軍透露,已經連續多年遞交環保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萬捷聯合環保組織,將在今年兩會上遞交相關提案,要求地方政府盡快公佈當地重點企業名錄,並要求這些市縣級重點企業進行廢氣排放的監測和公開。
赴六省市「督政」 長效機制待研
值得關注的是,兩會前夕,環保部已展開高規格大規模行動。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帶領四位副部長,親赴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六省市18個城市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督察行為。「之前督察一般最高規格都是副部長,此次正部長帶隊尚屬首次。」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環保部表示,是次督察不只是「督企」,而是以「督政」為主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高規格督察展示中國治霾之決心,以「督政」為主也會促使地方政府有所作為。
不過,馬軍認為,督察會對地方政府產生一定壓力,但許多地方企業都是督察一來就停,一走就開工,還是應該探討一些常態化的有效的監督機制。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