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張華榮的工匠之路:手工布鞋到世界女鞋

2017-03-01
中國在非洲加大製造業投資,既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也實現向非洲地區的技術輸送,圖為華堅集團的埃塞俄比亞國際鞋城。受訪者供圖

中國在非洲加大製造業投資,既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也實現向非洲地區的技術輸送,圖為華堅集團的埃塞俄比亞國際鞋城。受訪者供圖

從2012年投產至今,華堅在埃塞俄比亞本地的員工超過3800人,每天出產女鞋6500雙,年出口女鞋達240萬雙。受訪者供圖

從2012年投產至今,華堅在埃塞俄比亞本地的員工超過3800人,每天出產女鞋6500雙,年出口女鞋達240萬雙。受訪者供圖

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對記者說,中國在非洲加大製造業投資,既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也實現向非洲地區的技術輸送,這裡是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最後一站。熊君慧 攝

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對記者說,中國在非洲加大製造業投資,既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也實現向非洲地區的技術輸送,這裡是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最後一站。熊君慧 攝

常年在中、埃兩國往返,張華榮看上去比幾年前黑了不少。他說,頻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過於倒時差。熊君慧 攝

常年在中、埃兩國往返,張華榮看上去比幾年前黑了不少。他說,頻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過於倒時差。熊君慧 攝

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企業內部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熊君慧 攝

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企業內部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熊君慧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熊君慧)每當有人問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你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過多少世界名牌女鞋了?」他都會想到過往跟流水線打交道的日日夜夜。也許,人們想問的是一個江西人在港商、台商林立的東莞制鞋業闖出一番天地的故事,想追尋的是一個江西的制鞋匠腳下的路——從南昌到東莞,東莞到贛州,最後又延展半個地球之外的非洲。

張華榮出生的時候,正是「大躍進」時期,他是吃「米湯」長大的。上學遇上「文化大革命」,初中讀了沒幾天就因家貧輟了學。20歲當兵,期間做過木工、補鍋匠、油漆匠,還做過各種小生意。「要不種田,我什麼都干。那時沒想過要發財,只要不在農村,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賣布鞋攢下「第一桶金」

1984年,張華榮從浙江販燈芯絨布鞋到江西賣,攢下了「第一桶金」。後來,他覺得販鞋太麻煩,就跟浙江人學徒,學習製作布鞋。學成之後,他回到家鄉開了自己的民營鞋廠。

3台縫紉機,8個工人,一天做十幾、二十雙「北京布鞋」。這個廠叫南昌縣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廠。當時整個江西只有國營和集體的鞋廠,張華榮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青春鞋帽廠」幾經搬遷和更名,改為「南昌華榮鞋廠」。到1991年,「南昌華榮鞋廠」已完成原始積累,有員工200多人,資本超過100萬。

被騙出來的「華堅」

1992年,一個姓葉的台灣人找到了張華榮合作。台灣人在香港註冊了一家「香港光榮公司」,10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取了張華榮名字裡的「華」字,台灣人的「堅」字,於是就有了「江西華堅有限公司」。

「台灣人騙了我們。」張華榮微笑著回憶這段往事,「他騙我們買了很多機器,搞了很大的廠房,但他沒有下一分錢,也沒有給一份訂單。實際上還是我一個人在做。工廠擴大到員工560人,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沒有訂單,苦撐到1994年,我不得不走回老路,重新做外銷。」

受騙後,張華榮更加珍惜每一筆訂單,對每一雙鞋的質量、價格、交貨時間都嚴格把關。從1994年到1996年,他又賺回了很多錢。「沒有想到這個被騙出來的『華堅』,今天還挺有名氣的。」這句話裡飽含著他不加掩飾的自信。

負債纍纍曾想出逃

好景不長,歐共體舉起了反傾銷大棒。華堅很快籠罩在陰影之下,歐洲訂單全部取消。張華榮覺得江西已經幹不下去了。1996年5月,他獨自一人帶著幾十萬,來到廣東東莞。那時東莞鞋業已經很成氣候,是台灣人和香港人的天下,他是第一批進入鞋業的大陸商人。

張華榮先在東莞設立了辦事處,開發打樣,接訂單。10月,他出價100萬把東莞厚街一家倒閉的台資鞋廠盤了下來,成立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我實際上付不起這麼多錢,只好欠賬、擔保。1998年,我賣掉了江西的廠,徹底南下。」

在江西做的是布鞋,而在東莞要做女鞋,都是現代化的機器,沒有管理人才,也沒有穩定的訂單,「全靠我自己琢磨,很快負債纍纍」。「1997年年底,我覺得世界快要坍塌,想花點錢逃到俄羅斯去。這個時候,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家人,打了個電話回去。母親嚇得睡不著覺,大哥把我罵了一頓。」這一罵,把張華榮罵醒了,「我從20歲開始就一直打拼事業,不也是為了所愛的人能夠生活無憂嗎?怎麼能讓你愛的人擔驚受怕、受牽連呢?我打定主意,不做逃兵。」

命運垂青於張華榮,派諾蒙在關鍵時刻拯救了華堅。上世紀90年代,台灣人做鞋過於強大,國外採購商想要壓價,要牽制台商,他們需要培植一個大陸老闆。世界著名的鞋業貿易商派諾蒙看中了張華榮,第一張訂單就給了他30多萬雙鞋。

成為引領行業的「教父」

這也讓華堅成為眾矢之的。當時,東莞台商間流傳一種說法:「一定要想辦法讓華堅垮掉!不垮掉會給大家帶來傷害。」這成為東莞鞋業界盡人皆知的故事。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企業內部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華堅成了東莞鞋業中自覺進行「產業轉移」的先鋒,成為中國鞋業界少有的一個成功範本。

張華榮寫下了「為社會而生存,為行業而努力」,作為華堅的座右銘。昔日「鞋匠」被譽為「世界女鞋教父」。他說:「『教父』意味著一種責任。鞋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代表,社會對它並不理解。」

張華榮說:「我最大的夢想是,華堅女鞋能夠實現歐洲設計、中國研發、非洲生產。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穿著華堅生產的女鞋,走好腳下的路,實現心中的夢。」

非洲掘金:從「中國製造」到「非洲製造」

2017年1月底,張華榮和家人在埃塞俄比亞迎接農曆新年。每天收工,女工們成群結隊回家,她們臉上的笑容讓張華榮想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莞工廠女工——眼神裡都是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華堅改變了當地女工的生活、健康狀況。有女工在華堅學習到了制鞋技術,成長為公司中層員工,買房、結婚、生子,個人命運得到了改變。

他說:「非洲是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最後一站。」

張華榮與神秘的非洲大地「牽線紅娘」是汪洋和林毅夫。2011年8月,埃塞俄比亞總理的梅萊斯在深圳參加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建議他到華堅考察。梅萊斯單獨跟張華榮談了1個小時,並邀請他到埃塞俄比亞考察。

一個月後,張華榮第一次踏上神秘的非洲大地。

埃塞具有3000年文明史,卻又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塞的官員不止一次告訴張華榮,沒有想過在埃塞還能有製造業。

張華榮看到的卻是硬幣的另一面:埃塞勞動力成本低廉,皮革資源豐富,享有全球進出口零關稅政策,而且當地政府對於出口創匯、安置就業的外資企業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非盟總部就在埃塞俄比亞,社會相對穩定。

目前,華堅集團在非洲埃塞俄比亞擁有1個生產基地,解決當地就業4千人。同時,投資埃塞中國華堅國際輕工業園。該工業園總投資金額10億美元,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計劃出口創匯每年20億美元,提供3-5萬個就業崗位。計劃在2018年前完成50萬平方米的廠方建設,在2020年完成全部150萬平方米的建築,打造一個文明、和諧、高效、環保的現代化工業城鎮。

相比歐美產業,張華榮認為,中國製造業向非洲轉移大有前途。「歐洲工業管理、文明管理的機制,以及工業設施和綜合配套都不能與非洲現狀相適應。相反,中國的傳統製造、低端製造在埃塞大有可為。」張華榮說,「勞動密集型的中國企業在非洲特別受歡迎。管理良好的非洲本地企業的生產能力與中國和越南企業相差無幾。」他總結說,「制鞋廠向非洲轉移也在倒逼中國的粗放型製造企業轉型升級。」

【特寫】張華榮的「鞋匠」格言

常年在中、埃兩國往返,張華榮看上去比幾年前黑了不少。他說,頻繁去非洲,最辛苦的事情莫過於倒時差。採訪當日,他雖然還沒有倒完時差,但仍堅持帶記者參觀東莞廠區。在近1個小時的參觀中,記者印象最深的不是流水線上數十個全球知名品牌的女鞋,而是無處不在的張氏治廠格言——華堅集團的展廳、流水線車間、研發大樓、食堂宿舍……於無聲處,書寫著張華榮心目中的鞋匠精神。

30多年前,江西小鞋匠跟浙江人學習製作燈芯絨布鞋。從那時開始,張華榮已經在研究中國人的足底特點。開鞋廠後,他20多年來指導無數制鞋師傅使用現代化機器,製造出符合歐美人標準的鞋,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關心中國人的腳,立志要做讓中國人穿著舒服的鞋。他自製的《中國人腳型標準研究資料》至今掛在展廳,那是他從做手工布鞋開始對中國人人體結構研究的心血,也提醒所有華堅人不要忘記鞋匠做鞋的根本。

在研發大樓五樓,進門牆上赫然寫著《華堅集團版師準則》,分為「心態要求」和「技術要求」兩大類。其中,「心態要求」包括「胸懷寬廣、謙虛打賭、容納異議、互為人師」等,「技術要求」則包括「功能齊全、穿著舒服、講究用材、合理用量」等。或許,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在台商、港商林立的東莞制鞋業,江西商人張華榮以價廉物美從他們手裡拿到了更多歐美訂單的秘密吧!

再上兩層樓,大廳入口處則寫著張華榮對30年來危機和榮耀的感悟。「危機:危機與機遇並存,只有不斷進取提升,才有不斷創新改善,才有銳意進取……」、「經營:定期檢討、分析內部經營狀況、適時調整經營戰略,改進提升,循序漸進……」、「創效:挖掘人的主觀性、創造性潛能……」、「感恩:感謝父母,生我養我,感謝社會,教我育我,感謝工作,展現自我,感謝公司,成長自我……」鮮明的張氏風格!張華榮幾乎不看就可以一口氣念出牆上的格言,因為這就是他每天跟中層管理人員、流水線一線員工說的話。

在另一層樓上,張華榮特意在「千載鞋匠奠基業,艱辛商旅譽全球」前留影。華堅集團投資興建埃塞俄比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將於2020年全面竣工。這將是「中國製造」走進非洲的成功範例。

堅持融入非洲文化 與員工打成一片

張華榮的辦公室掛著兩個大時鐘,一個是北京時間,一個是埃塞時間。從2011年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開始,張華榮的生物鐘就有了兩個時區,他也以極快的速度融入了埃塞當地的風俗文化。

2012年,埃塞工廠第一批員工到贛州華堅工廠培訓,張華榮親自參加他們的入廠軍訓——這是華堅及眾多中國民營企業保留的員工培訓項目。「我沒想到,埃塞員工身體素質很差,很多人軍訓第一天就暈倒了。這和他們常年生活環境有關。」張華榮回憶說,「很少有女工能夠站隊列超過半個小時,這也堅定了我改善埃塞員工生活環境、身體素質的決心。」

在東莞廠區,張華榮給記者特別介紹了即將運到埃塞的一批流動廁所。他打開一個流動廁所的門,拿起裡面高低兩個水龍頭,向記者比劃介紹:「非洲衛生條件極差,我們必須給員工一個良好的如廁習慣和場所,就定制了這批廁所。員工不僅可以如廁後清洗,還可以淋浴。」不過,張華榮也笑著補充說,必須手把手教當地員工如何使用這批流動廁所,否則兩個水龍頭「很容易被張冠李戴」。

在第一批來華培訓的90多名員工中,張華榮與他們保持了很好的關係,他還認了6個員工為「乾兒子」,並為其中一個取中文名為「廣州」。4年過去,「廣州」和太太仍然在華堅埃塞工廠工作。有的女工在華培訓之後,學會了流利的中文,回國後,在華堅晉陞為中層管理人員,結婚生子置業,生活有了很大變化。

三次接觸張華榮,記者看到他精力充沛、工作熱情飽滿的一面,也感受到他為了倒時差苦苦支撐、對工作不肯鬆懈的堅持精神。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地球的另一端,只要回到生產線上,張華榮彷彿回到那段親手做布鞋的日子——當年那個矢志不渝南下的年輕人,始終沒有變。

責任編輯:高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