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專家:粵港灣大灣區需破制度融合的瓶頸

2017-03-06

【文匯網訊】 (記者毛麗娟 李望贤兩會報道)從衛星地圖所拍攝的夜景照片上看,世界上有幾條燦如星河的燈光帶,一處是紐約灣區、一處是洛杉磯-舊金山灣區,一處是東京灣區,還有一處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在灣區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重要龍頭的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終於要「呼之欲出」了。中山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林江受訪表示,灣區經濟的競爭絕不僅僅是GDP的競爭,更是創新實力的競爭,當今世界協同創新是大勢所趨,打造科技灣區,粵港澳當之無愧。

深圳灣區

深圳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早在2014年就出現在深圳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去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也提出要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追溯到更早,國家發改委2008年發佈的《珠三角發展規劃》也提到珠三角的融合發展。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範圍,長期跟蹤粵港澳融合發展的中山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林江介紹,主要包括「二區九市」(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引領式創新實力的加強,影響力注定會覆蓋到粵西、粵北等不靠海城市、甚至周邊省份。根據測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24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舊金山灣區,介於俄羅斯和西班牙的經濟總量之間,未來有望成為超過東京灣區的亞洲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城市群。


比拚的不是GDP 更是創新實力


目前,從經濟總量上看,廣州在趕超新加坡,深圳正趕超香港,珠海與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相當,佛山直追歐洲名城阿姆斯特丹,東莞已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中山已超過日內瓦 ,惠州已經超過德國第二大港口城市不萊梅,江門與英國著名的文化古城愛丁堡並駕齊驅,肇慶與英國的利物浦等量齊觀。


林江認為,灣區經濟不僅要強在經濟總量,更要強在創新實力。他指,灣區經濟以開放的地理形態和開放的思維心態為特徵,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思想、技術、資金匯聚一起,孕育出新的業態、新的突破。在一個國家的創新發展歷程裡,灣區扮演著創新發動機的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對標「一帶一路」重要門戶

「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廣州也在打造國際航運中心,海陸空交通貨運通達全球,珠三角還有海灣長廊、有產業基礎;香港有對接國際的法律、營商環境、大學資源、研發人才,深圳則有龐大的內地市場、有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有崛起的創新科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具備良好的客觀條件,絕不是空中樓閣。」林江指,挑戰在於如何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站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進行制度創新,對接雙方資源,加旺這把火,打造科技灣區。


全國人大代表、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青也很關注制度層面的融合: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法制化非常重要。」她提出,大灣區的規劃、落地需要法制的保障,這對投資人非常關鍵,對保障大灣區順利建設也行之有效,建議專門就大灣區進行立法,類似於前海、橫琴、南沙,對特定區域單獨立法。此外,政府的依法行政以及司法的公平正義對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也很重要。」


深圳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陳可石受訪稱,「此前,國家層面有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帶,唯獨廣東省的經濟帶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京津冀、長三角一同形成三大國家城市群,實施這個戰略非常重要。」他認為,「粵港澳灣區城市群要通過沿珠江口的多個重要城市合力而成,從而使廣東省經濟聚焦灣區,並成為面向太平洋經濟的國家戰略,成為聯通「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