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天舟一號搭載浸會「空間骨丟失」研究

2017-04-28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介紹,此次空間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共安排了四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共12個科研團隊參加了這次研製實驗。記者瞭解到,此次天舟一號搭載了香港浸會大學的「空間骨丟失」機制的實驗,作為「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項目的8個子課題之一,旨在研究「空間微重力環境中CKIP-1對成骨細胞分化的影響」。香港浸會大學是此次受邀的唯一境外大學機構。

多年來,航天醫學專家一直在尋求「空間骨丟失」的形成機理以及解決方案。許多證據表明,在太空生活一個月航天員所損失的骨質,相當於患骨質疏鬆的老年婦女在地面一年損失的骨質。這種骨質疏鬆一旦形成,即使回到地面的重力環境後也難以逆轉。

在空間應用系統天舟一號任務生命科學實驗項目中, 浸會大學課題組將研究二氧化碳非依賴的CKIP-1基因靜默成骨細胞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的礦化情況,以期為宇航員的空間骨丟失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和潛在治療策略。

CKIP-1是一個重要的骨形成負調控因子。浸會大學課題組成員將經二氧化碳非依賴的CKIP-1穩定敲低的MC3T3-E1成骨細胞株加載於「天舟一號」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生物反應器上,研究CKIP-1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對成骨細胞功能的調控機制,揭示新的微重力狀態下的促骨形成候選靶標。

目前,從中國「載人航天空間應用數據推廣服務平台」獲得的由「天舟一號」傳輸回來的細胞顯微圖像得知,已隨「天舟一號」遨遊太空的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CKIP-1基因靜默MC3T3-E1成骨細胞狀態良好。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