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公立醫院曾是內地醫療機構的絕對主力,但這一情況正逐漸改變。在新一輪深化醫療改革,特別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簡稱:放管服)改革大背景下,社會辦醫已成為內地醫療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衛計委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10日介紹稱,截至2017年4月底,內地社會辦醫機構有44.4萬家,占醫療機構總數的45%;社會辦醫院有1.69萬家,占醫院總數的57.2%。2011年至今,公立醫院數量基本持平,社會辦醫院數量累計增長100%。
國家衛計委10日就「放管服」改革召開發佈會。焦雅輝表示,中國是人口大國,醫療服務需求旺盛,社會力量投資潛力巨大,目前社會辦醫已取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果。除社會辦醫數量大增增加外,內地目前已有6.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69.6%的醫生到社會辦醫執業,為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社會辦醫取得成果,但部分民營醫院仍存在欺騙患者、開大處方等情況,民營醫院的監管備受關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就此表示,針對內地醫療服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已先後部署打擊非法行醫、集中整治「號販子」和「網絡醫托」、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等專項行動,查處了一大批無證行醫和醫療機構違法違規案件。「目前還是有個別的機構和人員無視法律,頂風作案,我們決不手軟,依法嚴肅查處,維護醫療秩序安全,保障群眾的健康權益」,宋樹立說。
國家衛計委並透露,已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已推出十項重點舉措,包括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等。在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平的舉措方面,外國醫療機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合資或者合作形式設立的診所,放寬外方投資股權比例不超過70%的限制。香港、澳門以及台灣地區投資者分別按照CEPA和ECFA協議執行。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