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賀鵬飛南京報道)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主辦的2017「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於8月14日圓滿完成。
來自香港各專上院校的近60名「未來之星」,先後走訪考察南京、鎮江、常州三座城市,既領略到當地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飛速發展的現代經濟和蓬勃興起的科技創新,又體驗到震撼人心的國防教育和日漸強大的軍事實力,真切地完成了一趟前所未有的家國情懷之旅。
訪大屠殺紀念館靜海寺瞭解家國歷史
南京、鎮江、常州都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此行自然安排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參訪活動。7日甫一抵達南京,同學們即馬不停蹄地登上南京城牆參觀,這是世界上現存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也是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遺產點。
站在長滿青苔的城牆上,爭相觸摸六百多年前燒鑄的牆磚,眺望牆下風景秀麗的玄武湖,同學們不禁遙想大明風雲、六朝風流。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環境科技系的同學鄺聰感慨地說,站在南京城牆之下,雄偉而壯觀,隨著腳步踏上這六百多年的古物,一塊又一塊迭砌的石塊,有些許陡峭,但卻很踏實。這是古人保衛國家的城牆,也是如今珍貴的文化資產。
參觀南京城牆令人心曠神怡,但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則令同學們心情沉重。在這裡,同學們逐一向80年慘遭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獻上鮮花並默哀悼念,隨後還和以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同學們進行了交流。
香港大學中醫系的黃楚峰同學代表「未來之星」同學會宣讀了《致同學書》,強調銘記當年那段交織著苦難和抗爭的家國歷史,瞭解祖國和平發展的現代進程,是香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看著萬人坑犧牲者的骸骨,心情很是沉痛,似乎那些慘不忍睹的歷史畫面歷歷在目,3500萬軍民傷亡,老人、婦女、嬰兒慘遭屠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楊晶晶同學認為,侵略,可能讓一個國家亡國,也可能讓這個民族覺醒!就像張建軍館長所說,唯有自強,方得和平。「作為青年的我們,要謹記歷史的慘痛教訓,應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協助國家,振興中華。」這位年紀輕輕的女生說道。
來自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的同學張婉馨也指出,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一次難忘的體驗。雖然自己對中國歷史饒有興趣,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也頗熟悉,但是參觀紀念館後 ,自己對於中國人悲痛的感受特別深刻,而覺得以往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流於表面。
張婉馨對紀念館裡的一個特殊展區印象尤其深刻,即大屠殺生還者親自寫上當時的所歷所聞,讓人恐懼之餘,也多了幾分痛心的感覺。她說,這些經歷都是從現代教科書上難以見到的,生還者能夠戰勝悲痛,站出來剖白,讓人知道歷史的真相,十分值得敬佩。
同學們還專門來到靜海寺,這是一座與香港有著特殊淵源的寺廟。1842年鴉片戰爭期間,腐敗的清政府迫於英國堅船利炮的威逼,與英軍在古靜海寺內議定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意向,隨後在泊於長江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作為香港人,必須要銘記這段歷史,警示未來。」嶺南大學中文系的同學馮家輝說,靜海寺是另一個令人感到沉重的地方,因為當年腐敗的晚清政府就是在這裡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開啟了香港長達150年的被殖民統治時期。
在南京期間,同學們還參觀了南京博物院,欣賞館內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瞭解江蘇漫長而輝煌的歷史。此外,同學們還登上了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閱江樓,俯瞰長江和南京城,似乎心胸也更加開闊起來。
醋文化道文化運河文化精彩紛呈
鎮江的歷史文化行程也同樣精彩,同學們首先來到中國鎮江醋文化博物館,感受當地特有的醋文化。中國鎮江醋文化博物館由中國現今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恆順集團投資建設,是國內首個專業性主題醋文化博物館。在這裡,同學們不僅詳細瞭解了醋的歷史和製作過程,還品嚐到了正宗的鎮江陳醋。
香港大學牙醫系的同學劉倩煒表示,參觀醋文化博物館是其中一個令人特別難忘的行程,因為每次提到鎮江,都會令人想起鎮江醋,而通過此次參觀,自己認識到醋的製作過程,品嚐到地道鎮江香醋的味道,更瞭解到醋的功效,真的是獲益良多。
行走西津古渡和到金山欣賞水景秀《白蛇傳》,則令同學們恍如穿越時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同學陳龐充對水景秀《白蛇傳》印象深刻,他認為,內地的水光影表演做得十分出色,與表演內容相配搭,香港也應該都學習一些內地的設計及技術,放在主題樂園,相信會更吸引遊客。
「從沒有想過醋是這麼講究,從沒仔細欣賞過夜景,從來沒有看過水景秀。」恆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系的同學黃錦楓說,參觀醋文化博物館、夜遊西津古渡和欣賞水景秀《白蛇傳》,讓我認識了更多當地文化。
此外,同學們還來到茅山,參觀了茅山道觀以及新四軍紀念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同學劉卓然表示,自己在旅行時十分喜愛去博物院裡逛,因為要認識一個地方的話就必需要認識其歷史及過去,而今次的茅山之行瞭解到過去數千年的中國道教文化,看到許多有關道教方面的文物和經典,這樣又加深了自己對道教的認識。
劉卓然在中學時代曾經選修中國歷史,對中國近代史中抗戰部分特別有興趣。他說,雖然在過去也曾經在書本上瞭解及認識過新四軍的歷史,但那種感覺遠遠不及這次實地參觀新四軍紀念館的親身體驗,可想而知,當時新四軍的貢獻有多麼的大。
從鎮江到常州後,同學們則參觀了大運河記憶館,並乘船遊覽了常州古運河。位於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的大運河記憶館由一處老廠房改建而成,是常州首個以運河為主題的專題紀念館。
大運河記憶館的布展以運河為主線,內設運河開鑿、常州城垣變遷、乾隆下江南、大運河遺存遺址遺跡、運河人家、老街商舖、塾館書院、先賢理水等20多處場景,生動再現數千年來大運河與常州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親密關係,倡導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大運河的行動中來。
常州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如今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學們乘坐畫舫沿著古運河緩緩而行,一路欣賞雨中的運河風光,然後由篦箕巷碼頭上岸,這裡曾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從水路進出常州的必由之路。
張婉馨同學對常州古運河印象特別深刻。她說,在運河中泛舟而行,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小雨,但煙雨濛濛,卻有一番唯美的感覺。除了景色唯美,也能從運河看出人生百態,難怪歷代君王多次到訪,留下讚美的詩句。
在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同學們還來到全國首家活字印刷體驗館「時光印記」,動手體驗了一次古老的活字印刷術。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同學黃清林開心地說,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以前只是在書本中才能看到,今次可以親手去嘗試一下,並成功印了一首完整的詩,感覺很有成就感。
參觀完常州市區後,同學們還來到金壇茅山之麓的東方鹽湖城,這是一個以道教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景區,同學們遊玩之後無不大呼過癮。香港理工大學的同學莫婉婷表示,東方鹽湖城十分有特色,就如同傳統古鎮一樣,使我彷彿回到了古代,大開眼界。最後更在城中觀看了民謠歌會,體驗了內地獨有的文化特色。
參觀新能源石墨烯見證國家科技飛躍
江蘇是歷史文化大省,也是經濟科技強省,其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二,區域創新能力更是多年獨佔鰲頭。此次江蘇之旅除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行程外,也安排了同學們參觀一些與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有關的項目,讓大家實地感受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在鎮江期間,同學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參觀了當地一個小村落——西馮村。西馮村原是茅山腳下的一個貧困村,傳統的「沖田種水稻、崗坡種旱谷」單一種植格局,使得西馮村農業低產低效、農民增收緩慢、土地拋荒現象嚴重,被當地人戲稱為「北大荒」。
上世紀90年代末,西馮村村民開始嘗試種植草坪苗木,並成立農村合作社,找到了丘陵山區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西馮村不僅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也是景色怡人的「最美鄉村」,同學們紛紛跳進鋪滿草坪的田野中,盡情玩耍拍照。
西馮村之行讓不少同學改變了對內地農村的傳統印象。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的鄭子豪同學說,西馮村村內居民人均純收入3.2萬元,家庭存款最低都有30萬元,這足以看到鎮江人民也開始富裕,步入小康生活。鎮江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證明中國發展之迅速。
離開西馮村後,同學們又參觀了句容綠色新能源小鎮,並進入協鑫集團旗下工廠,瞭解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過程。劉倩煒同學不禁讚歎道,句容能綠色新能源小鎮的發展證明了中國科技發展迅速,協鑫集團在這裡的工廠主要製造太陽能電池板,更成了全球生產最多太陽能電池板的公司,這可見中國對再新能源的發展頗為重視,香港也應多多學習,投放多些資源在此處,為環保出一分力!
而在常州期間,同學們又見識到中國另一項領先世界的科技——石墨烯。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已引進石墨烯企業100多家,企業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形成了涵蓋石墨烯設備研發、原料制備與應用研究、產品生產、下游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常州石墨烯產業高地初具規模。
參觀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後,同學們無不對內地科技的飛速進步感到驚訝和讚歎。來自浸會大學的黃家豪同學說,到訪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後,對石墨烯的生產過程、製作步驟,以及石墨的製成品有所瞭解,石墨烯可以用在移動設備、航空航天、新能源電池領域,甚至被稱為可以改變二十一世紀的科技。
他說,常州在石墨烯方面已經高度發展,體現了國家國力的強大和城市的進步,對於將來中國航天發展、載人探月等都有重要作用及影響,而這方面的科技發展,也可以使中國產品發展更好,走向世界。
穿軍裝進軍營感慨國防強大
另外,此次江蘇之旅還特意安排了一次參觀軍營的活動,同學們得以穿上軍裝,走進駐守南京的中國陸軍王牌勁旅「臨汾旅」。
「臨汾旅」在戰爭時期曾參加戰役戰鬥600餘次、殲敵8萬餘人,解放戰爭時期率先攻破敵號稱「銅牆鐵壁」的臨汾城,創造了解放軍城市攻堅作戰的典型戰例,被中央軍委授予「光榮的臨汾旅」榮譽稱號。解放後,「臨汾旅」又在抗美援朝、國防建設、抗洪搶險等戰鬥中屢立戰功。
「臨汾旅」的官兵們以軍人的熱情歡迎同學們來訪,旅長劉勇、政委廖文生等部隊首長全程陪同同學們參觀,剛從朱日和基地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後歸來的戰士們,向同學們展示了日常軍事訓練科目。在隨後參觀部隊營房時,同學們終於見識到傳說中「豆腐塊」是如何疊成的。
「是要經歷多少的汗水和訓練,才能夠走出這麼整齊的步伐?」自稱「當了半天兵」的楊晶晶同學感慨道,看到士兵訓練有素地展示他們的軍中生活,真的感覺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更令楊晶晶激動的是,同學們還進入「臨汾旅」訓練基地,近距離觀摩了一場實彈演習,並在戰士們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一回實彈射擊。她說,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拿到真槍實彈,經過士兵哥哥的指導,克服恐懼,打出了5發子彈,滿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軍事演練中看到解放軍的國防力量十分強大,所以我為身為中國的一份子,深深地覺得驕傲。」劉卓然同學說,相信在這個交流團應該是有部分的同學是衝著參觀軍營而來報名的,因為平時在香港是沒有多少機會走進軍營的,然而在參觀「臨汾旅」過程中,自己發現這裡的軍官士兵和同學們都親如一家人一樣。
巧合的是,在走進「臨汾旅」軍營的當天上午,同學們剛剛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讓同學們感到了鮮明的對比。「早上到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下午到訪的軍營,我覺得是一個從前和現在中國的一個對比。」恆生管理學院的洪啟皓同學指出,紀念館展示出當時發生不幸的事件,也某程度上表達出當時國力的不足,所以受其他國家欺負。而到訪「臨汾旅」軍營又讓大家看到現時國家的強大及軍力發展成果,跟以往已經大相逕庭。
來自珠海學院的唐鈞禧同學說,南京的行程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食或景色,而是步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那份流露著沉重及悲傷的氛圍,勾起中華兒女的同情和感歎。他慶幸自己出身於和平年代,無需面對戰爭帶來的種種傷痛,同時也感謝國家軍隊,不顧一切去保家衛國,才讓大家有幸享受和平。
「由當初中國同胞被其他國家欺負到看到今天軍事和經濟的進步,令我感受到中國不停的進步,為此感到驕傲。」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梁偉倫同學也表示,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參加軍營活動後,自己十分感動。
梁偉倫指,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看到,中國會認真地對同胞進行歷史的教育,從而可以看見中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歸屬感。「我覺得香港好應該學習這一點。」他說。
領導會見勉港生促進兩地交流
2017「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得到了江蘇省和南京、鎮江、常州三市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龍翔,鎮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童國祥,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光輝先後專門會見交流團一行,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楊力群參加了開班儀式和結業儀式等多項活動,對遠道而來的香港同學們予以勉勵。
8月10日,龍翔在南京市政府會見了本次交流團榮譽團長、未來之星同學會副主席、香港文匯報執行總編輯吳明,以及陳鳳儀等7位港生代表。龍翔熱烈歡迎同學們來到南京,並稱讚此行「是為國家的未來奠基,為香港的未來奠基。」
龍翔表示,南京與香港有割捨不了的情結和歷史淵源,大家血脈相通,希望同學此行更多地瞭解南京這座城市,並與當地青少年多多交流。他說,香港是祖國的,每一個香港同胞都是中國人,建設好國家是大家每一個人共同的民族責任,也是香港年輕一代應該付出的歷史責任。
童國祥則於11日在鎮江市政府會見了交流團一行。他強調,國家的發展是香港發展的強大支撐和後盾,香港的命運與祖國緊緊連在一起,相信同學們多到內地走走看看,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一定會加深。
童國祥還指出,鎮江與香港很有淵源,兩地的經貿活動非常密切,也有很多香港企業家和青年到鎮江投資創業。他歡迎港生以後有機會也到鎮江創業發展,為兩地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徐光輝12日會見交流團一行表示,常州與香港交流合作非常密切,自1983年首家港資企業在常州投資開始,至今已有3100多家港企落戶常州。他希望同學們多到常州走走看看,並不斷推動常州和香港兩地青年交流。
徐光輝還勉勵同學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中讀萬卷書是為了學習知識,行萬里路是為了增長見識,知識最重要的科學知識,見識最重要的則是家國情懷。而青年人處在奠定基礎、施展才華的階段,科學知識和家國情懷非常重要。
楊力群在13日舉行的結業儀式上指出,同學們在這次「家國情懷之旅」中大有收穫,不僅感知了江蘇魅力,也感受到家國情懷。他期待大家今後多到江蘇旅行,或者是懷抱著夢想和抱負到江蘇創業,總而言之希望大家在江蘇和香港兩地的交流和合作當中充當青年友好使者,能夠為促進蘇港交流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明表示,同學們大都出生於香港,對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自強歷程,對祖國從誕生到發展、到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的歷程並不熟知,對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在改革開放後短短的三十年間,成為世界強國之一,「其中的原因你們還不甚知道,而這就是你們要來到內地、來到南京實習參觀、學習的理由。」
他強調,只有懂得了中華民族苦難的過去,充分瞭解當代中國的真實發展成就,同學們才能對中國國情得出正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當然,現在的中國還處在發展過程中,與世界真正發達國家還有一段距離,在一些方面與香港也存在一定差距,而這也恰恰是香港青年人需要去深入瞭解和認識的,如此才能明白,香港在祖國快速發展進程中所應發揮的特殊作用,祖國好香港也會更好!
同學感言:
劉倩煒(香港大學牙醫系):八天七夜的江蘇之旅眨眼間在歡笑中便過去了。八天七夜的旅行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走過南京、鎮江和常州,看到中國山河的美麗、認識到中國歷史的悠長、體會到現代中國的強大、以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對國家科技發展的迅速感到驕傲。我們去了句容綠色新能源小鎮和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進行考察。產業園裡,更展示出怎能將太陽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街燈上。這可見中國對再新能源發展的重視,香港也應學習,投放多些資源在此處,為環保出一分力!
林宛嫻(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我們參觀一些古色古香的景點旁邊,其實隱約可以見到一些高樓大廈,可見中國內地對於平衡發展與文物保育有頗多經驗,值得香港參考。
早前,香港發生天星碼頭事件—政府為發展而犧牲古跡,希望政府多借鑒內地,減少相類似的的事情再次發生。
曾兆霆(香港大學理學系):在這八個晝夜裡,我第一次踏上南京城的城牆,體會南京城雄奇壯觀的景色;第一次參觀南京博物院,見識到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第一次來到閱江樓,飽覽南京多姿多彩的景色 。數不盡的第一次,讓我在這趟旅程中大開眼界和令我十分讚歎,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莊勵(恆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系):最印象深刻的是參觀軍營,近距離欣賞士兵的軍事演習,每一下炮彈聲都震耳欲聾,讓我親身體驗到軍人的訓練和生活,瞭解到他們是如此的認真刻苦,增加了我對國家軍事實力的信心。而我亦鼓起勇氣,第一次嘗試射擊,發現要瞄準目標真的不容易,讓我更敬佩士兵們,真的是一個十分難得和難忘的經驗。
鄭子豪(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八天的江蘇之旅眨眼間已經結束了。望著眼前的飛機,八天前剛出發的場景又再一次出現在我眼前。一幅幅畫面迴盪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南京刻苦銘心的歷史,是鎮江三清水秀的風景,以及常州的風土人情。雖然在有限的時間裡只游看了江蘇的一部分,但是這短短的八天卻讓我看到江蘇的富庶,祖國的強大。
張婉馨(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系):隨著時代的變遷,即使是江蘇——一個文化氣息頗重的地方,也變成了石屎森林。但東方鹽湖城這個地方,滿足了不少外地人對於江蘇古色古香的想像:古舊的院子、潺潺的流水、晚上高高掛起的燈籠,讓人猶如置身古時一樣。不僅是建築典雅、風光好,原來鹽湖城的規劃相當講究,不少建築乃根據八卦文化為主題。舉個例子,鹽湖城小鎮中不乏展館,當中的一個展館展示不同道士袍的顏色和設計,以辨識道士的身份及象徵,饒有趣味。東方鹽湖城,看似是一個虛有其表的旅遊區,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等著遊客們去一一發掘。
責任編輯:阿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