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毛麗娟)1月13日—14日,「2018中國製造論壇:全球製造業變局下的新產業革命」在佛山舉行,長期跟蹤境內外工業發展的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原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投行執行主席蔡洪平表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中國的製造業需要改變一些策略,產業升級要從人口紅利的發展變成技術紅利的發展,製造業方面唯一的發展途徑是機器人化,可大力發展人機協作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化的普及率遠低於德日韓
他指,要把原來的自力更生改成自強不息、對國際資源進行整合。他判斷,第四次工業革命裡真正驅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機會有三大塊,第一大塊是機器人,第二塊是電動車,第三塊是新材料,從石墨烯、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等等。
「從2016年到2019年,預計機器人產業是以30%的速度增長,機器人的普及率非常快,而中國佔了全球1/3的市場。工業行業裡面,找不到發展速度這麼快的產業。」蔡洪平指,目前西方機器人化的普及率指的是一萬個人裡面有多少台機器人,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這一數據很低,一萬個人裡不到五十台,而韓國最高,目前是一萬個人裡面有400台,德國、日本的數據同樣很高,中國在這一領域大有空間。
工業機器人領域核心部件被德日壟斷
蔡洪平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把人變成機器,第四次工業革命是要把機器變成人,而中國製造業方面唯一的發展途徑是機器人化,機會是發展人機協作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蔡洪平認為,中國的水平還在低端徘徊,這部分產線上的機器人是我們國家的企業主攻的方向,但這是非常有挑戰的,因為機器人要用到的馬達、傳感器、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都被德國和日本壟斷了,如果一台機器人100塊錢,35塊錢要買減速器,25塊錢要買馬達和控制系統,中國的幾個大的機器人生產企業目前主要是做組裝、做系統集成,就算研發出了減速器的企業,由於尚未得到國際認證,也很難打開市場。
「國內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要走到國際領先位置仍需時間,但在人機協作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則很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蔡洪平介紹,人機協作機器人是不太依賴於減速器的,它主要依賴智能傳感、網絡數據的集成,這點上,中國的市場有巨大的優勢;其次是服務機器人,是B2C的,比如家庭掃地機器人,老齡化社會,需求會非常大。
蔡洪平表示,我們實行彎道超車不要在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與德國、日本廝殺,中國的機器人研發可以主攻3C、電腦、手機、醫藥包裝……等領域,加上中國積累的人機交互技術、線上運營技術、聲音傳感技術等以及充足的零部件供應,5G時代來臨,中國有望在人機協作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