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慶波
這幾天,香港浸會大學「火」得讓人灼心。近20名學生因不滿學校普通話考試和必修政策,發起「佔領」行動並粗口辱罵老師。涉事的兩名主要學生雖已被暫時停學,但該校學生會卻舉行集會,聲稱「反對校方濫用程序」,學校的宣傳欄上出現攻擊校長的惡毒標語。面對社會各界的一致譴責,鬧事學生仍然我行我素,看樣子是志在把自己和學校搞得更臭。
讓人不願提及的是,這兩年發生在香港高校裡的「醜聞」並不算少。去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前學生會會長「宣獨」、爆粗,學校裡也發生過硬闖、圍堵辦公室的事件。前年1月,香港大學時任學生會會長帶人暴力衝擊校委會,對校領導高喊「不要放他走,打死他」。至於早前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恭喜某官員喪子一事,更是令人髮指了。
象牙塔內,醜聞不斷,讓人寒心。究其原因,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犯錯,二是校方失責。學生的原因暫且不表,不少學生會被極少數「港獨」分子把持的事實也按下不說,這裏單說說校方,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上便有許多值得反思和改進之處。
回到浸大這一事件,校方處理時首先「跪低」的做法難言理智。事發後,校方與學生會座談,拿出兩條意見:一是調整普通話考試政策,二是檢討將之列為必修課的必要性。如此處理,輿論嘩然。之前面對學生衝擊學生事務處辦公室,中文大學也是旋即「投降」,當場表示要撤回有關通知信件。更早前,某個校園裡發生「港獨」風波,校長竟說「自己也不清楚什麼是『港獨』」,要「多討論」。
學生頑劣、學校縱容,是非問題搞不清,原則問題把不住,校園風氣「不長進」也就不奇怪了。香港理工大學一名教授就曾表示,這些高校的通病是缺「規矩」、缺「管教權威」,對不良現象放任太久。
香港高校管理失之於寬、軟的問題是「老毛病」了。管理層的腰桿不硬,也確有其原因。學生會是在外登記的社會組織,管不了;有的教師鼓吹「違法達義」,慫恿學生挑戰權威,在教室裡搞破壞;一些媒體則煽惑、誤導學生,往學校裡持續釋放負能量,給管理層施壓;更有「港獨」激進分子不斷滲透到學校,頻繁製造衝擊事件,讓學校不得不忌憚。
保護、愛護學生是學校的職責,但姑息、包庇不法無德的學生和老師,危害更甚,已人所共見。如浸大向老師爆粗的劉子頎一般,連基本的尊師重教都沒學會,對他還談什麼愛護呢?!面對校園裡這股時不時颳起的歪風,該動些真格的了。
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香港高校管理層的腰桿子不妨再硬一些。比如:對校園裡明顯觸犯基本法的「港獨」行為,果斷阻之、治之;對有誤導學生可能違法的學生會活動,給予規誡並在學校資源使用上給予限制;對鼓動學生參與所謂「違法達義」、不務正業的老師,作出不續約或解聘處理;修正對老師和學生的評價體系,重視世界視野的同時,也應注重國家意識和香港情懷,對社會有承擔。
學校裡亂象不斷,破壞的是校園風氣,損害的是學校名聲。近年來香港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持續下滑,不能說與此沒有關係。嚴管也是厚愛,有心更要有力。惟其如此,風氣才能淨化,校園才有秩序,自己的學校才不至於以現眼的方式「上頭條」,更不至於成為「港獨」分子最後的庇護所。畢竟,若結出苦果,將會塞到每個人的嘴裏。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