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中英街「一街兩制」的特殊文化景觀至今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英街的商貿旅遊和歷史文化價值逐漸被加以重視。有研究機構建議,在保留中英街步行街形態的基礎上,推動商貿升級,注入新經濟活力,並配合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與作為創科平台的落馬洲河套,及提供金融專業服務的前海,並列大灣區三個重點合作區,彼此遙相呼應。
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中英街兩邊「家門」和「心門」逐漸打開的40年。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交織在居民每頓飯、每口茶裡,融合於每天傍晚古榕樹下的談天說地中。「中英街轄區面積只有0.177平方公里,住有6000多居民,其中港人佔了一半,這是中英街最特別的地方,也是最天然的文化元素。」沙錦濤說。2014年底,鹽田區政府為解決中英街長期「多頭管理」的困境,設立了中英街管理局。管理部門根據中英街商貿旅遊合作區的定位,將其打造成為歷史氛圍更加濃厚、愛國主義教育特徵更加鮮明、商貿旅遊活力更加凸顯的歷史文化名街。
展望未來,中英街將形成「一界一墟一巷七街」的歷史街區格局。「一界」即深港邊界,「一墟」即東和墟記憶街區,「一巷」即沙欄嚇村特色客家窄巷,「七街」即穿插在東側老建築中的七條老街。通過適度放寬進出限制,簡便手續,增加交通配套,增建停車場,以應付人流增長。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深圳東進戰略的大背景及歷史機遇下,繼續保持生機和活力,迎來一個更大的發展。
「根在祖國 葉覆香港」
在中英街四號界碑的地方,有一棵參天大榕樹,樹幹蒼勁,枝繁葉茂,至今已近120歲。這是一棵典型的「一國兩制」樹,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大榕樹粗壯的樹根深深扎根在華界,繁茂的枝葉卻延伸到香港,被喻為「根在祖國,葉覆香港」。它見證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和屈辱歷史,成為許多文人墨客採風和文藝創作的題材。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