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顏倫樂)貿易戰陰霾持續,導致股市近月大幅波動,再加上9月加息呼聲高,後市不明朗因素加劇,導致近月樓市彌漫濃厚的觀望氣氛。據代理資料,8月份50指標屋苑首兩周僅錄109宗成交,較1月高峰期大跌63%。
據利嘉閣地產資料,全港50個指標屋苑(下稱50屋苑)於8月份首兩周僅錄得109宗成交,除繼續於低位徘徊外,更創下逾1年的新低。相比今年1月的高峰期,當時首兩周已錄得291宗成交,本月成交量僅及當時的37%,較當時大跌63%。業界相信,短期內二手交投料繼續拉鋸,須待後市明朗化才有所好轉。
利嘉閣地產董事陳大偉指出,二手交投量持續在低位徘徊,未見起色,貿易戰陰霾亦持續影響買家入市信心,加上近日股市波動,投資情緒欠佳,市場氣氛較為觀望。雖然二手交投呆滯,但由於普遍業主實力雄厚,減價空間有限,與買家預期仍有一段落差,相信短期內拉鋸的格局未變,或需待本港落實加息過後,二手買賣氣氛才會轉趨明朗化。
交投量創58周新低
綜合利嘉閣地產分行數據所得,全港50屋苑於上周(8月13日至19日)僅錄得54宗買賣個案,較前周(8月6日至12日)的55宗再微跌,創去年7月以來的58周(即大約13個月)新低,平均每個屋苑僅錄約1宗買賣。若果用8月首兩周去進行比較,與今年1月高峰期相比,當時首兩周已錄得291宗成交,8月份首兩周成交量只及高峰期的37%。
回顧近月的樓市交投,分水嶺於7月出現,亦即新房策公佈之後。整個7月份4個星期成交量合共只得288宗,相比6月份4個星期的475宗大跌39%。7月平均每周只得約70宗成交,相比6月份平均每周過百宗明顯下跌。及至8月份,50屋苑跌勢更明顯,首兩周分別只得55宗及54宗成交量。
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業內人士指,雖然新房策並非直接遏抑樓價的房策,但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決心明顯,而且一手空置稅加快新盤推出時間、居屋與市價脫鈎等等,都令市民重燃上車希望,兩項措施令市民減慢入市速度。同一時間,7月股市表現反覆,8月跌勢加劇,加上8月初多間銀行提高按揭利率,均將市場觀望情緒進一步推高。
7月居二成交量瀉三成
近月各項二手樓宇交投中,跌得最勁的範疇為居二市場(未補地價資助房屋成交)。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網頁最新數據,7月份全港共錄71宗居屋第二市場買賣個案,較6月份的102宗銳減30%,創自2015年12月後31個月以來最少;而同期物業成交總值約3.72億元,按月急跌27%,同樣創近31個月新低。
平均造價創98後新高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政府推出多項樓市新房策,包括大幅調低新居屋售價、增撥土地興建資助房屋等,令原本氣氛熾熱的居二市場急速冷卻,成交量大幅萎縮。不過,大跌的成交量卻未有拖低樓價,7月份每宗居屋第二市場買賣平均造價高見523.3萬元,較6月份的499.2萬元再升4.8%,續創199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
陳海潮指出,新一批居屋以市價五二折重推,並預計在10月份重新接受申請,相信未來一兩個月居二市場買家將繼續觀望,加上近日外圍不明朗因素拖累,整體市場氣氛薄弱,亦不利二手買賣活動。不過,隨着居二業主態度開始軟化,或有助重新吸引買家回流,預計8月份居屋第二市場買賣宗數維持在現水平窄幅上落,而每宗平均售價將有機會回落。
新晉屋苑全錄「單位數」成交
樓市淡風繼續吹,港置行政總裁李志成表示,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8月截至23日二手住宅註冊量錄得2,517宗,較7月同期的3,347宗下跌約24.8%,當中十大傳統屋苑註冊量同告下挫,而十個新晉屋苑註冊量表現更跑輸大市。選取的10個新晉屋苑本月至今暫錄50宗註冊,較7月同期的76宗下跌約34.2%,跌幅高於大市,所有屋苑均暫錄單位數註冊量,疏落情況可見一斑,當中名城暫錄4宗註冊,按月同期急挫約78.9%最顯著。
此外,YOHO MIDTOWN暫錄9宗註冊,是本月至今註冊量最多的新晉屋苑,按月同期持平;尚悅及銀湖.天峰暫各錄7宗註冊,同列次席,按月同期分別下跌50%及約22.2%。
屯門居屋富健花園減25萬沽
二手成交繼續減價出貨,但在樓價高企下,即使減價仍屬破頂成交,業主皆可賺錢離場。祥益地產黃慶德表示,日前屯門居屋富健花園錄得一宗區內首置客成交個案,原業主於1998年以約81.5萬購入單位,是次轉手賬面獲利約高達253.5萬,單位升值逾三倍易手。該成交單位為4座中層K室,實用面積431方呎,累積減價達25萬元,而且屋苑屬區內最新的居屋,可承造較長年期的按揭,買家便決定以335萬元(居二市場價)購入上址作自住之用,以實用面積計算平均呎價為7,773元,屬市場價成交,是次成交金額及呎價雙雙成為屋苑同類型單位的新高紀錄。
美孚三房大賺966萬
中原地產馮健平透露,美孚新邨2期百老匯街30號低層C室錄得成交,單位實用面積941方呎,建築面積1,241方呎,採三房間隔,望內街景。業主最初叫價1,380萬元,買賣雙方議價後,最終以1,288萬元將單位易手,累減92萬元,實用呎價13,688元。原業主於1995年9月以322萬元買入單位,持貨23年,現沽貨賬面獲利966萬元,單位升值3倍。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