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廣核:改革開放中的核電奇跡

2019-01-04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大亞灣核電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是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工程。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廣核集團從無到有,目前已成長為我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及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總資產近7000億元,帶動核電產業鏈5400多家企業共同發展。

從無到有 挺進英倫

嶺澳核電站二期。記者石華 攝

嶺澳核電站二期。記者石華 攝

1978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宣佈,中國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由此揭開了我國大型商業核電站發展的序幕。

「改革開放40年,中廣核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廣核的誕生、發展、崛起,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改革開放史。」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建設初期,大亞灣核電站設備國產化率不到1%,連大宗的材料,鋼筋水泥都需要進口,僅調試鍋爐是中國生產的。如今,90%的設備都是國產的,中國核電裝備製造業發生了跨越式發展。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1989至1990年間,中廣核先後分三批送出110多人到國外學習核電技術,平均每人培訓費約130萬法郎,約合一個成年人體重的黃金價值,由此被稱為 「黃金人」。這批人作為中廣核核電人才的「種子」,很好地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建立起了完善的核電建設、運營管理體系,以及與之匹配的核安全文化體系,且創造了世界一流的運營業績。

「30多年前,法國和英國共同來到大亞灣,為中國建設首座百萬千瓦級商業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中國人完全是『小學生』。30多年後,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聯合,共同建設英國20年來首座核電站。」黃曉飛告訴記者,中廣核海外業務佔到了16%,同時中廣核新能源板塊已形成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區域綜合能源產業鏈,目前已在英國、法國、比利時、愛爾蘭等國擁有多個項目,已成為法國第六大新能源運營商。

堅持創新 重視安全

華龍一號模型。記者石華 攝

華龍一號模型。記者石華 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廣核一直堅持科技創新,近幾年科技成果實現了井噴。」黃曉飛表示,近十年來,中廣核每年的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的5%左右。近三年,中廣核累計科研投入接近100億元,目前已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7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

大量的研發投入,讓中廣核近年來產生多個重大科研成果,除華龍一號技術外,中廣核研發成功了中國首個核電站「神經中樞」——數字儀控平台「和睦系統」,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5個擁有此類技術的國家,目前已經在9個新建核電項目中應用,實現了從二代到四代核電堆型的全覆蓋,為我國核電建設節約資金近30億元。此外,中廣核還完成自主先進核燃料組件、離子體處理固廢技術研發,在全球首創電子束處理污水等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並在先進核反應堆、事故容錯燃料等前沿領域積極佈局。

「福島事故是氫氣爆炸,不是核爆炸,為此專門安裝了氫氣捕捉器。」據黃曉飛介紹,福島核事故後,中廣核做了大量安全改進,如增加移動柴油機、設置非能動高位水箱、反應堆廠房增加氫氣捕捉器等,通過這些改進將大大提升核電站的安全水平。

談及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核技術是否有影響時,黃曉飛表示,先進的技術,美國對華一直限制很嚴格,從建設大亞灣開始,就一直靠自己。「先進的技術是等不來,要不來,買不來的。」據了解,目前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21台、在建機組7台,核電運營規模和安全生產業績均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