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從一票難求到多元化出行方式,春運旅客的歸途發生了巨大變遷。
1972年 貴州——上海
一趟三天三夜的「遠征」
1970年,7歲的上海人謝建平跟着父母來到貴州風華廠,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坐上火車,年幼的他只記得睡了三天三夜,就來到了一個山溝,那裡有着和上海一樣的廠區,而父母也將在這裏工作到一直退休。現在,謝建平是貴州航天風華精密設備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的工會主席。
當時,在全國範圍,和謝建平父母一樣的職工,有數百萬人,被稱為「三線人」,從1964年到1980年,三線職工建立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而他們自己,也離家萬里。每年春節,從山溝溝回到大城市,宛如一場遠征。
1972年謝建平第一次返鄉,風華廠里有3000多名上海職工,廠區人人講上海話,到了春節,附近小車站會形成獨有的「回上海」風景。謝建平和父母從遵義站出發,坐三天三夜蒸汽機車繞道廣西才能回上海,濃濃的黑煙從車廂里飄過,臉上撲滿了煤灰。就連在車上吃盒飯時,潔白的飯粒中時不時會飄來細小的煤灰顆粒,每到一個大站,車上的人爭先恐後地下車洗臉。當時很難買到卧鋪票,謝建平和父母只能趴在座位上睡覺,早晨一覺醒來,脖子居然落枕了。起床後要喝水還要等到下站後去站台接,沒水就只能一直渴着。
1976年,謝建平第二次返鄉,他專門跑到「工農兵車廂」,車廂桌子下面有個板子,他就這樣在板子和行李架上躺了三天。那時,廠里的工會幹部經常跑鐵路,希望能加掛「探親車廂」,但受限於運力不足。
吃煤灰的情況直到1978年發生改變,那一年,跑上海的蒸汽機車退出歷史,謝建平第一次坐上了柴電機車,湘黔線貫通後,火車可以走珠海方向去上海,返鄉時間也縮減到兩天兩夜。而從上海回貴州,母親給他背包里再也沒有了各種食物,換成了大白兔奶糖和皮鞋。
如今, 3000多名上海職工大多退休返滬。1999年,謝建華的母親回到江蘇崑山定居,他開始坐飛機探親,2個半小時就能到家。「我的返鄉路,發生了巨大變遷。」
1996年 深圳——河南洛陽
沙田柚、利是糖和開心果
「請看管好財物。」 火車車廂過道上擠滿了人,列車長根本無法通過,只能拿着小喇叭喊話。這是1996年春運,從廣東深圳開往河南洛陽的綠皮火車上發生的一幕,當時在中建二局二公司後勤部當話務員的張燕梅正在車廂里,坐在地上一個裝得鼓鼓的帆布袋上。
出生於1967年的張燕梅如今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一項目支部書記。1994年父親去世後,為改善家裡條件,次年她來到深圳工作。「深圳收入比較高,職工在總部月收入100元,深圳能拿到400多元。」張燕梅說,上世紀90年代正值深圳南下打工潮。
1996年,張燕梅迎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春運。「買票的隊伍長得看不見盡頭。」
為了上車更容易,不少人將行李從車窗遞進去。當時張燕梅站在車門處,緊抓着門上的扶手,5個多小時後,身旁一位五旬大叔發現她不停地捶着發麻的小腿,稍挪出位置,讓她坐在他放在地上的帆布袋上,並掏出餅乾給她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經濟特區,深圳能買到很多內地沒有的物品。「力士香皂、絲襪、塑料袋、風油精、泰國紅花油……回家前大家都會去沙頭角等地方逛逛,買上一些老家沒有的東西帶回去。」當時張燕梅的帆布袋裝了帶給母親的兩個沙田柚,一瓶進口洗髮水,一包利是糖和一袋開心果。
「你家殺了幾頭豬?」「你在的那個廠工資高嗎?」都是同鄉,火車離家愈近,大家禁不住嘮起了家常。
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市1252萬常住人口中,有818萬為非本地戶籍人口,全市就業總人數943.29萬人。
1998年 北京——煙台
第一次坐飛機,不假思索地要咖啡
1998年從北京回威海老家,是大學畢業後在外企工作的吳軒,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買不到車票,老外老闆給我多批了一筆回家的費用,讓我買機票。」
雖然外企工資高,但是一張機票的價格,也相當於吳軒近半個月的工資。「關鍵是不好買票,也不知道怎麼買,當時老外老闆回國的票,都是拜託可以招待外賓的星級酒店代訂。」吳軒找到了自己所有的證件,一股腦地都帶上,跑到位於西城區西單的民航售票窗口,才買到了回家的票。
咬咬牙,打了車,到了首都機場,當時機場只有1號航站樓,2號航站樓還在建設中。為了怕出糗,吳軒追着海歸的同事問了很久,怎麼辦手續,怎麼要飲料。「拉着行李箱站在大廳里,先看別人怎麼辦,然後自己再拿着機票和證件過去。值機時問我坐哪裡,我不假思索地說要靠窗戶的,為了看雲彩。」吳軒坦言,「第一次坐飛機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空姐問我要什麼飲料,我不假思索就說咖啡,因為咖啡最貴。」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998年,我國只有1004架民用飛機,其中波音737有161架,民航運輸旅客5755萬人,國內航線里程99.4萬公里。2017年,我國有民用飛機5593架,其中波音737有1357架,民航運輸旅客55156萬人,國內航線里程423.7萬公里。
多年以後,吳軒已經習慣了網上訂票,網上值機,他會選靠過道位置,為了方便上廁所,他會選要一杯礦泉水,為了減少糖分攝入。「有的時候從首都機場1號航站樓出發,到了那個圓形的候機廳,還能想起第一次坐飛機時候的情形,昔日的奢侈之旅,如今已然尋常。」吳軒說。
2009年 廣州——湖南婁底
列車剛到長沙,父親就不在了
1月23日,G6182次列車離開了廣州南站。「現在和10年前不一樣,坐上高鐵,買票容易了,10年前這時候,我可能還在車站排隊買票呢。」乘客陸明說。
28歲的陸明,家在湖南婁底。因為父親患有尿毒症不能打工,2009年18歲的他獨自一人到廣州當建築工人,如今,他已當上了工地項目主管。
剛來廣州的那一年,父親病重,陸明沒有買到票,母親再三催促,他的朋友把票讓給陸明。「列車剛開到長沙的時候,我父親就已經不在了,沒能見上最後一面……」陸明眼睛閃着淚花。在沒有高鐵的時代,從廣州到婁底坐普速列車需要15個小時以上。
2009年12月26日,武廣高鐵正式開通。「利用候補購票功能還是買到了票,進站也不再排成長龍一個個驗票了,只要對着攝像頭看一眼就可以。以前是10多個小時的煎熬,現在只需要4個小時就可以到家。」陸明感慨萬千。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發佈的數據,到201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9萬公里以上。「明年春節我可能不會回去了,我要讓家人來廣州過年,讓母親看看花市,喝喝早茶。」陸明笑着說。
2019年 北京——河南商丘
換部新車的昔日油漆工
去年10月,43歲的王建換了一部新車,是一輛帕薩特,他要開車從北京回老家商丘過年。在北京打工20多年,從一名油漆工干起,現在帶着十幾名工人承攬一些家裝業務,當起小老闆,活兒多的時候,每年也可以存下幾十萬元。
根據公安部發佈的數據,2018年,我國小型載客汽車首次突破2億輛,汽車駕駛人達到3.69億人。
在過去的20多年裡,王建使用過許多交通工具回家,綠皮車、大巴車、蹭車……不僅一票難求,而且大包小包要帶許多東西,讓他苦不堪言,有的時候,買到了站票,要站一夜回去,有的時候連票都買不到。
8年前,由於幹活需要,他買了一輛國產七座汽車,回家再不是難事。不僅可以帶年貨,還可以拉上幾名老鄉。之所以去年又換車,是「跟人談生意的時候會好看一些。」
王建發現,如今村裡許多在外打工者,都買上了小汽車,每到過年時,大家都會開回去,當然也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攀比因素。1月23日,王建的後備箱里裝滿了年貨,有兩箱牛欄山二鍋頭、稻香村糕點、為老人準備的羽絨服,還有一些裝修時省下來的油漆,滿滿當當。「過了正月十五再回北京。」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