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江蘇公佈重大考古發現 鑒真第六次東渡起航地被找到

2019-04-02
黃泗浦遺址中回字形寺院基址 記者陳旻攝影

黃泗浦遺址中回字形寺院基址 記者陳旻攝影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旻 張家港報道)「鑒真東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五次東渡失敗之後,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乘坐日本遣唐使船從蘇州黃泗浦啟航出海的行程,在公元779年被日本真人元開詳細記載於《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黃泗浦」歷史地位舉足輕重。1200多年後,「黃泗浦」遺址被中國考古專家歷時10年找到。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4月2日在蘇州張家港公佈:他們用10年的時間在黃泗浦遺址發掘出唐宋時期的河道、唐代大型寺院建築基址,出土一萬餘間唐宋佛教文物標本。林留根說,「實證了鑒真和尚不懼艱難險阻六次東渡日本傳授戒律的重大歷史事件。」

遺址發掘出大量唐宋元明清內地多個窯口的瓷器,表明黃泗浦為古代重要的貿易港口集鎮 記者陳旻攝影

遺址發掘出大量唐宋元明清內地多個窯口的瓷器,表明黃泗浦為古代重要的貿易港口集鎮 記者陳旻攝影

上榜「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今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揭曉,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上榜。「鑒真東渡花了12年時間,我們考古發掘鑒真第六次東渡起錨地黃泗浦遺址用了10年」。林留根說,「發掘出回字形房時我很激動,因為這是唐代寺院特有的建築形式。」

據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副所長周潤墾介紹,總面積1.2平方公里的黃泗浦遺址位於江蘇蘇州張家港市楊捨鎮慶安村與塘橋鎮灘裡村交界處,北距長江約14千米。

2008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和張家港博物館專家在張家港駿馬農林花卉公司內考古調查,發現唐代瓷片,基本判定此為一處古遺址。此後,在10年間對遺址進行了六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發掘出唐代和宋代的河道、木橋、房址、水井、倉廒類等諸多遺跡,證實了黃泗浦遺址是長江下游一處非常重要的港口集鎮遺址。

周潤墾說,在遺址東部的唐代大型院落具有寺院類建築的中軸線結構佈局與回字形基址,在唐代和宋代河道內出土的石雕佛像,以及具有宋代風格的文字磚,顯示了唐宋時期寺院的存在,與文獻中的記載極其吻合。林留根特別強調,「此處唐代寺院基址佈局與日本唐招提寺高度一致。」

據林留根介紹,此寺院宋代名為淨居禪院,宋范成大《吳郡志》記載:「淨居禪院,在常熟縣西北八十七里,舊為尊勝禪院。始於梁大同二歲,唐會昌五年廢」,大中初復興。」目前,在遺址東區發掘清理出7間大型長排房基址,每間面積在17.1至18.36平方米之間,有水井、倉廒等基址,同時出土佛像、蓮花瓣紋碗等與佛教相關器物。

「黃泗浦」為唯一日本遣唐使到達與出發地

據周潤墾介紹,黃泗浦遺址不僅規模較大、保存狀況較好,且遺跡現象豐富,歷史價值極高。諸多遺跡現象和文獻記載表明,黃泗浦遺址是唐宋時期長江入海口南岸一個規模較大的港口型集鎮。更為珍貴的是,黃泗浦遺址是目前唯一可知的唐代日本遣唐使船舶發著地點的遺址。

日本著名學者安籐更生在1967年成書的《鑒真和上》中寫道:「 我認為,黃泗浦這個地方,不僅是鑒真,也是迄今唯一可以知道的遣隋使船舶出發和到達點的遺跡。」「(和上)之後乘船,駛往蘇州黃泗浦港。因為清河大使一行,正在黃泗浦系船以待。在唐代,遣唐使船卻似乎多次途徑此地。寶龜九年(778)遣唐使船舶也曾到過這裡。」

唐代高僧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於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東渡日本傳法。先後6次東渡,其中前5次均失敗。65歲的鑒真雙目失明,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754年到達日本。「鑒真被日本視作文化恩人」,林留根表示,「史料記載雙目已盲的鑒真從揚州坐船到蘇州,在黃泗浦住了近一個月後隨日本遣唐使的船隊開始東渡。船隊十一月十九日出發,十二月二十日到達薩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鹿兒島縣)。鑒真受到日本政府的禮遇,後來在日本東大寺為天皇等皇族授戒,唐招提寺至今保存著鑒真的木質干漆坐像。因此,從黃泗浦出發的行程是中日交往史上的重要篇章。」

據蘇州考古研究所所長張照根介紹,此次黃泗浦遺址考古發現的唐代河道河口寬約20多米,深約2.1米,有河道北岸的生土台階,底部有成堆的銅錢。現存唐代河道東側與現黃泗浦河交接,向西行100多米後拐彎往北,進入古長江口。黃泗浦無疑是唐宋時期江南地區入江的主幹水道之一。

周潤墾表示,「黃泗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 在唐代即有停泊大船的港口,遣唐使曾多次在此經停。 路線為:從日本→(明州)→黃泗浦→揚州→洛陽、長安, 從長安、洛陽→揚州→黃泗浦→出海→去日本。2018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城市聯盟第一次聯席會上,黃泗浦遺址被增補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同年,當地已委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製黃泗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