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人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019-04-21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中國國務院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於醫師隊伍管理情況和執業醫師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醫師數量達到360.7萬,年診療人次數達到83.1億,分別較1998年增長80.4%、290.1%,「支撐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報告稱,中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並援引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指出,1995年中國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報告從七方面總結了近年所做工作,包括:建立健全醫師管理法律體系,全面提高醫師隊伍業務素質,著力補齊基層和部分專業醫師短板,鞏固和加強中醫師隊伍,創新醫師管理方式,持續改進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管理,維護和保障醫師合法權益。

報告同時指出五方面存在的問題:醫師總量不足,佈局不均衡;醫師培養質量有待提高;醫療服務方式和質量亟需改進;醫師權利保障和義務履行不到位;《執業醫師法》亟需修訂完善。

報告中顯示,中國醫師數量過度集中在大城市三甲醫院,城鄉基層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山區醫師數量十分有限。「2018年,中國每千人口醫師數為2.59人(德國、奧地利等發達國家超過4人),其中,農村每千人口醫師數為1.8人,僅為城市的45%。」同時,康復、兒科、急診、精神科等專業的醫師數量相對較少,存在學科短板。公共衛生醫師數量不足且呈逐年減少趨勢,人才隊伍相對薄弱,與預防為主的方針不匹配。

對此,國務院在報告中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提高醫師隊伍質量,完善醫師激勵保障機制,改進醫療服務方式和質量,持續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配合修訂《執業醫師法》。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