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人民日報述評: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再創輝煌提供黃金機會

2019-06-19
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文匯網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提供再創輝煌的黃金機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香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大灣區發展對香港來說機遇處處,既可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也可為香港提供廣闊的腹地。

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香港正站在歷史的風口上。過去兩年來,香港已經拿出了一系列舉措,誓要在大灣區建設中牢牢把握「再創輝煌」的槓桿支點。

參與大灣區戰略佈局

善謀事者謀於勢。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扮演何種角色,發揮什麼功能?今年2月,中央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此有詳細解答。實際上,香港給這份規劃貢獻了不少意見建議。

從2017年起,香港特區政府就積極參與《規劃綱要》的制定,全面參與草擬文本,港澳兩位行政長官以成員身份出席中央領導層次的會議,香港社會各界的許多意見也在《規劃綱要》中得到了體現。

在已發佈的兩份施政報告中,林鄭月娥均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列為特區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特區政府未來的重點工作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向海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並推動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為更全面統籌推動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林鄭月娥已成立並親自主持一個包括特區政府高層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還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大灣區發展專員。

佈局大灣區建設,香港過去兩年來已投入130億美元,並出台多項措施。其中,為便利內地企業把境外的投資和業務總部放在香港,特區政府3年來一直在調整稅制,降低企業利得稅,保護投資協議和避免雙重徵稅安排。

協力打造國際科創中心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0萬,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跟世界上其他著名灣區相比,其基礎要素遙遙領先,短板恰恰就是在科技創新。

人們對香港的印象往往停留於「重商」,但香港其實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香港有4所高校位列世界高校前100名,它們科研實力強,與國際接軌緊密,這些都是香港在發展創科方面的優勢。」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介紹,香港兩院院士數量很多,每年還有約9000名畢業生來自科技領域,這些人才都是科技創新產業的支柱力量。同時,香港的融資成本低,融資渠道廣,也更有利於科技創新平台發展。

近兩年,香港特區政府在科創領域投資逾1000億港元,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4個範疇,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72個科研機構,共同參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多方努力下,大灣區的科創生態圈近年展現出極大活力。尤其是香港,與幾年前相比,創業氣氛、資本投入大為改觀。僅僅在香港數碼港,金融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就有300多家,而且30%是來自香港以外的,包括英國、印度、馬來西亞、以色列等,展現香港在創科方面的吸引力和潛力。

「以前有人說香港創科『有種籽,無土壤』,而今這些肥沃的土壤已經慢慢建立起來。」林鄭月娥近日出席活動時說。

「我是粵港澳大灣區人」

粵港澳大灣區有著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的獨特環境,建設好大灣區的關鍵,在於以創新打破局限,打開天地。在制度、政策、方案的創新方面,香港幾年來多有建樹。

近日,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在香港成立,約400位嘉賓相聚在一起探討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大灣區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十分殷切,特區政府努力推動完善金融服務配套,目前香港已發出4個虛擬銀行牌照,推出網上保險牌照,「香港電子錢包」等各種便利港人在大灣區使用的跨境金融服務也應運而生。

粵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也不斷推陳出新,短短兩年多內,粵港澳高校聯盟28所成員院校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舉辦年度校長論壇、在聯盟框架下成立「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和「粵港澳超算聯盟」、統籌各項學術交流活動及科技成果展覽,充分發揮匯聚三地高等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大灣區內高校合作打開了新局面。

大到政策,小到具體措施,都在求新。香港科技園公司近日表示,將興建高17層的住宿單位「創新斗室」,這一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新型社區,可以減省施工工序,以加快興建速度,預計最快於2020年年底落成,屆時可為海外創新人才提供500個短期住宿單位。

香港商界也在行動。全港各區工商聯會會長盧錦欽表示,全港各區工商聯2016年已與深圳市南山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兩地青年企業家創業,共同打造「深港創新科技孵化基地」;2018年與騰邦集團合作的「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正式在深圳福田保稅區揭牌,成為首家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打造亞洲最大的千億級商貿科技市場。

香港年輕人正展開逐夢大灣區之旅。目前,珠三角地區已有10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授牌,吸引眾多香港青年前往創業。香港民政事務局與香港青年聯會於2018年底推出「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到今年5月已幫助7家香港初創企業落戶深圳。

香港小伙施嘉祖2018年畢業於暨南大學後,與3名香港同學在在廣州佛山組成了創業團隊,向港澳求職者、大灣區用人企業提供人才輸送方案,目前已服務了不少港澳青年。「現在的觀念和格局更開放了,以前會覺得我是香港人,現在可以說我是粵港澳大灣區人。」對於未來,施嘉祖充滿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