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孫青川澳門報道:2014年12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考察,並參加了一場澳大學生歷史文化交流座談會,鼓勵同學們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榮,繼承愛國愛澳傳統。正在澳門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的韓幸芸,幸運地成為了當時能與主席面對面交流的學生之一。
「主席跟我們交流時始終保持微笑,語氣和藹,還主動分享自己小時候讀書的經歷,讓我們覺得非常親切,就好像跟自己的老師一樣。」韓幸芸回憶道。她當時向主席提出有關如何弘揚發展中華傳統音樂的問題,習主席就希望青年人要首先重視傳統音樂的發展,要有民族責任感、文化自尊心,「習主席肯定了澳門是民樂發展的土壤,這對我是巨大的激勵。」
在江蘇長大的韓幸芸自6歲起就開始學習演奏琵琶,談及澳門的傳統音樂氛圍,她說:「澳門社會上有很多民間組織,包括青年中樂團等,政府和很多企業家都很重視傳統文化,發展空間很大,各式民間團體的演出既豐富又十分精彩。」韓幸芸陸續擔任過澳大中樂團琵琶首席、柳琴首席、樂團團長,又跟隨澳門中樂團柳琴首席魏青學習理論和演奏知識,技藝更加精進。
「音樂方面,我想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學習民樂理論。如果未來有機會,希望能在大灣區成立自己的中樂團和傳統文化普及公司,這些都是在澳門這個重視傳統文化氛圍的城市中產生的靈感。」韓幸芸說。
澳青繼承傳統文化 認同國家
韓幸芸2013年時考入澳門大學,從小聽「七子之歌」長大的她對港澳特區充滿了好奇,來到這裏之後發現本地的同學非常好相處。
韓幸芸說,本地同學們愛國愛澳的熱情很高,因為澳門的中小學十分重視愛國情感的教育,對國情的了解很深。
除了從小受到全面的愛國教育外,澳門大學全球事務總監甄勇認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對澳門青年的愛國愛澳熱情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國家認同感在澳門是非常自然的,沒有不認同祖國的想法。」甄勇表示,澳門各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國旗隊,公共場所奏國歌時總能聽到小學生稚嫩的童音在跟唱國歌。
甄勇認為,傳統文化在澳門傳承得非常好,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本身就是傳統文化一個部分,「就好像在自己家裏要認自己的父母一樣,澳門跟內地交流得多,青年人對國情的了解自然會就增加。」
談及香港過去半年的修例風波,韓幸芸說,曾經看過有內地青年在香港機場被毆打的畫面之後「三天精神都不好」,後來到香港參加活動都會擔心人身安全。而甄勇則直言香港青年正是「在接受外來文化的時候,把自己的身份、文化弄丟了」。
積極融入灣區 葡語優勢配合「帶路」
韓幸芸曾於2018年到中國工商銀行橫琴支行實習,體驗了櫃台助理等多個職位。除了積累工作經驗,她深切體會到珠海橫琴新區對澳門青年在區內創業的大力扶持。
「對澳門青年優惠政策真的是落到實處,住房補貼、落戶補貼等,同時還有地理優勢,對澳門青年的未來發展有很大便利。有朋友在橫琴創業開設公司,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租房、註冊費用、免稅等優惠。」韓幸芸說。
類似韓幸芸這樣有機會到內地參訪、實習的澳門本地青年還有很多。甄勇表示,有過半澳門學生都參加過類似活動。澳門大學每年通過自行組織或「千人計劃」等活動,安排近1000名學子到內地各大學及企業參觀。
「澳門本地的學生在參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著名企業時都會感到由衷的震撼,感歎國家的發展進步,亦會有到內地發展的想法。」甄勇表示。
國家於今年2月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甄勇指,考慮人口、GDP等因素,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會發展成世界一流甚至最大的灣區,區域經濟不斷發展,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而「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將會推進澳門目前稍顯落後的創新科技更快發展。
甄勇又提到澳門「三文四語」的多元化環境,他說澳門是中葡經貿交流合作的平台,是「一帶一路」建設葡語系國家的重要支點,相信澳門青年憑藉自身獨特優勢,無論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或是參加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都能獲得巨大的機遇。
韓幸芸希望留在澳門,因為覺得特區的經濟、金融發展非常適合自己未來規劃。「如果還能有機會與習主席交流的話,我想說,主席您好,五年來澳門的發展讓居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澳門人的愛國愛澳之心從未改變,謝謝您一直支持我們年輕人的發展,」她說「我還想握一握主席的手,五年前錯過了握手的機會遺憾至今,同學們都說主席的手溫暖而有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