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斯哲報道:香港修例風波以來,至今逾7800人被捕,學生佔整體被捕人數四成,情況令人擔憂,這些數字這不是偶然,而是常態,這些本該安心學習的學生卻做出一些極端暴力違法行為,既讓人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背後的香港教育,到底有什麼樣的「病因」?
「黃師」借授課夾帶政治觀點
尋找香港教育背後的弊病,首先就要從反思老師的專業素質開始。即使有再好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如果沒有一群優秀的教師落實,教育的成效也只是鏡花水月。不少教師沒有秉持「政治中立」的原則,往往帶着政治立場進行教學,夾帶私貨,使課堂成為了政治宣傳的危險陣地。
日前有學生向記者爆料,公開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導師梁雅怡,假借公開講論會,將政治觀點帶入課堂,例如「可不可以在台北設立一個官方辦事處?可不可以上街抗爭?」等,亦將黑暴運動美化成警民衝突,疑似灌輸「港獨」和「台獨」思想。
同時也有家長表示,西營盤救恩學校(小學部),有中文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連儂牆」的由來,並借考試的名義在課室內設置所為的「加油牆」,模式與現時街上貼著縱暴文宣的「連儂牆」如出一轍。
教師帶有誤導性的教學方式,對於正在接受新知識的學生來說,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在香港的各所學校,這種現象卻十分普遍,導致學生對內地產生越來越大的偏見,極端思想在校園裡蔓延。香港近期社會風波中不少學生罷課上街參與破壞,和教師長期偏向性的誤導有着不可脫離的關係。
課程內容缺乏標準存偏見
除了教師外,香港的相關教學內容也有待檢討,例如作為香港高中必修科目的通識教育,就曾多次飽受詬病。
近期有人在網上上載中大通識教育課程《中國文化要義》的試題,試題中引用「光頭警長」、美心創辦人伍淑清等言論,暗煽仇警與抹黑國家領導人及社會知名人士。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問題本身有政治傾向,以及明喻、暗喻都貶損著這些人物,已去信教育局局長要求跟進。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出一些這樣的題目究竟是否學術研究?是否一個持平的研究,還是想宣揚自己的想法,背後有政治的考慮,這個反而是問題所在。」
另外公開大學《中國語言和文學》課程,唯一的必修科《當代中國文化》,教科書中大量引用政治事件講述中國的文化、音樂、體育、新聞等,甚至是在音樂課本中,更將國歌形容為封建帝國的「雅樂」。
這些罔顧事實、充滿偏見的教學內容比比皆是,香港與內地矛盾、警察執法尺度等議題被刻意放大,導致學生在對於中國歷史的認識存在缺失,對於價值觀、是非觀的形成存在誤導,令到學生「政治早熟」。
教育管理缺乏作為
香港教育的弊病,歸結到最後往往是管理上的問題,教育局和校方高層的不作為,使得香港社會的教育生態,已是積習難返,難以為繼。
各所大學在面對記者查詢,總是避重就輕,表態含糊,令校園漸漸成為黑暴溫床。遺憾的是,教育局一紙官僚的回應,也總是大同小異,對於相關教師煽暴、教材偏頗等情況,缺乏強硬處理,變相縱容。一旦黑暴在校園蔓延失控,最後買單的都是香港的年輕一代,校方和局方必將難辭其咎。
而對於社會上討論了多年的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系統也遲遲未主動作出改變,多年來都沒有及時更新教材、課程教學的審查標準。甚至直到近期社會風波,無數青年學生走上暴力之路,教育界人士也只會譴責,少做實事,直到外界對香港教育的批評之聲漫天襲來,才被動進行反思,實在令人失望。
正本清源避「攬炒」
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怎樣認識自我、認識所處環境、認識國家民族,怎麼樣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都在求學時期孕育而成。香港教育的「病」,並非一日之寒,這背後的幾個深層次問題長年累月積累,無論是教師的質素,課程內容,教育的管理,都出現了種種問題,香港的教育制度已經到了必須「刮骨療毒」的時刻。
筆者認為,學校管理層有責任確保不同科目的教材都符合課程宗旨和目標,要求教師以客觀、理性和持平的態度指導學生,並及時處理相關教師的違規情況;教育局也更應該直面香港教育的深層問題,制定標準,加強管理,來真正確保教學的公正和質量;年輕人更要理性思考,與暴力割席,這樣香港社會才能避免被「攬炒」的命運。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