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揭DSE通識教材 「黃」衣毒藥

2020-05-28
圖:《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今日香港(第四版)》內容充滿偏頗和引導性意見

圖:《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今日香港(第四版)》內容充滿偏頗和引導性意見

【文匯網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通識科前景是香港教育需要處理清楚的問題,有人有意圖將失實偏頗的歪理滲入校園,通識科亟待把關。雖然教育局在2014年表明「會研究接受通識科課本送審的可行性」,惟至去年10月才推出教材自願送審服務。有學者感言,通識科原本是帶有崇高教學目標的科目,但現在連教材都無法令人信服、漏洞百出,所以通識科必須檢討,重新審視。

事實上,文憑試通識「毒教材」遍佈坊間。大公報記者翻閱其中一本《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今日香港(第四版)》及其快速溫習手冊,該教材由雅集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內容充滿偏頗和引導性意見,專家直言,這樣的教材用上糖衣包裝,內容卻與毒品無異,毒害青少年,政府必須關注。

問題1:埋伏定論 單向思考


圖:教材先埋伏定論「政府施政引致社會爭端」,其後借用法官判詞渲染違法「佔中」的所謂「公民抗命」是「光榮」

圖:教材先埋伏定論「政府施政引致社會爭端」,其後借用法官判詞渲染違法「佔中」的所謂「公民抗命」是「光榮」

該教材在考前訓練的資料中,先埋伏定論「政府施政引致社會爭端,以及引發社會撕裂的危機」,其後又借用法官判詞大肆渲染違法「佔中」的所謂「公民抗命」是「光榮」、「高尚」的。在模擬試卷中涉及「公民抗命」議題的資料,卻單純引述違法「佔中」發起人聲稱「佔中」是「彰顯社會公義」的方式,完全不提「佔中」禍害及違法後果。更有試題列舉部分外國「公民抗命」例子的資料,要求學生參考外國例子,回答是否贊成香港以「公民抗命」的方式爭取普選。

有意見質疑,正常通識科的文字資料題,多會引用媒體報道說明一件事,當中應包含多角度立論和不同持份者的見解。然而該教材無論從資料概述,再到出題,都有明顯的引導性文字,讓學生吸收單向的資料,無法培養多角度的思考和全面審視事件的能力。

問題2:危言聳聽 影響判斷

圖:該書引用所謂國際機構的法治評價資料,危言聳聽地引導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的結論

圖:該書引用所謂國際機構的法治評價資料,危言聳聽地引導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的結論

在談及香港的法律、司法與法治精神時,該書引用所謂國際機構的法治評價資料,危言聳聽地引導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的結論,又以偏概全地概述稱「內地對香港法治的干預增加……令人擔心香港的法治會因而受損」。

另外,提及社會利益與法治時,資料又引用所謂法律界人士的批評,質疑人大常委會決定通過「一地兩檢」是「缺乏法理基礎」、又誣稱人大解釋基本法是「演繹、補充,甚至修改本地法例,危及本港司法獨立」云云。而題目更露骨地要求學生「解釋引致公眾認為近年本港法治受損的因素」,被質疑讓學生「未審先判」,影響學生的正常思考和判斷。

問題3:內容失實 煽惑味濃

圖:教材內容偏頗甚至失實,意圖誘導學生以激進的情緒「參與」政治行動

圖:教材內容偏頗甚至失實,意圖誘導學生以激進的情緒「參與」政治行動

該書大量內容偏頗甚至失實,意圖誘導學生以激進高亢的情緒「參與」政治行動。課題4「香港的社會政治參與和政府回應」章節中,鋪陳青少年政治參與的正面影響,卻多番以2003年「七一遊行」、2014年違法「佔中」等引發社會混亂的事件,甚至聲稱「青少年策劃和參與多個大型社會運動」,包括違法「佔中」。

而事實上,當年違法「佔中」的發起人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去年4月份,三人被西九龍裁判法院裁定「串謀作出公眾妨擾」罪名成立,作為幕後黑手分別獲刑16個月,並非如該書所寫由青少年「策劃」,似乎隱含慫恿學生參與所謂的「違法達義」行動。

問題4:過時資料 抹黑醜化

圖:借用所謂「本土意識的興起」的試題,引用資料醜化內地

圖:借用所謂「本土意識的興起」的試題,引用資料醜化內地

該書又假借通識議題煽動「港獨」情緒,借所謂「本土意識的興起」的試題訓練,引用大量資料醜化內地,甚至將「港獨」的誕生「卸膊」給內地。在該訓練題的一道資料中,肆意醜化內地,列舉過時資料,包括水貨事件、自由行旅客事件,又妄圖將部分港人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歸咎於某些港媒惡意營造的內地負面新聞上,妄下「強化了離心」、「香港被內地同化」等結論。

在說明所謂「國民身份與世界公民身份之間的衝突」時,列舉失實例子,暗指中國重視自身經濟發展而忽略對全球環境的損害,意圖加深學生對「中國人」身份不能融入世界的印象。而事實上,中國早於2015年氣候變化達成之前數月,便向聯合國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行動,到2018年底,碳強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已經下降了45.8%,森林蓄積量的指標2018年達到了170億立方米,均提前並超額完成了當年所承諾的目標。

問題5:諷刺漫畫 引導答題

圖:在講解「身份認同」課題時,以漫畫形式諷刺內地

圖:在講解「身份認同」課題時,以漫畫形式諷刺內地

在講解「身份認同」課題時,該書引用一幅身穿軍裝的男人要求男孩效仿女孩積極捐款賑災的漫畫,當中戴著紅領巾的女孩手掩眼鏡,把人民幣投進捐款箱,而男孩手持港幣,面露狐疑表情,而捐款箱上的文字誣稱賑災款項為「豆腐渣工程經費」、「貪官奢侈品補貼費」,題目則要求學生根據漫畫寫出「資料反映中港兩地在愛國觀念上出現什麼矛盾」。

有意見批評,這種漫畫帶明顯諷刺內地的傾向,漫畫題本應教學生從文字、人物動作、衣著等瞭解事件的全貌,但該篇漫畫內容一面倒,並無提供正反兩面的資訊,整體意思十分偏頗,學生只能被引導從一個方向答題,或由於資料欠奉不足以讓學生從正反兩面立論。

来源:大公报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