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報道,新華社評出2008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為序)
一、油價大起大落牽動全球神經
1月2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首次觸及每桶100美元大關。此後,油價一路飆升,到7月11日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此後,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市場投機活動減退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大幅回落。12月19日,紐約市場油價跌至每桶33.87美元,為近5年來的最低點。
二、緬甸遭風暴襲擊損失慘重
5月2日至3日,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緬甸5個省邦,造成約8.45萬人喪生,5.38萬人失蹤,1.94萬人受傷,735萬人受災。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多億美元,約占緬甸國內生產總值的21%。災害發生後,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提供各種援助,幫助緬甸開展救災與重建工作。
三、泰國政局持續劇烈動盪
5月25日起,人民民主聯盟(民盟)舉行大規模反政府集會,指責總理沙馬是前總理他信代理並要求他下台。8月26日起,民盟的支持者佔領總理府。9月9日,憲法法院判決沙馬違憲而剝奪其總理職務。9月17日,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當選總理,但仍遭民盟反對。11月下旬,民盟的支持者包圍國會,佔領機場。12月2日,憲法法院判決人民力量黨等3個執政黨賄選罪名成立,頌猜下台。12月15日,民主黨主席阿披實當選總理。
四、朝核問題一波三折
6月26日,朝鮮在推遲近半年後宣佈提交核計劃申報。美國同日啟動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將朝鮮除名的程序,但後又以「核申報需要驗證」為由推遲除名。8月26日,朝鮮宣佈停止去功能化工作並著手恢復寧邊核設施。10月11日,在朝美達成驗證協議後,美國宣佈將朝鮮從「支恐」名單中除名;朝鮮隨即恢復去功能化工作。11月12日,朝美圍繞驗證的分歧公開化。12月11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團長會未能就驗證問題達成一致,美國宣佈將「重新考慮」對朝政策。
五、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
8月8日至24日、9月6日至17日,第29屆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先後在北京舉行,參賽國家和地區及運動員數量均超過往屆。出席奧運會開幕式的有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和貴賓,達到歷史之最。東道主中國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殘奧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實現了「兩個奧運 同樣精彩」的承諾。
六、俄格衝突加深俄與美歐對立
8月8日,格魯吉亞軍隊向尋求獨立的南奧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發動進攻,俄羅斯以保護當地俄維和部隊和俄公民為名出兵反擊,俄格爆發武裝衝突。俄格衝突是在北約東擴步步緊逼、俄戰略空間受到巨大擠壓的背景下,俄向美歐宣示將全力維護本國利益的重要行動,也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第一次對外用兵。俄隨後宣佈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雖經法國調解,衝突只持續了5天,但美國、北約和歐盟對俄出兵格魯吉亞反應強烈,俄與美歐矛盾加深。
七、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世界經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標誌著美國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全面金融危機。金融危機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11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就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和支持經濟增長達成一致。峰會前後,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推出大規模金融救援和刺激經濟計劃,以穩定金融市場和防止發生全球性經濟衰退。
八、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
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在總統選舉中以較大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約翰·麥凱恩,當選美國第56屆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他在競選中以「變革」為口號,強調結束伊拉克戰爭、實現能源自給、實行保障中產與低收入階層利益的稅收政策和普及醫療保險等,並承諾實現黨派團結、在國際上重建同盟關係、恢復美國領導地位。鑒於美國當前正面臨嚴重金融危機並深陷阿富汗、伊拉克的兩場戰爭,提振國民經濟和保障國家安全將成為奧巴馬就任後的兩大挑戰。
九、印度孟買遭受恐怖襲擊
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買發生持續59個小時的恐怖襲擊事件。一夥自稱「德干聖戰者」的恐怖分子向孟買10處重要建築和設施發起攻擊,與印度安全部隊展開激戰,並在泰姬瑪哈酒店、奧貝羅伊酒店和猶太人聚居的納裡曼大樓內劫持多名人質。襲擊事件共造成172人死亡,293人受傷,死者中包括多名外國人。這次事件的發生,再次敲響了國際反恐的警鐘。
十、以軍空襲重挫巴以和平進程
12月27日,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轟炸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沙的多處機構和設施。以軍方稱,此次行動是對哈馬斯頻繁向以發射火箭彈和炮彈的回擊。截至目前,以軍空襲已造成至少345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成為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最血腥事件之一。以軍此次空襲使巴以和平進程遭受重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