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救小悅悅阿婆被炒:僱主煩媒體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齊魯晚報報道,看著妻子和小悅悅以前的合影,王持昌說:「我希望大家淡忘小悅悅,但不要淡忘這件事,再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伸手幫助。」

如果不是兩歲女孩小悅悅用生命來喚醒,也許我們還在習慣做「路人」。

小悅悅離開兩個月後,父親王持昌回到了廣東佛山。一家人分住三地,各自尋求安慰和解脫。

而抱起小悅悅的阿婆陳賢妹,則不斷被請去參加各種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然後經歷舞台中央的萬眾矚目和現實中的冷言冷語。

似乎一切都在落入「俗套」,王持昌甚至希望大家淡忘小悅悅,讓他的家人重新歸於平靜。只是,「不要淡忘這件事,再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伸手幫助。」

在寒冷的冬夜裡,王持昌一家人經常會夢到小悅悅,她永遠是兩歲的樣子,穿著花裙子在院子裡跑,院子很大,沒有車來車往。

離開

2011年夏天,兩歲的王悅隨母親曲菲菲從佛山回冠縣消暑。臨走前,曲菲菲給老公王持昌打電話,商量是否把王悅放在老家。

王持昌拒絕了,一方面他不願意自己和女兒相隔兩地;另一方面,他已經習慣了佛山的現代化。他認為在佛山,王悅和哥哥王碩會有更好的教育和成長條件。

這個原本充滿了親情和期盼的決定,卻在10月13日成為一個悲劇。王悅,也就是小悅悅,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大討論,18個路人與小悅悅近在咫尺的「錯過」,看起來比佛山到冠縣還要遙遠。

小悅悅的奶奶是這個冬天唯一留在老家的人。小悅悅的父親王持昌重新回到佛山,而小悅悅的母親和哥哥則回了娘家。一家人分散三地,有著共同的悲傷。

「悅悅每年過年都會回來的,今年不會了。」在老家,小悅悅的奶奶回頭往櫃子上看了一眼,原本是想看掛在那裡的照片,但如今這個動作有些多餘,照片全不見了。

小悅悅的媽媽曲菲菲把所有照片都帶回了娘家,她還是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女兒。

這個家庭已經決定徹底離開那個傷心地。全家只有王持昌還留在佛山,他要處理完在佛山的後續事情,並為剩餘的捐款找到一個合理的途徑,用來幫助更多的人。

這個決定,早在社會各界給小悅悅捐款時,王持昌就通過媒體表達過,那些捐款共計27萬餘元。

質疑

小悅悅離開之後,王持昌陸續捐贈了多筆捐款。10月31日,王持昌向白血病患者陳良發捐出6萬元;11月2日,他又向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女孩李惠千捐出3萬元。

但在捐款之前,這個家庭依舊沉浸在哀傷中,王持昌不願出門見人,以至於網絡上出現了質疑:王家想要吞下捐款。

王持昌不願回應這些質疑,「我在處理一些事情,有關於悅悅的,也有關於捐款的,我說到就會做到。(那些猜測帶來的)傷害也無所謂了,沒有比失去女兒更痛苦的。」

冠縣東北召村村民對這一家人的評價不錯,王持昌和家人回來後,村民陸續趕來安慰他們。遠離網絡的村民聽到這些質疑,用淳樸的話表示了憤慨:「這不是往人家傷口上撒鹽嗎?」

王持昌的確有些為難。喪女之痛猶在心中,質疑卻如同利刃又挑開了開始結疤的傷口。他必須解釋為什麼不將善款直接交給慈善機構或者一次性捐出,畢竟這樣會輕鬆很多。

王持昌希望採取的方式是:通過媒體核實求助者的情況之後,自己再將善款交給他們。他不會一次性將全部善款交給一名求助者,而是盡可能分給多名求助者,同時通過自己的力量引起媒體對這些求助者的關注和報道,從而發動社會給這些求助者捐款。

但在部分媒體報道中,曾經溫暖過王持昌一家人的捐款,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對於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來說,這些質疑讓他難以接受。

從法律角度來說,遺留善款屬於「贈予」的財產,受贈人可任意對其處理,即使留下來也不違法。但按照慣例,在處理遺留善款時一般堅持「善款善用」原則,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受捐者將捐款再度捐給他人的情況。

但小悅悅離開後,網絡上的一些言論卻在迅速變化。「公開是一種責任,是對獻愛心者的一種回應。」這種上升到道德高度的評論,讓王持昌承受著莫大的壓力。有人質疑捐款總數不止27萬元,有人質疑王家遲遲沒有將全部捐款轉捐,是有私心,而王持昌的解釋卻被這些聲音淹沒。

頒獎

這是王持昌不願意任何人再去打擾家人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家人能安安靜靜過日子,不要看新聞,不要想到錄像,也不要聽那些爭論;我也希望大家淡忘小悅悅,但不要淡忘這件事,再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伸手幫助。」

這些快速的轉變,陳賢妹同樣看不懂。她是「小悅悅事件」中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錄像中的第19個人,她用自己撿破爛的雙手抱起了小悅悅。

如今她已成為一個道德「標桿」。適逢年底,任何一場有份量的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都少不了這個身高只有1.4米的阿婆。

某個頒獎禮為陳賢妹準備的頒獎詞是:「陳賢妹為我們堅守住了道德的底線,她用不到1.4米的身高為我們撐起了明天的信念,一個拾荒阿婆為我們拯救了良心。」

但媒體的聚光燈卻沒能照到她生活中的無奈。「小悅悅事件」之後,她被原來的僱主辭了工,在房東的威脅下不得不搬出在五金城附近租住的房屋,原因是「他們忍受不了那麼多的媒體」。

隨後的演變就有些落入「俗套」了,陳賢妹在經過了表揚階段後,毫不例外地迎來了質疑。

「每一次縣裡來車接她出遠門,就會有人議論她又去拿獎金了。村裡的謠言很多,有人說她從北京拿回家30萬元,有人說她的銀行存款超過了100萬元,還有人上門來借錢。」陳賢妹家人說,她很想過安靜的生活,但事態發展已經超出了她個人控制的範圍,她不得不參加各種評選,然後經歷舞台中央的萬眾矚目和現實中的冷言冷語。

與溫暖的南方相比,冠縣東北召村的冬天很冷。王持昌一家人經常會夢到小悅悅,她永遠是兩歲的樣子,穿著花裙子在院子裡跑,院子很大,沒有車來車往。

      責任編輯:葉蓁
小悅悅救助者獲「良心人物」獎      [2011-12-18]
小悅悅悲劇曝困境:鄰里無交流      [2011-11-08]
小悅悅善款引關注 父:燙手山芋      [2011-11-04]
觸目驚心的美國「小悅悅」事件      [2011-11-03]
小悅悅父親轉贈善款遭道德指責      [2011-11-03]
小悅悅父親捐6萬救白血病人      [2011-11-02]
倫理學家反對見死不救立法論罪      [2011-10-27]
人大法工委談小悅悅事件 回應見義勇為立法爭議      [2011-10-27]
東莞男童兩遭碾壓 路人出手救      [2011-10-25]
銘記小悅悅 用愛來救贖自己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