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克強:大國新總理成長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15]    我要評論

不懼難題

(導讀)在撫順的調研座談會上,李克強說:「我們到莫地溝,有一位大嫂就說,你們領導經常來,我們很受感動,但說句實在話,最後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們還是住在這兒。」

「喜歡笑著解決問題」——曾有共事過的官員這樣評價李克強。

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燃油稅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督戰「營改增」,主抓保障房,試水房產稅——自2007年十七大後,以政治局常委身份擔任副總理,在國務院負責常務工作,分管發展改革、物價、財政、統計等關乎大局的領域,曾經的高材生李克強面對的無一不是利益訴求複雜的棘手難題。

他不迴避,不張揚,力求化解矛盾於無形,被境外媒體稱為「破解複雜難題的高手」。

破解難題,不僅是一種專業能力,更是一種選擇——孰重孰輕,孰先孰後。

2004年12月末,到任遼寧12天,李克強來到撫順莫地溝。

莫地溝是老棚戶區,房子多是日偽時期建造的勞工房、簡易房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建造的土石房,房齡多超過半個世紀,沒有公共排水、供熱、供氣設施。這裡聚集著城區最貧困的人口。

李克強去的那天下著大雪,氣溫零下29℃。他目睹了近千戶居民共用一個廁所。他走進半地下只有9平方米的一位退休老礦工家,「居民區裡70%的人都下崗了,這樣的地方確實比貧困鄉村都困難,出乎我的想像。」李克強說。

據當地媒體報道,臨走時,他只講了一句:「以人為本不是一句空話,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群眾搬出棚戶區,這要作為全省的『一號工程』!」

在撫順的調研座談會上,李克強說:「我們到莫地溝,有一位大嫂就說,你們領導經常來,我們很受感動,但說句實在話,最後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們還是住在這兒。」

李克強不會不清楚,資源枯竭、礦區凋敝的撫順,就有55片棚戶區,23萬人生活其中;而整個遼寧,棚戶區涉及近85萬居民。

「雖然我們的財力不足,但是已經到了下大決心的時候。」他對官員們說,「即使中央的政策爭取不到,省、市的政策也要出台。」

大項目一貫被視作拉動地方經濟、創造政績的法寶,而李克強在遼寧首先選擇的則是這項投入超過180億元的「民心工程」。曾有瀋陽基層官員告訴本刊記者:「見亮了!」

李克強到莫地溝調研未滿一年,新華社記者報道了莫地溝居民謝素芹的故事——從山東遠嫁莫地溝,丈夫下崗,夫妻倆只能靠到郊區種菜勉強度日,她不願對娘家人訴說艱困的生活,也從不敢邀請他們過來看看。如今花5000多元錢就住上55平方米的兩居室,終於可以寄出這封寫了10年的家信了。

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最為龐大的安居工程,到2006年底提前一年超額完成。50多年沒辦成的棚戶區改造,如今一攬子解決。「要住房,找克強」,成了當地新民謠。

同時啟動的另外兩項「民心工程」是推進就業再就業和黨員幹部下訪。下崗職工是李克強慰問最多的人群,他著力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履職一年,遼寧城鎮實現新增就業和再就業近120萬人,其中「零就業家庭」接近15%。

「萬事民為先」——十八大後新華社播發新任政治局常委特稿中,李克強常說的這句話被做成了大標題。這算得上是他面對難題時的選擇標準。

「無論調查結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將實情如實告訴群眾。」河南啟動艾滋病感染者拉網普查時,對於此舉是否會對河南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的疑問,李克強這樣說。

2004年中,河南省對既往有償供血人員進行拉網式普查,派出53個廳級幹部帶隊的工作組,進駐18個市和35個重點縣督導,黨政幹部、醫療人員等50多萬人直接參與。如此大規模的普查,國內外尚無先例。

河南的艾滋病情因上世紀90年代初的違規采賣血而起,經過一段潛伏期後,在2000年前後進入集中發病期。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此事重要性的李克強憂心如焚。他經過認真調研,摸清了艾滋病可防可控的規律。

2003年初,他甫任省委書記,就決定向38個重點村派駐駐村工作隊,隊員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並在每個村實施了「六個一」工程,使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醫療、養老、孤兒撫養等一系列措施驅散了疫區上空的陰霾,增強了患者與感染者面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有了希望。

對於這次普查,李克強指示,最重要的是將底數徹底摸清,才有可能實施有效的救治和救助,並有助於全面切斷感染源。

普查後,河南舉行新聞發佈會,如實公佈數據:2.5萬名艾滋病感染者,1.18萬現症病人。

李克強還約見了民間防艾人士高耀潔,聽取她的意見和建議。《三月風》雜誌的一篇文章引述高耀潔的話說:對於艾滋孤兒,李克強之前的觀點是修建孤兒院,並將之列入「五個一工程」,要在每個村建一所孤兒孤老養育院。高耀潔則建議艾滋孤兒分散撫養,為國家減少負擔的同時,也利於治療他們的心理創傷。李書記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別人有事喊他,他都不走,談話進行了一個半小時。

第二天,李克強去了艾滋疫情高發區的上蔡縣,高耀潔注意到,他表示鼓勵一些家庭收養艾滋孤兒,「看來李書記已經採納了我的建議。」

也正是李克強在河南疫區推行的「四有一不」,後來成為在全國實行的防艾治艾「四免一關懷」救治幫扶模式。

個人風格

(導讀)學生時代的李克強,拍集體照時幾乎總是站在後面或者最邊上。而現在,他要習慣於代表這個受矚目、多爭議的大國,站到國際舞台中央。他的個人風格,代表著大國氣度。

在一些網絡論壇上,李克強吃方便麵的熟練動作被網友津津樂道。

2008年1月,川東北等地雨雪冰凍災害嚴重,李克強趕赴災區。在宣漢縣老君鄉紫雲村,他踩著10多厘米厚的積雪一家家看望村民,慰問結束時已是下午1點。他堅持不在群眾家中吃飯,在路途中以方便面充飢。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李克強此次查看災情的消息。在眾多鏡頭中,一個小細節被網友發現:李克強吃方便麵的動作特別熟練,隨手一扯,麵團準確落入紙碗;擠佐料汁,直接到位;然後就是刷刷刷快速解決戰鬥。這位網友感歎:看那熟練程度,也許一些手腳麻利的家庭主婦都要自愧不如。

類似的是著名的「一腳泥」——那是一張新聞照片,2010年7月,李克強在山東濟寧市嘉祥縣大孫村與貧困戶孫樹節一家聊天,兩隻鞋都被泥巴糊滿。

一次在四川廣安考察,下山時,車隊恰好路遇在風雪中等車已久的20多名群眾,李克強特意讓車停下來,帶群眾一起下山。

在網絡上,這則消息後面有網友貼出親身經歷:李克強在河南當省長時,有一年到盧氏山區考察,走到半路,突然要到路邊一家農戶去看看。這家農戶因為不認識他,就對他提了縣裡的意見。李克強非常誠懇地聽取農戶的意見,而陪同的縣裡幹部則很尷尬。在回省城路上,已經出了盧氏縣境,李克強又專門回過頭來,一再叮囑縣裡幹部,千萬不能對這一家農戶有任何報復行為。

「事情不大,但足以說明,李克強這個人當過農民吃過苦,知道百姓不容易。」這位網友說。

在河南鶴壁七里堡,李克強也曾臨時下車,來到正在田里收麥的村民中間。有村民向他反映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民負擔不降反升,他當即安排糾正,並要求「為群眾辦事來不得半點含糊,執行政策決不能打任何折扣,對群眾的承諾一定要兌現,說到了就要認真做到」。

一年後,他又來到七里堡看望向他提意見的村民。「我們是人民的公僕,辦錯了事,向人民認錯、糾正,是應該的,不丟人!」

到他離任時,2004年前三季度,河南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603元,增幅達19.5%,首次超過了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幅。

查看李克強的調研資料,很多案例和語言,與普通民眾相當貼近。

2004年12月,遼寧阜新,他說:「今天在低保戶家裡,我問了幾個群眾家裡孩子上學的情況,低保水平偏低。我今天印象很深的就是這裡的『三口之家,一百零八』,實際上一人合30多元錢。」

「這些群眾對黨和政府的體諒,很讓我感動。我到一個低保戶家裡,問他多長時間能吃一次肉啊,他說基本不吃肉,就是逢年過節吃點。旁邊他兒子說,我們家人不喜歡吃肉。如果不喜歡吃肉,為什麼逢年過節要吃點呢?看得出,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和政府是多麼體諒啊。說實在話,他吃肉的錢可能真的不夠。」

有評論說,李克強一直保持著低調的平民本色,有著強烈的民本情懷,「民心之所盼,即施政之所向」。

在河南和遼寧任職時,李克強出國訪問很少,也極少參加各類應酬。剛到鄭州時,他和秘書住在省委家屬大院,有時候就和秘書一起做飯。有下屬想宴請這位新到任的省長卻未能成功。

擔任河南省委書記後,李克強還是不願意出現在聚光燈前。曾有北京的媒體想採訪他,秘書已著手安排,卻在最後時刻被李本人婉拒。2004年下半年,李克強亮相官方媒體,詳談「中原崛起」,不久後人們才發現,那可算作他對河南的「告別演說」。

到遼寧後,李克強繼續保持低調。瀋陽鐵路局有關人士透露,他經常乘火車去開會和調研,「有時僅一個人,連秘書都不帶」。

2007年全國兩會,在遼寧團會場,李長春和趙本山聊文化產業,趙本山偶然說起:「我這個公司光二人轉演出去年的收益就是4000萬元,克強書記看戲都是自己買票去看。」

儘管公眾形象低調,但李克強工作上的果斷作風卻毫不掩飾。

2003年春,剛剛就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李克強遭逢SARS考驗。勞力輸出大省河南,外出務工人員超過500萬,夏收時節出外務工者多會返鄉,SARS防治形勢緊張。

據媒體報道,李克強在某單位視察時談及這個問題,脫口而出:「不就是7500萬畝小麥嗎。」隨後,各級官員被指派到農村幫助農民收割麥子。這一方案被認為符合河南特點,大規模民工回鄉並未出現。

在前文提到的那次阜新調研,當地官員告訴媒體,李克強當場辦了兩件實事。其一,聽說該市失業保險金缺口5000萬元,當場通電話與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協調解決;其二、阜新海州礦破產後,阜礦集團在內蒙古選中了一處新煤田,但諸多事宜無法落實,他當場打通內蒙古自治區領導的電話,解決此事。

學生時代的李克強,拍集體照時幾乎總是站在後面或者最邊上。而現在,他要習慣於代表這個受矚目、多爭議的大國,站到國際舞台中央。他的個人風格,代表著大國氣度。

2012年4月,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一落座就跟左右外國政要順暢地交流。開幕主旨演講流露「自信風度」,演講開頭,他脫稿說,身在博鰲就能「博覽天下」、「博采眾長」。

與台灣地區代表吳敦義的會面也是亮點之一。吳敦義用「以誠相待、沒有敷衍」來評價李克強,說他沒有用「研究研究」等模糊字眼。一位台灣隨行記者則稱李克強「說話不繞彎子,有主見,有不同意見直接表達,能做就現場點頭」。

這種幹練睿智、底氣十足、有話直說的大國領導人形象,令中外媒體眼睛一亮。

隨後是出訪歐洲。行程中,李克強在歐洲報刊連發3篇文章,被評價為是客人在用文字向主人「抱拳行禮」。

此前在2011年初,李克強訪問西班牙、德國、英國,每到一國即在當地權威媒體刊登署名文章,闡明中國發展理念。這一方式,被視為中國未來公共外交的常態。

在刊載於俄羅斯報章的文章中,李克強說,中國人見面往往抱拳行禮,俄羅斯人見面往往擊掌握手,這象徵著信任、象徵著合力;中國人喜歡的圍棋和俄羅斯人喜歡的象棋,都講究謀大勢、布大局。

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李克強向歐洲人解釋,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也是雙贏。尤其是在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高層會議上,李克強詳細闡述了未來中國經濟的一個著力點與歐洲利益的結合——城鎮化是中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當「歐洲設計」遇上「中國製造」,「歐洲技術」遇上「中國市場」,就會產生顯著的效應。

媒體評價說,此次訪問,李克強「官話民說」。他面對媒體和大眾沒有絲毫拘謹,與各界要員侃侃而談,充分顯示了善於交往、談吐幽默、駕馭形勢、鎮定自如的特點。

改革升級

(導讀)以李克強的學識背景和從政之路來看,他被認為是帶有強烈制度偏好、市場偏好的改革者。

中國公眾對於新一屆政府、對於新任總理李克強的改革期許,實在而急切。

十八大閉幕後一周,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被視為明確向外界釋放深化改革的信號。

李克強說,他不完全贊成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的說法,同時承認勞動力成本會大大增加。「那我們還有什麼紅利可以利用呢?」他自問自答:這就是改革,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太多媒體對這一講話條分縷析,視之為中國新領導層的改革綱領。

拋開修辭閃亮的輿論讚譽,李克強此番對於改革方法論的闡述,一以貫之地務實。

比如,鼓勵改革試點省市在法律框架內大膽地、靈活地推進改革,先行先試,效果良好再入法鞏固。如此漸進而堅實,可以避免大的波折。

比如,改革要既有頂層設計,又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重點現在著落於後者。意即要摸石頭,要掃雷、排除荊棘。而中國近年來改革動力的失落,原因之一就是基層創新茫然、乏力。

再比如,改革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調整利益預期,為減輕改革阻力,要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有媒體說,以李克強的學識背景和從政之路來看,他被認為是帶有強烈制度偏好、市場偏好的改革者。

李克強對制度和法治的研究,是長期而持久的。早在80年代,他就翻譯了英國大法官丹寧勳爵的經典《法律的正常程序》,對於現代社會法治的重要性和制度建設瞭然於心。

在主政地方時,李克強多次要求著力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在他擔任副總理後分管的幾項重大工作中,都重點強化體制機制革新和制度建設。如保障房建設中的產權問題、公開透明及全方位監督。在領銜「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時,他特別強調,當前的改革已經到了啃硬骨頭、過深水區的階段,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財稅、金融、價格、行政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時間窗口往往稍縱即逝,要注重搶抓時機推進改革。」

在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改革的突破口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日前出台的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鐵路政企分開,能源、食品藥品等領域整合監管力量,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係成為重點。

除了鮮明的「改革」宣示,李克強對於「市場」的重視也是一以貫之。

2012年12月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調研座談會上,李克強要求參會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負責人認真研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他說:「一些領域的盈利虧損,可以讓民營企業來投資、承擔。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觀,把握經濟總量。」

半個月後的長江流域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難替代市場,我們倒不如專心考慮如何創造好的發展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

李克強擔綱的幾項重大領域改革仍在進行時,水深流急,還需謹慎打磨。而2.0版的「新型城鎮化」,顯然將觸及更多人們期待已久的制度革新。

有分析說,「改革」已首次超越「增長」成為新一屆領導層部署未來經濟工作時的首要側重點。人們都在期待,新任總理能夠通過革新,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找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拒絕改革的人可能不會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李克強的這句話被媒體多次援引,而這也被視作他對自己和同僚的有力提醒。

讓我們回到35年前。那一年,青年李克強離開勤苦耕耘的土地,走進北京大學;那一年,就在他插隊的鳳陽縣,小崗村村民簽下了生死文書;還是在那一年,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起步。

舊邦新命。當青年李克強成長為總理李克強,改革開放也正待增添新的意涵,期待新的制度突破。

「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先導,解放思想重在實際行動。」李克強這樣說。



上一頁12345

2013全國兩會
      責任編輯:李可為
深度解讀李克強      [2013-03-15]
李克強:破解複雜難題的高手      [2013-03-15]
李克強出任共和國第七任總理      [2013-03-15]
李克強簡歷      [2013-03-15]
習近平提名李克強為國務院總理人選      [2013-03-15]
李源潮曾與胡錦濤李克強共事      [2013-03-15]
大部制改革李克強主持汪洋操刀      [2013-03-11]
李克強在河南曾被提醒吃麵條      [2013-03-11]
李克強:決心進步轉變政府職能      [2013-03-10]
李克強與高校校長對話教育改革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