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珠澳大橋建設投入近40億元保護白海豚

2016-10-16
 港珠澳大橋建設實現了海洋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施工六年多來累計識別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達2060頭。 港珠澳大橋建設實現了海洋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施工六年多來累計識別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達2060頭。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 廣州報道)穿越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保護區的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6年來,主體橋樑工程已經全線貫通,島隧工程亦進入「收官戰」階段。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16日對記者表示,中華白海豚種群未因工程而離開,大橋實現了海洋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大橋建設六年多來累計識別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達2060頭。而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應說,大橋建設在環保護豚預算投入近40億元人民幣(逾46億元港幣),施工過程中落實的各項環保措施亦屢開內地交通基建領域的先河。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也是被國際貿易公約列入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珍稀哺乳動物。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珠江口北端,總面積460平方公里。而港珠澳大橋工程穿越核心保護區約9公里,因此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一直備受關注。

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大橋工程在橋樑、隧道、人工島、施工方法等多方面均有諸多調整。大橋島隧工程監管部門人士對記者透露,在大橋施工方案論證報告評審階段,大橋建設已通過增加造價、延長工期等來表明對保護白海豚的重視;且在人工島、隧道的設計方案、施工工藝等方面諸多調整,如減少橋墩、由海上作業變為陸地工廠化作業等,以此盡量減少對環境影響,但相應增加工程造價逾36.7億元。

由於通過臨時調整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內功能區劃,大橋可在該保護區內建設,並可在白海豚繁殖期的4月到8月有條件施工,但要計列白海豚生態補償和專項研究費用。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預算相關費用在1.2億元以上。按已達成的「大橋工程白海豚生態補償協議」,逐年補償費用並編製年度保護方案,報送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審批實施。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於正在舉行的「2016年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表示,該局在大橋動工以來已連續6年多開展中華白海豚資源監測工作,累計識別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2060頭,並全部錄入海豚資源數據庫。從已公開的數據看,該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棲息活動著資源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

「由此可見,大橋在設計、建設過程中落實的各項環保措施已見成效。」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應說,目前在建的大橋島隧工程的環保管理理念與工作走在內地交通基建領域的前列,如在人工島成島、基槽開挖等施工工藝上的優化、新型環保材料上的選擇、防止污染的制度和管理辦法,以及在施工過程開展的各項試驗研究,均力求做好海洋生態環境和白海豚的保護。

同時,所有參與建造大橋的施工人員均要參加中華白海豚保護知識的教育培訓和考核,持證上崗。大橋工程建設還對橋位附近的海洋及陸域生態環境等產生影響,採取有效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因此大橋造價費用專設1.5億元的「環境保護費」,力求將環境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