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2017-01-14

【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月14日凌晨3點半在北京逝世,享年111歲。周老剛剛在1月13日度過他的虛歲生日。他前半生研究經濟,50歲後從事語言文學研究,晚年則專注思想啟蒙研究,甚至在百歲後仍著書立說為中國改革開放搖旗吶喊。周老樂觀、幽默的性格,令晚年的他收穫大量網絡「粉絲」,而他與「最後的閨秀」張允和的婚戀,更成為跨越世紀的愛情話題。周老的辭世,令媒體感歎「一個時代的逝去」。

周有光於1906年1月1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沒落的士紳之家。他身上有很多標籤: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有評價稱,周有光一輩子活出了別人幾輩子。他的一生分了幾個階段:50歲以前是銀行家;50歲到85歲,是語言文字學家,精力都傾注在語言文學領域;85歲以後,是思想家。

1955年,曾在復旦大學教經濟學的周有光轉而從事語言文字研究,他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後被人們尊稱為「漢語拼音之父」。對於這段堪稱傳奇的學術轉型,周老曾戲言「前者是半途而廢,後者是半路出家,兩個『半』字合在一起,就是個圓圈,一個『零』字」。周老樂觀幽默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進入全球化時代,周有光努力推進語文現代化,並指出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語文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周老生前並不願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也不避諱別人的批評。《周有光百年口述》一書中說,周老提倡「不怕錯主義」:不僅不怕別人提出批評,相反更希望聽到不同意見。

85歲時,周有光正式退休。他的研究方向也從「小文化」的語言文字延伸至「大文化」領域的社會發展史和社會文明史。周老100歲出版《百歲新稿》、104歲出版《朝聞道集》、105歲出版《拾貝集》、108歲出版《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周老的著述關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並對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歧途和誤區有深刻反思。這位世紀老人的暮年之舉,被學術界認為是前承「五四」精神、後啟1990年以後一度終止的中國思想新啟蒙。

周有光生平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

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和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

1949年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

1955年,周有光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院和委員。

1958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講授漢字改革課程,講義《漢字改革概論》於1961年出版。

1958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決議,同年,漢語拼音成為全國小學的必修課。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

周有光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他是《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三位中文編委之一,被沈從文稱為「周百科」。他在104歲時用電腦打字機完成了自己的雜文集《朝聞道集》,闡述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出版《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 《比較文字學初探》等語文專著20余種。(記者 劉凝哲 整理)

責任編輯:Sunn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