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戮力改革,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

2017-02-19

【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鄧小平時代中國現代性進程的啟動與加速,就是人的解放和生產力解放的互相作用,即便在今天也不無啟迪意義。

20年前的2月19日,一代偉人鄧小平逝世。

作為20世紀最傑出的歷史人物之一,鄧小平改變中國和世界進程的歷史功績,敢於革故鼎新的政治勇氣和敏銳的戰略眼光,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由此形成的人格力量,早已為世人熟知。即便是在今天,人們仍然能感知到鄧小平時代留下的豐厚遺產。

其中,最值得紀念和承繼的,是鄧小平和他那個時代的無數改革者,篳路藍縷,戮力開拓,留給後人的思想遺產。

鄧小平思想遺產的形成,基於對「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發展落後,對國際形勢的深刻反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曾總結說,鄧小平改革思想就是在這三個深刻反思中萌發、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改革思想和具體步驟,不會憑空生出,有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深刻省視,對現實情境的清醒體認,對政治和文化慣性的透徹瞭解,才有可能達成共識,凝聚力量。

從深刻反思到思想解放浪潮再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鄧小平時代中國現代性進程的全面啟動和加速,就是人的解放和生產力解放互相作用的過程,這一歷史經驗在今天也不無啟迪意義。

鄧小平思想遺產的核心之一,是關於改革的一系列論述。「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應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講全」,「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等,這些關於改革性質、範圍、方法的表述,對於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具有指導作用。

鄧小平還特別強調改革的緊迫性。他曾囑托全黨:「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他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一再強調:「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些論述,迄今仍然振聾發聵。

誰領導、誰參與、誰分享改革成果,是改革進程中不容迴避的問題。對此,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些論述提醒人們:從實際出發、從世界大勢出發、從國情出發,增進人民福祉,改革共識才有可能維護,思想交鋒才可能消弭,改革紅利才可能全面釋放。

與鄧小平時代相比,今天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治理方式、外部環境、人民訴求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不同。

但是,改革的命題並未消失。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環境資源的嚴重透支,舊的經濟發展模式失效,社會治理矛盾突出,改革訴求趨於多元等問題,無不警示持續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決定中國當代命運的關鍵一招」,這一時代命題沒有變。雖然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但也要看到,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要面對的都是「難啃的骨頭」。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去除改革進程中的惰性,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改革目標,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偉人雖逝,哲人不萎。繼承鄧小平的思想遺產,戮力改革,敢於擔當,這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

(文章為新京報2月19日社論)

責任編輯:Sunn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