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魏松:國際形式表達的中國故事更受世界歡迎

2017-03-09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魏松 (朱燁攝)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魏松 (朱燁 攝)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兩會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的魏松在兩會期間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提倡文化自信及中華文化走出去,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加快培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他認為,這對文藝界來說無疑是「趕上了好時候」,但一定要用世界認可的語言去演繹中國傳統的經典作品,用國際通用的表達形式唱響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民族的」反而更受世界歡迎

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的魏松,與其他兩位著名歌唱家戴玉強、莫華倫組成了「三高」,在過去5年間幾乎去遍了全世界各大歌劇院。魏松笑著表示,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定要具備文化自信,其實我們的技術水平早已與世界接軌,甚至更強,「不但能唱他們的西洋歌劇,還能用西洋唱法唱中國的作品。」他對記者稱,在歐美演出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演唱中國傳統曲目後,反響更加熱烈,「在科隆音樂廳,將近四千人的觀眾都是外國人,中國民歌聯唱時現場氣氛非常熱情,每結束一首,觀眾都會起立、鼓掌,讓我真切地感覺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但他同時也指出,演唱中國傳統曲目還必須要用世界通用的語言,「世界語言更多的是一種表現形式,講中國故事,呈現卻一定要用國際通用的方式,比如需用小提琴、鋼琴伴奏,用國際語言說話才能對等,對方才能承認並真心地認可我們的藝術,否則,對方只是看熱鬧而已。」

舞台藝術不應成賺錢工具

談及現今年輕一代對歌劇的「冷感」,他坦言,歌劇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屬於大眾藝術,最早發源在宮廷的歌劇雖然後期一點一點擴大到了民間,卻仍舊無法達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現在新興藝術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電視、網絡、APP平台等對舞台藝術的衝擊還是很大的,」他說,「特意前往劇場觀看一場舞台劇的熱情,在減褪。」他續指,更加上因舞台劇製作成本太高而間接導致的「非平民」票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舞台劇、歌劇等舞台藝術的普及。

即使成本居高不降,魏松仍然不斷提倡降低票價,讓更多人能享受到在劇場觀劇的福利。「舞台藝術不能作為賺錢的工具,票價理應降下來把實惠還給人民,」他指出,「劇場是公共的文化設施,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當然也可以走一些民間的路子,比如與企業合作冠名等方式,都值得考慮推廣。」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