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澄明藍天映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翼雲湖畔拍攝的「魚鱗雲」美不勝收(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駛上快車道。財政環境保護支出持續增長,2016年達3859.67億元(人民幣,下同),2013年至16年年均增幅達16%。龐大投入換來顯著減耗成效,去年單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治理污染戰線頻傳捷報,與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33%、長三角區域下降31.3%、珠三角區域下降31.9%,逾260城市空氣質素評為優良。獨立環境檢測市場規模錄得快速增長,去年達328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加68%。藍天白雲,蒼翠綠林,碧海銀灘,畫出中央過去五年推動環保亮麗色彩。

流域生態環境好轉和黃河水質改善,飛來豫西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從以前幾十隻、數百隻增至每年過萬隻(資料圖片)
「朋友圈曬藍天獲無數點贊」

(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在朋友圈曬藍天引來無數點贊,我就特別高興,為『福州藍』自豪。」家住福州白馬河畔的張錦玉退休後,每晚都和夥伴們在河邊跳廣場舞。儘管在福建生活三十多年,但對老家甘肅的那片天空依然關心。「我哥學會用微信後,也常拍照片給我看,還和我比誰天更藍。」
「給藍天點贊,就是給鐵腕治理藍天點贊。」福建泉州石獅市民蔡建霖說。石獅是亞洲最大服裝城,印染企業大多使用燃煤蒸汽鍋爐和燃煤導熱油爐,空氣污染嚴重。「以前天天都灰濛濛的,宿舍、窗戶都不敢打開,一年四季都不開的。」老家在河南的石獅祥鴻紡織公司副總經理張學禮說起六、七年前這裡的情景時一臉嫌棄。

石獅市燃煤爐全面淘汰
2011年底,石獅市大堡、伍堡、錦尚三大印染集控區依託石獅熱電、鴻山熱電等熱源企業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62家企業111台燃煤蒸汽鍋爐全部淘汰。2012年初,石獅市環保局發起清潔能源替代技術課題攻關,祥鴻紡織公司成首家試點企業,在定型作業方面實現「中溫中壓蒸汽」替代「燃煤導熱油爐」。所謂定型指布料經過染色烘乾後必須進入攝氏160度以上的定型階段,然後再度冷卻,此一工序令布料較不易變形。
新科技新技術的運用,一舉終結石獅三大印染集控區印染企業百多根煙囪「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燒煤時代」。不僅「又能看到藍天了」,生產紡織面料每平方米成本平均降低0.02元到0.03元。這一成功經驗吸引浙江、四川、安徽等省相關業者前來取經。在福州,環境大氣超級站、空氣質量微型站、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環保巡查無人機成為城市管理者守護「福州藍」的「四大利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在監測的338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24.9%,比前年提高3.3個百分點,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比前年下降8.8%。
陸上生態好 海洋自然好

(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 「昨天早上四、五點,就接到賣地溝油、死豬肉的舉報電話了,我就騎著電動車去街上巡查了。」把環保作為「老有所樂」的85歲老人林堅釗開始一天生活。
2013年,林堅釗退休回到家鄉福建福州閩侯青口鎮青圃村頤養天年,他發現,曾經青山綠水、空氣新鮮的老家,到處污水橫流,瀰漫著豬糞和雞屎味道。「村裡遍佈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養豬場、養雞場,還有煉油廠,他們的污水直排村裡飲用水源——清潭溪。」林堅釗自此走上環保之路。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方垂宏稱,兩年多來環保協會與志願者、各級官員、專家、媒體等多方努力,讓青圃污染問題從激烈對抗矛盾變成合力解決局面。青圃村清潭溪最終匯流入福建最大的河流——閩江。方垂弘表示,青圃治理水污染成功經驗,是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典型案例,可以復製。「陸上生態好了,海洋生態自然會好。」
民間淨灘一呼百應
2013年起,方垂弘在各大高校推動「淨灘生態工作假期」活動,招募培養海洋保護義工,首次在廈門集美大學組織一百多人到集美大橋下檢海漂垃圾。2015年元旦,全國海洋環保組織在深圳成立中國淨灘網絡聯盟,集美大學這個義工組織迅速升級,啟動民間淨灘科研項目,開始定點定期測量海灘,把區域內的垃圾定點分類、稱重,形成區域性海漂垃圾情況數據,提交給官方及科研機構作相關決策參考依據。泉州石獅祥芝鎮從2014年7月至今發動淨灘活動500多場,參與志願者數千人,清理海灘垃圾700餘噸。
《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國家控制近岸海域監測站點由「十二五」時期的301個增加到419個,全面覆蓋中國四大海區近岸海域。
栽下青蔥綠 引得翠鳥來

(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福州的西湖公園大夢山景區里有個小池塘,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翠鳥湖』。這個原本怕人驚擾的小生靈,現在可在池塘里隨意捕魚、洗澡、給人拍照了。」福建省觀鳥協會志願者李熙慧在閑暇之餘,常帶孩子們在福州市區的各大公園做自然觀察。「這些年驚喜的發現,隨着樹木、綠化面積的逐年增加,福州市中心就可以看到大量的野鳥和原本在深山裡才能窺見的昆蟲,生物多樣性的呈現是大自然對人類保育珍愛環境的一種饋贈。」
「翠鳥湖」在福州西湖西角上。李熙慧和小夥伴們訂了個一年觀察計劃,每月至少一次觀察翠鳥各種變化。春天,在池塘的殘荷上,翠鳥會飛來求偶,雄翠鳥會將捕到的魚獻給心儀中的雌鳥,如果雌鳥接收了就表示求愛成功。夏天,滿池的荷花里,白鷺在湖面上優雅漫步。「有時短短的一個上午就會看到十幾種野鳥,像白熊苦惡鳥、灰鶺鴒、黑水雞、斑魚狗等,在市中心出現是非常罕見的。」
民間動員種樹20萬棵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福州市的觀鳥大賽中就發現,鳥類的品種和數量在不斷增多,珍稀鳥類也在上升。去年11月「全民動員綠化福州」行動,福州五區和七縣(市)種植20萬棵大樹,當中福州城區就種了8.5萬棵。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是福州市民這些年來享受到的「生態福利」。「孩子忽閃的眼裡都流露出探索大自然的渴求。」李熙慧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全國完成造林面積67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了21.3%。
鐵腕治污喚回綠水青山

資料來源:環保部 《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记者王珏)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更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他並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一屆中央如此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背後是深沉民生情懷。
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經濟取得巨大成就,但資源環境也付出了沉重代價。當江河不再清澈,當霧霾遮蔽了藍天、當森林不再繁茂,這種以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發展已無法持續。面對民眾對於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迫切需求,新一屆中央直面生態環境壓力挑戰,勇於攻堅克難積極作為,採取多項舉措鐵腕治污,全力推進深層次、全方位生態文明變革。
五年中,《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台,被稱為「史上最嚴」新環保法開始實施,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同時,生態環保執法監管力度空前。壓減燃煤、淘汰黃標車(指污染物排放達不到「國Ⅰ」標準的汽油車和達不到「國Ⅲ」標準的柴油車)、整治排放不達標企業,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系列環保重拳雷霆出擊,久違的綠水青山開始回歸。據統計,2013年到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84個;2016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中國正在推進的這場深刻生態文明變革,不僅將改變中國,也將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