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熊君慧)「深港青年當代藝術家主題展—動靜」近日在深圳龍崗區紅立方公共藝術館開幕。展覽旨在呈現深港兩地青年藝術家創作方向、精神風貌的一個切片,通過兩位深圳藝術家和兩位香港藝術家的視覺語言形成新的對話。
策展人賈立巍介紹,香港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工業區、住宅群再到亞洲金融中心,城市發展歷經滄海桑田,不過是百年間的事。對於每個地道港人來說,飛速的變遷將「老味道」吞噬的乾乾淨淨也是眨眼之間,其間的留戀之情似乎也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得到更多流露。透過兩位參展的青年藝術家劉清華和林穎詩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她們是如何來呈現自身對城市發展和自我之間的關係。
林穎詩:以擬人的角度觀察城市內的物件
林穎詩(Lam Wing Sze)1993年出生,2015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現任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項目助理,負責攝影教育計劃。她專注於錄像藝術,學習從觀看中感知並理解世界的運作與規律。作品曾於香港,德國及美國展出。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林穎詩此次共有三件作品展出,分別是兩件彩色單頻道錄像作品:《回來時請把燈亮著》、《流動的風景》以及黑白單頻道錄像作品《攝影機是本素描簿》。
在展場中央位置的顯示屏上,展示著林詩穎的一幅作品《回來時請把燈亮著》。林詩穎說:「我用了擬人的手法去看那些會間歇性熄滅及重亮的街燈,它們是很人性化的。當社會上每個人都按統一的標準去工作或生活時,偶爾停下來的它們,彷彿有了自己的個性,可以選擇走不樣的路;另一個角度是,開燈和熄燈很像人離開家或回家時的第一個動作,剛用那些燈也是在屋村附近拍攝的,因此命名時用了《回來時請把燈亮著》,像是對離開家的人的一個提醒和等待。」
都市把人們物化,林穎詩卻以擬人的角度觀察城市內的物件。林穎詩說:「我的作品都是記錄城市裡日常、帶點靜謐和詩意的風景。它們是路邊的車輛、公園的樹木和草地、屋村內的燈、碼頭旁的海、城市的光等等。拍攝時,多用靜止的姿態,在不移動鏡頭的狀態下作長時間拍攝。希望單純地記錄這些物件,它們各自律動所產生的美。」
劉清華:城市更新 連根拔起最方便
另一位青年藝術家劉清華(Jess Lau)1991年出生於香港﹐2014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文學士(榮譽)學位。她以探索流逝的時光、回憶及轉變不斷的城市景貌為創作題材,著眼於不同媒介本身的獨特性及其質感之可塑性。作品涉及錄像、動畫、裝置等元素。 其作品曾獲「香港第二十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新媒體藝術組別銀獎及本地最佳作品,曾於奧地利、瑞士、日本、台灣、芬蘭及香港等地展出。
此次展出的定格動畫裝置叫《消失之中》。劉清華介紹,這作品源自網絡上一幅名為《觀塘市中心》的的照片,但現實中的觀塘因著市區重建經已面目全非。當現實世界的粉彩畫筆轉化成紙上的景色,逐線成形、同步發生之際,便構成了虛擬世界裡的定格動畫。動畫作品記錄和盛載著能量。劉清華花了半年時間創作這部動畫。畫的每一筆,都需要記錄圖畫和畫筆變化,總共重複了14000次才完成。「城市發展是重要的但以什麼手法進行?以連根拔起的方法可能是最方便快捷,但其中的歷史文化如何保留?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劉清華說。
她的另一幅作品《脫身》,由劉清華於2007年至2017年收到的一百多封書信中節錄下來,把別人寫過她的名字(Jess)製作成影片。「我的名字對我來說毫無意而且陌生,但別人為我留下的溫度依然珍貴。」她說。
此次展出的另外兩位深圳藝術家分別是應麥可和陳章紅。前者擅長抽像藝術,作品形式自由,用色考究,手法多變。後者陳章紅是一位「大破大立」的藝術家,其作品無論是對哲學的思考、立意的高度,還是題材的創新性及其廣泛性,都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和個性追求。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