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23日正式揭牌。據了解,該中心由港資的廣州市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11家機構發起組建,目前共有機構及專家學者會員102名,其中港澳地區會員占三分之一。同時,該中心已招收境外高校博士學位的博士後19名,占招收博士後總數的 32%,推動大灣區產業技術協同創新。
港大、理大教授「加盟」
「經過一年半的籌備和試運行,中心已形成科技創新聯盟,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剛任理事長;會員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內地及港澳知名院校、高新科技企業等,包括港資的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等44個機構會員,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陳國華教授、香港大學工學院院長趙汝恆教授等58名個人會員。」該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林津表示,會員的覆蓋領域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等近 20 個學科領域。
林津稱,該中心擁有超80個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現已聚集研發人員1500多名,其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300多名,承擔國家級項目46項、廣東省項目122項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技術需求,已設立國家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工藝裝備技術基礎服務平台、國家(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南沙分中心)等11個平台和中心,形成了區域經濟發展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林津透露,該中心採取「高層次人才+技術轉移」的方式, 鼓勵有技術需求的機構和工作站合作招收博士後,博士後根據項目要求,與合作方一同進行技術項目開發,並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建科研設備有償共享庫
港籍博士呂冬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便北上南沙進行博士後科研工作,期間擔任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發部總監。他透露,通過組建解決產品生產工程技術問題的南沙團隊和解決理論問題的香港科大團隊,並與珠海雲洲智能無人船企業合作,研發製造出碳纖維複合材料船體,實現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探索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
「目前中心還通過機構會員資源建立科研設備有償共享庫,組織科研設備有償共享,組建公共實驗室,幫助科研人員迅速快捷地找到需要的科研設備。」林津表示,通過第一期摸查,收集到可供共享科研儀器設備 100 多台(套)。未來將運用「區塊鏈」技術,完善數據管理和使用,推動數據庫的深度開發,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