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毛麗娟)2019年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安博會(簡稱CPSE安博會)日前在深圳舉行。本屆展會帶來先進的安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AI)等技術相結合的各類智能安防高科技產品成為亮點。展會上展示的跨境追蹤系統,可憑穿著、體態、髮型就能識別某個人,跨攝像頭準確追蹤人的位置;通過第三方系統,分析嫌疑人的人際關係,進而挖掘犯罪團夥,提前向警方預警嫌疑人。
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慧園區、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展會上,國產AI企業、軟件企業不再言必稱芯片、算法,而是集中火力展示公司解決問題的實力,方案應用、落地場景成為這些企業搶佔市場機遇的利器。
去年以來,中美貿易爭端一波三折,「缺芯少屏」的產業痛點引發關注。記者現場探訪安博會發現,經歷一年的芯片熱,今年的國產品牌都將芯片應用掛在嘴邊,圍繞芯片「造」生態已成為國產品牌造芯完成後的首要任務。
智慧校園建設應用物聯網
在傳統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與宇視的展廳,記者看到,海康威視展示公司致力於解決物聯網智能化升級、物聯網與信息化系統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的能力,這些能力正被用於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校園的建設。
而內地AI「四小龍」(商湯、依圖、曠視、雲從)也不再像去年一樣將人臉算法作為重點展示的方向。記者在現場看到,曠視科技展示了以AI芯片為基礎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推出整合公共安全、智慧交管、城市管理和智慧園區全局管理能力為一體的城市物聯網操作系統。現場曠視科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5G商用化助力下,曠視將賦能更多應用化場景落地,打造更有價值的商業閉環。
而「獨角獸」雲從科技也展示了多個在安防領域的落地成果,雲從火眼跨境追蹤系統集實時監控、軌跡檢索、人體屬性分析、離線視頻快速分析為一體,這一技術可以無需看人臉,只憑查看穿著、體態、髮型就能識別某個人、跨攝像頭跨場景準確追蹤人的位置。
監控自動檢測交通事故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圍繞某個犯罪嫌疑人,通過對接三方系統,雲從科技還可以分析嫌疑人的夫妻關係、親緣關係、通話關係,甚至是同行關係等,通過關聯分析,進而挖掘出犯罪團夥。事實證明,通過分析小團夥中人員的情況,雲從科技發現大部分「重點人物」都有前科或「標籤」,因此可提前向警方預警嫌疑人。
在安防進入智能化的今天,華為也在加大對相關領域的投入。在華為實戰業務展示區,無論是業務開發者、辦案破案的民警、還是關心百姓民生的觀眾,都能在這裏找到AI應用的場景。
華為現場還發佈業內首個多鏡多芯複眼攝像機。華為智能安防產品線攝像機總經理翟廣雷向記者介紹,與傳統的攝像機沒有AI芯片或僅有一個AI芯片相比,複眼攝像機配備3個AI芯片,具有更強的算力,可以很好的解決現在所有複雜場景下的智能處理問題。這個攝像機擁有3個對應的鏡頭,一個定點和兩個動點,可以多鏡協同,用最少的攝像頭看清最多的東西,只需2台即可實現十字路口的智能全覆蓋,替代傳統4桿10台攝的建設方案。
在華為展廳,記者還看到,華為的安防技術已經落地多個應用場景:景園區管理、事故預防與勤務優化、平安城市等。比如一旦出現道路擁堵,華為可在後端視頻監控自動檢測交通事故,通過機器視頻巡邏聯動交警快速處理;在社區安全上,公安可通過華為的技術平台瞭解到社區有哪些可疑人員進入、流動人口有哪些、一些被重點關注的孤寡老人是否如往常一樣在小區活動,如多日不見,社區及公安就會立即發現並去確認這些老人是否安全。
攝像拍照不留死角 解決「無頭案」
懸疑電影《未來報告》中的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利用技術使得罪犯在行兇之前就得到懲罰。如果這樣的技術真的在現實中存在,將會把公共治安從「事後懲戒」提前為「事前預防」,從而真正做到案前防備,阻止犯罪的發生或進一步惡化。
中國是人口大國,以往由於缺乏攝像頭,導致很多案件成為「無頭案」。不過,如今破案90%以上的線索都來自攝像頭。以往警察破案,要尋找監控系統中拍攝的嫌疑人物,只能人工查看錄像,工作量之大,顯而易見。
依靠智能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算法,攝像頭會通過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等計算機視覺技術提取識別特徵,比如性別、年齡,駕駛機動車的車型、車牌等。然而,人臉識別並非萬能,因為人臉識別技術是抓取人的臉部信息,如果是低頭、背影、模糊身形、帽子遮擋等情況下,人臉識別則無用武之地。
在本屆安博會上,商湯科技把刷臉進閘和暗光/逆光人臉識別等設備搬進了站台。當在小黑屋中體驗商湯的逆光和暗光人臉識別,記者發現,機器有了「火眼金睛」。對此,工作人員戲稱,攝像機終於偷不了懶、只工作8小時了。
責任編輯: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