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熱點追蹤|港英殖民教育種下了黑暴禍根

2020-05-12

文/黎岩

2019年6月,一場由香港反對派政客與國際反中亂港勢力策動的修例風波席捲全港,並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街頭暴亂。很顯然,美國大選年需要話題,台灣、香港也步入選舉需要話題,這正好成為反中亂港勢力的天賜良機。回望整個事件,在暴亂中所表現出來的公然挑戰法治,挑戰「一國兩制」,挑戰基本法,其暴行其歪理其謬論已經遠遠超出了反對修例的初始範疇。這場暴亂也再次引起人們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香港的「公民教育」究竟怎麼了?為什麼會有今天的暴亂,其根源在哪裏?縱觀150年殖民歷史可見,港英當局的殖民教育是今時今日香港黑暴橫行的根源。

從1841年割讓給英國成為殖民地,到1997年回歸,香港接受英國殖民統治長達156年。在此期間,英國傳統的殖民統治思想,尤其是殖民奴化教育對香港影響深遠。開埠之初,不同於在其它殖民地的管制策略,港英政府並未在香港採取同化政策,但卻致力在精英培育的部份以務實的態度提供英式教育,培養為英所用的政治奴才,在經濟方面,著力培養為英國殖民統治效力的買辦專才。

1862年,港英政府創辦第一所公立中學「中央書院」,1903年擴大補助法規,使香港的公共教育逐步擴展。早期的香港教育偏重實務及功利取向,主要目的在於培養行政與商業發展所需公共服務人才,英國在培育人才過程中極力標榜政治中立,其實就是去政治化和去國家化去民族化,以便讓殖民地人民有意無意地對政治事務漠不關心,對自己的母國漸行漸遠,忘卻割裂母國的歷史,以助殖民統治及維持社會穩定。殖民統治成功的慣用招數就是愚民統治,不興教育,不倡文化,辦學也以族群為導向,華人子弟幾乎沒有與英國人當同學的機會,加之當時華人普遍貧苦,故受教育比例也低。香港早期鳳毛麟角的何氏家族、李氏家族、伍氏家族也僅僅是為港英殖民服務的買辦角色而已。

1843年英國委派第一任港督組成了行政局和立法局這兩個重要的政治機構,在37年間,立法局中沒有一個華人議員。直到1880年,第一個華人伍廷芳才被委任為非官守議員,實際上只是一個政治擺設。

1879年,港督軒尼詩(今日黑暴橫行的主戰場軒尼詩道就是以此公命名)表述了自己的殖民執政理念,希望香港子民精通英文,遵守英國的律法和憲法,忠心效忠女王。特別強調「子民」這個用字,Hennessy指明在香港出生的中國人才是英國的子民。Hennessy時代,香港的中國人與英國人基本上仍為兩個世界的族群,英國人出於本能對中國人有種天然的歧視,兩者是互相敵對分隔的社會。

1911年之後,英國用很大的精力防範全球民族主義的思潮,香港也概莫能外。1913年立了第一條香港的法例是全英國殖民地中最嚴謹嚴峻嚴苛的,要求每間學校都要註冊,不註冊就要坐牢和罰款,甚至可以驅逐出境。到了20年代,內地政治局勢直接影響到香港大罷工。當時中央書院的校長是猶太人Mr. Bertram Tanner,他深知中國文化深厚,他明確表示不要讓中國人讀中國史,當知道自己國家的來龍去脈,民族情懷就會出現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也就難以為繼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英國殖民統治殖民教育的端倪。

1925年省港大罷工時,香港工人通過罷工、抵制英貨等方式與政府對抗,並獲得廣州國民政府的支持。一系列事件使港英政府意識到殖民統治的危機所在,需要通過公民科的教學增進香港政府與當地華人的相互了解,通過公民科的教育加強殖民意識與殖民管治,盡可能地使香港游離於中國大陸之外而保持相對的「獨立」。在這一階段,公民教育被用來灌輸人民特定的殖民政治知識,甚至在1948年成為學校的必考科目之一。此時最重要的課程描述即是「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社會歷史的一部分,模糊對香港早期殖民歷史的介紹,科目以要求學生遵守法律、遵從政府管治,效忠英國女王為主要內容。甚至嚴苛到在學校讀英國歷史要背誦英國皇朝歷,去看場電影劇終時都要起立唱英國國歌。

1949年,港督葛量洪提出:作為基本原則,英國屬地的重要政事應由英國人處理。香港大多數市民沒有英國國籍,他們自然無權過問。因此立法局提案可以由殖民地大臣直接審議而毋須考慮港人意見。以英國國籍作此訂為立法局選舉人的必要條件,通過立法明確把把華人排斥在政治管理和決策之外。

在 1964 至 1966 年間,市政局議員胡鴻烈早已多番提出要把中文列為官方語文,要求在市政局會議中使中文。1967年底,要求中文成為法定語文的呼聲,不斷在大專院校和報章輿論獲得回響。但是殖民政府的蠻橫態度可謂匪夷所思。港英政府華民政務司徐家祥明確否定中文官方語文的訴求。徐家祥竟然稱「如果我們注重中文,便會對不懂中文的人造成不公平」。他甚至認為只有部分知識分子才感到語言政策有問題,因為一般人,如巴士司機及家庭主婦等對此是不會關心的。整個六十年代,隨著內地「文革」後難民潮湧入,港英政府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去政治化教育與去中國化教育,不但立法禁止教師與學校參與政治活動,並通過課程和審核教科書的方式控制學校科目與教材內容。

1966年爆發的反對港英殖民統治的六七暴動,終於引爆了香港彼時所面對的深層困境。一方面是對殖民統治和社會現狀的不滿,另一方面即時從精神層面尋求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於是乎,民族、國家、歷史、文化,香港人作為中國人的尊嚴和平等權利問題,已經不可迴避地成為香港人爭取的目標。

回顧英國156年的香港殖民統治,可以清晰看到以下幾個基本的歷史事實。

其一,英國殖民當局精心設計殖民教育文化體系,著力培育去政治化去中國化的奴才精英。去政治化的終極目標是去中國化,只有去中國化才能將香港變成為日不落帝國不可分割的完完全全的一部分。

其二,去政治化去中國化必須從教育入手,從歷史科開始,為此,港英政府採取極為嚴苛的措施,立法禁止教師參與政治活動,並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嚴格審查教材內容,確保教材內容及教師講授內容必須符合殖民統治立場。

其三,為達上述目的,割裂歷史,忘卻歷史,甚至篡改歷史就成為加強殖民管治的有效手段,忘卻母國歷史,淡化母國語言,製造身份模糊混亂,以全心全意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子民」,而非公民,一句話,必須虔誠地成為大英帝國的孝子賢孫。

其四,港英政府的精英教育政策就是著力培養效忠英國的奴才精英,由這些效忠英國甘願充當英國幫辦買辦的所謂精英操控民意操控輿論,確保整個社會為英所用。

其五,港英政府對所謂的精英從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給予提攜關照,比如給予諸多政治委任,將其子女送往英國接受教育,並將英國管制理念傳承後世,確保港英殖民管制建構自始至終掌握在效忠英國為英國利益死心塌地服務的精英手中。

持續近一年的修例黑暴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反中亂港,亂港的根本目的就是反中,反對中央政府對香港依法有效的全面管治。反中亂港的根源就是港英156年對香港的殖民管治與洗腦教育。正是如此嚴苛嚴峻的殖民洗腦教育,才造成了一代代香港年輕人沒有歷史觀念,沒有國家觀念,也因此直接導致沒有了法治觀念,在縱暴反對派政客為我所用的操弄下,甘願充當反中亂港勢力的走卒,犧牲自己的大好前程,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暴行街頭。因此,香港的問題其實就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的癥結就在教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明確表示年內一定會交代通識科處理的問題。將審視課程的宗旨能否做到當初預計,培養學生廣泛知識基礎、尊重多元文化、明辯是非、增強國民身份認同等。成效究竟如何,拭目以待。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Iv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