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兩會前瞻 | 深耕智能工藝 中國製造「二次突圍」

2020-05-19

【文匯網訊】大公報記者朱燁、凱雷北京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蔓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均造成重大影響。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張連起建議,中國製造應聚焦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一方面加大工業核心技術投入,另一方面加強技術領域國際合作,從「產能過剩」轉向「彈性產能」,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然後從「世界工廠」轉向「中國工藝」。如若應對得當,中國製造業或能實現加入國際分工體系後的「二次突圍」。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張連起本次攜多份提案赴會。他特別指出,疫情蔓延到全球範圍後,各國工業生產所需的關鍵性中間品、零部件及生產設備在全球範圍內均面臨「斷供」風險。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的影響,不僅反映在全球供應網絡失效、企業中長期投資放緩等供給側,連需求側也受到重大衝擊。

全面提高製造業在多層次經濟波動中的應對能力,有利於中國製造業提升產業鏈韌性,真正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若想實現「二次突圍」,他建議,首先中國製造業應從「產能過剩」向「彈性產能」轉變,其次要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然後還應從「世界工廠」向「中國工藝」轉變。

支持半導體材料及裝備製造

張連起特別指出,中國製造業當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傳統製造業產能過剩,而高新製造業面對產能相對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他認為,此次疫情暴露出,短期勞動力不足導致的生產受阻等問題。對此,需進一步加大對工業信息化及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投資,通過提高「智能製造」在工業生產中的比例,以保持發生危機時的有效供給。他建議,應聚焦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

中國製造業的「世界工廠」標籤由來已久,中國生產的大量商品一直以來被看作物美價廉的代表。然而,張連起提醒,在工業製造的若干關鍵領域,如半導體材料和裝備製造,中國離實現自主化生產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他認為,要切實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一方面需要在工業生產的核心技術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要把5G、半導體、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列入『十四五規劃』予以戰略支持,保持中長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向「綜合生產服務商」轉型

此外,他建議,支持企業採取措施降低大宗商品敞口、外匯敞口帶來的風險,如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對沖價格波動、把握談判時機簽訂較為有利的長期合約等。「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支持力度,暢通出口企業資金鏈,免除出口企業後顧之憂。」他說,「鼓勵出口企業探索使用人民幣結算,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同時,他認為,應鼓勵製造企業從單純的製造商向綜合生產服務商轉變,擴大增值服務供給,提升附加價值,進一步發掘國內市場潛力,穩定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