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估值低加信用危機 中概股加快美國退市步伐

2020-06-0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截至2019年底,從美國三大交易所摘牌的中概股共達107只,以目前仍有240只中概股在美上市計,摘牌中概股占比31%。今年以來,已有兩家公司完成私有化,還有至少3家公司正趕上私有化快車。搜狐CEO張朝陽日前回應將暢遊私有化,提到只有私有化才有機會再上市。另有投行人士透露,有已獲批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主動停止了上市進程,準備轉回香港上市。

目前的美股市場,上市公司私有化規定相對簡單,只需滿足兩個絕對條件,一是由一位控股股東發起,二是收購流通股需全部以現金進行。今年成功的案例包括聚美優品和暢遊。

今年1月12日,聚美優品始創人陳歐為首的財團再次提出私有化方案,擬以每ADS(美國存托股份)20美元作價,收購公司所有公開發行、非陳歐及其買方團所持的普通股,方案在2月末通過,4月15日公司完成私有化,僅3個月便火速走完提方案到完成私有化過程。暢遊去年9月遞交私有化要約。4月18日,搜狐宣佈暢遊已完成私有化,成為搜狐全資子公司,正式從納斯達克退市。

只有私有化才有機會再上市

搜狐CEO張朝陽日前回應將暢遊私有化時表示,投資者對暢遊未來發展比較迷惑,多種原因構成搜狐努力在過去半年把暢遊私有化。他指出,只有私有化才有機會再上市,並直言:「暢遊現在是搜狐百分之百擁有,未來我們也不排除暢遊在亞洲市場重新上市。」聚美優品始創人兼CEO陳歐早在2016年亦因為不滿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啟動首次私有化。

2015年,中概股也曾掀起一輪私有化大潮。記者查閱美國證監會(SEC)資料,從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有36家中概股收到私有化要約,當中最引人矚目是360和完美世界。

一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解釋,中概股2015年出現回歸潮主要還是為了估值、融資等方面的利益考慮,他以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瀋陽三生為例,當時該股在美國的估值一直徘徊在2億至3億美元之間;該股從納斯達克退市後,在2015年以三生製藥(01530)來港上市後,估值接近30億美元,無論是投資人還是高管團隊,都不會拒絕這麼大的誘惑。

業務涉網絡安全國家利益為先

奇虎360於2015年在美退市,創始人周鴻禕事後分享感受時表示,360上市後在美國做了一些業務探討,最後發現,網絡安全這個行業的未來就是網上國防工業。這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首先要跟自己所在國家的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保持一致,所以360很早便作出退市的決定。

目前,58同城、鑫達塑料、金正環保也正在趕上私有化快車。58同城在4月20日表示,公司已成立特別委員會,對私有化要約進行評估。鑫達塑料在5月8日的公告亦稱,公司董事會已接到初步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提議,這是來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韓傑和XD. Engineering Plastics Company Limited,該提議是以每股1.1美元的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所有已發行普通股。至於金正環保,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越彪和CFO張卓於5月12日提交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出以每股3.1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其他股東持有的流通股份。

上海某券商主管投行的負責人王先生受訪時明確表示,目前自己負責的幾個企業,一個企業已經在納斯達克獲批,但主動停止上市進程,準備轉回香港上市;另一家企業是做植物萃取技術的,現在做健字號保健品,想往醫藥領域上努力,認為香港的市場監管比較靈活,所以也打算到香港上市。

滬深港革新 為中概股鋪路

中國金融市場持續開放,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也逐步接軌,加上近期中概股在海外面臨信用危機,以及A股的上市要求鬆綁,中概股回歸條件已趨成熟。蘇寧金融研究分析師陸勝斌坦言,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美國對中概股的限制逐漸加大;加上瑞幸事件持續發酵,中概股估值亦會明顯壓縮。

申萬宏源研究副總經理王勝亦稱,由於中概股主管業務地區和主要投資來源存在錯位,其估值往往低於內地上市的同行股票。而且美股市場的不確定性較大,反之,近年內地與香港股市更新上市規則和要求,加上滬深港資本市場推出互聯互通等措施,中概股回歸A股或港股市場的條件已漸趨成熟。

申萬:境內投資者漸成熟

王勝認為,中概股的回歸有助讓公司面對更懂得自己業務的投資者,同時更可理順監管,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他補充說,隨著境內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結構、新興業態認識的不斷加深,境內投資者基礎已獲極大改觀,這有利於增強中概股回歸後的估值。

中國證監會4月30日發佈《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放寬了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市值要求。香港交易所也早在2018年對上市規則進行重新修訂,為謀求作第二上市的中概股鋪路。

陸勝斌強調,由於中概股在外受挫,境內市場啟動的「註冊制改革」、「併購重組新規」等,有助於促進優質中概股回流。他並指,以往A股上市有嚴格要求,導致不少中概股選擇到海外上市,但隨著A股上市要求逐漸鬆綁,及境內資本市場多層次、多樣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中概股與A股的融合阻力變得更小。

目前,中概股回歸主要包括「第二上市或多重上市」、「私有化退市後再上市」、「保留紅籌架構回歸A股科創板」等途徑。

美頒法案 中企上市風險高

美國參議院通過的《外國公司承擔責任法案》,特別提及「特定證券發行人須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明,《法案》主要針對中資企業,意在打壓中國,其內容帶有明顯的歧視性,一旦實施會逼使部分中概股在美國退市或私有化。他又不排除未來美國或使出其他手段,所以提醒:「在美國的中概股企業要有足夠心理準備。」

董登新分析,按《法案》要求,中概股審計公司至少每3年要接受一次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監測,若不能通過,中概股就不能再掛牌。另一方面,凡受中國政府控制、管制或干預的中概股企業也將被迫摘牌,意味國企、國有控股企業等中概股的摘牌風險增加,若某中概股受政府高度管控,亦可能被摘牌。

雖然大部分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只要其會計師向PCAOB交出審計報告,便可滿足《法案》要求的,但董登新亦強調,美國對中概股、中資企業的歧視態度會永遠存在,因此中國企業不能存有僥倖心理。

董登新指出,《法案》一旦實施將加大中資企業赴美掛牌的難度、成本、風險及不確定性,甚至已登陸美國的中概股亦將成為市場做空或打壓的目標,未來在美中概股被退市的風險將會加大,中資企業赴美融資也將面對障礙。他認為有計劃赴美上市的企業好好思考,而優質中概股現在回歸港股、A股是不錯的選擇。

美行事後監管取巧企業有機可乘

今年1月已遭到沽空機構「做空」的瑞幸咖啡(LK)遭納斯達克要求退市。有海外機構將中概股作為「做空」目標,部分原因是個別中概股出現財務造假的事實,也有部分是海外投資者對新經濟類中概股了解不深。赴美上市中概股出現的問題較多,主因是兩地監管差異及較大的絕對值。目前有逾200只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美國市場實施的「事後監管」制度,讓極少數「帶病上市」的企業在上市後原形畢露,自然引來沽空機構追擊。

對於在美上市中概股屢受質疑或暴露的問題較多,申萬宏源研究副總經理王勝不感意外。他解釋指,它們多為新經濟類公司,在「業務模式」、「會計處理」等方面,海外投資者會相對陌生,而國情差異也會對不同市場投資者的觀點帶來影響。但他也表示,不容否認的是,赴美上市中概股在監管方面長期處於「較灰色地帶」,令極少數企業可以有一些不規範的行為。

政治意圖加劇信用危機

「從絕對數量看,在美上市中概股『更容易被發現財務造假』,且更被市場關注。」蘇寧金融研究分析師陸勝斌觀察到,目前全球中概股合計381家,其中有249家在美上市,占比超65%;此外,90家在新加坡上市,占比23.6%,而登陸其他資本市場的中概股相對分散,且數量不多。他並提醒,赴美上市門坎很低,且美國市場屬於「事後監控」,這使少部分投機取巧的企業可輕鬆赴美上市,但因美國持續性監管非常嚴格,上市公司須受到監管的同時,還要面對專業的沽空機構,因此造假問題更易暴露。

前述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坦言,瑞幸事件讓一些中概股擔心「信用危機」重演,而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兩國政治關係變化,亦會加劇「信用危機」。

他續稱,若特朗普能成功連任美國總統,中概股將面臨更嚴格的法律環境,前景不妙。不過,只要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經得起查,嚴格按照美國法律披露信息,也不用過於擔心。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