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盧寵茂:建議香港政府借鑒內地防疫經驗

2020-07-15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15日,時值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認為,目前跨境醫療服務亟待突破,希望疫情的發生能夠加快實現灣區公衛政策一體化。

針對香港疫情反彈的情況,盧寵茂表示,若以國家標準來看,香港目前的疫情已經失控。建議香港政府學習內地的防疫政策,同時借助國家的力量,實現抗疫一體化,盡快將疫情控制下來,打通關口。

借助國家力量 控制香港疫情

「無論是在武漢,還是近期北京小規模疫情爆發,內地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集中全國的力量去控制疫情。這些離不開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的相關政策,其中大規模的核酸測試至關重要。」盧寵茂認為,以國家標準來看,內地是將疫情控制的很好,香港近期疫情的爆發,是有一些失控的。

「我認為香港應該向內地相關政策學習,例如廣東省在核酸篩查方面的力量,無論有無症狀都進行篩查;例如在追蹤方面,內地健康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深圳的『i深圳』APP可以顯示有沒有去過高危的地方,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案去控制疫情。」盧寵茂表示,如果香港政府能夠多點和內地溝通,國家能夠幫助一些,這對香港疫情控制很重要。

盧寵茂表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如果香港疫情控制不好,對深圳,對整個灣區,對國家都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果有一些力量能夠盡快幫到香港,將疫情控制下來,甚至可以打通關口,整個灣區就猶如包裹在一個『泡泡』中,只要粵港澳三地達到一致的標準,灣區醫療達到一體化,灣區的經濟發展也將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門診醫技樓。記者石華 攝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門診醫技樓。記者石華 攝

加快實現公衛政策一體化

在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盧寵茂表示,目前灣區醫療融合受制於政策、信息、藥品、設施以及科研的限制,希望疫情的發生能成為大灣區公共衛生政策一體化的催化劑,促進灣區健康共建共享。「『一國兩制』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標準不應因社會制度不同而造成很大差別,反而更要強調有一個一體化的政策。」

盧寵茂表示,疫情的發展讓他深刻地體會到,融合了香港醫療質量的優點和深圳醫療效率的優點,才能讓醫療體制變得更優秀。「港大深圳醫院希望把深圳的效率和香港的醫療技術質量融合起來,形成我們正在探索的模式。這是最理想的方式,也是希望達到的目標。」

據了解,去年7月,「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在港大深圳醫院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專科醫師培訓制度試點,融合深港兩地經驗。目前,外科已獲得香港外科醫學院及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培訓基地認證;急診科獲得「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訓練中心」資格。

盧寵茂表示,爭取2025年,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專科培訓獨立管理及認證機構,向全市或者全省推廣專科培訓的成功經驗,拓展並完善10個專科的專培基地建設。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打造多學科中心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項目是未來五年重點打造的建設項目,其中不僅包含1000張病床的住院大樓,並容納了兒科、腫瘤科兩個重點發展學科。項目建設目前已初步啟動,並計劃於2024年底竣工,於2025年初投入使用。

根據醫院相關規劃,二期項目完成了超大規模的醫院功能整合,合理設置手術室、ICU、內鏡中心等共享型醫技科室。並率先實現多學科中心的兒童中心、腫瘤中心的設置概念,最大限度整合和發展醫院的特色醫療。

盧寵茂表示,基於多學科會診模式的多學科聯合門診是醫學發展的趨勢,該模式在打破學科之間壁壘的同時,可以有效推進學科建設,實現各科資源和優勢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診治質量,「從患者體驗的角度來說,建設多學科中心的最大好處是,患者無需反覆掛號多個科室便可體驗『一站式』檢查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

港大深圳醫院科研副院長關新元表示,未來五年內,港大深圳醫院將引進香港大學科研團隊,在規劃建設中的「深港科技新合作區」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包括生物材料3D打印研發平台、生殖健康生育力保存中心、腫瘤放射免疫與轉化研發平台、器官移植免疫復發研發平台、臨床大數據平台、人工智能等。投入運營之後,來自香港的工作人員進出關可走專屬通道,免除了繁瑣的通關手續,實現無縫對接。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